青少年應該知識的:火

青少年應該知識的:火

《青少年應該知識的火》內容簡介:為什麼火焰總是向上呢?為什麼火能燃燒呢?鑽木為什麼能起火?地球上為什麼有火山?火在人類生活當中有哪些作用和危害? 《青少年應該知識的火》詳細講述了火的發明、利用與危害,以及火與人類文明進程的密切關係。人類應該尊重自然,愛護環境,懂得合理利用和開發火源,這樣才能從自然和環境中獲取對人類有益的、更多的資源。

內容簡介

火,有功、有過,有是、有非。它是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它也是很多災難的根源。火,不僅給人類帶來文明與進步,也給我們帶來仇恨與離別。在人類發展史中,人類使用火的歷史,與同火作鬥爭的歷史是相生相伴的。
你想探索遠古時代的人工取火嗎?想親臨鬼火世界嗎?想了解一些防火小常識嗎?……
來吧!打開這本書,讓我們共同來探索火之樂園!

圖書目錄

第一章 人類的進步——古人取火與用火知識篇
第一節 談古論今——火的過去與現在
第二節 取火利器——火刀
第三節 分門別類——人工取火的種類
1.鑽木取火
2.擊石取火
3.弓鑽取火
4.藤條取火
第四節 實踐檢驗真理火人工取火的歷史考證
第五節 偉大的發明——火藥
第六節 古代“信使”——烽火台
第七節 自我摧殘——火刑
第八節 名人趣事——火與名人
1.孔子提出消防觀
2.墨子組織消防隊
3.愛迪生失火挨打
4.皇帝指揮救火
5.慈禧怕火災而禁放電影
第二章 跳動的精靈——火焰知識篇
第一節 火界探秘——火焰的本質
第二節 高高在上——火焰為什麼總是向上
第三節 赴湯蹈火——火上的舞者不怕火嗎?
第四節 奧運“先行者”——奧運聖火
第五節 與火同歡——火把節
第三章 鬼斧神工——自然界之“火"知識篇
第一節 鬼火不鬼——鬼火之謎
第二節 與火相伴相生——火山
第三節 令人驚艷的天際“火龍”——火流星
第四節 眾說紛紜——關於“海火”的不同說法
第五節 空中的“火”——火積雲
第四章 走近生活——生活防火知識篇
第一節 日常生活如何防火
第二節 火災的分類及等級
第三節 幾種常見的滅火器
1.乾粉滅火器適用範圍和使用方法
2.泡沫滅火器適用範圍及使用方法
3.空氣泡沫滅火器適用範圍和使用方法
4.二氧化碳滅火器適應火災和使用方法
5.1211型手提式滅火器適用範圍與使用方法
第四節 青少年必知的安全防火知識
1.防火基本要求
2.防火應對措施
3.如何報警
4.遭遇火災的正確脫險方法
第五節 如何處理液化器灶具氣著火
第六節 高樓著火逃生法
第五章 高明的“火醫生"——醫學用火知識篇
第一節 醫學上的各種“火”
1.內火
2.火症
3.上火
4.心火
第二節 古今結合——火療
第三節 各種降火氣食物
1.首選降火食物
2.清火食物
3.精選降火菜式
4.精選降火粥飲
5.精選降火美食

文摘

第二節取火利器——火刀
遠古時代,人類往往依靠自然界的天然火來獲取火種。如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取火變得越來越方便。如果沒有對遠古時代人工取火的考證,沒有幾個人能想像出原始人類的取火工具。
火刀,也被人們稱為火鐮。它是人類以鑽木取火和擊石取火為基礎,研製出來的一種比較理想的取火工具。它有一個顯著的優點:攜帶方便而且不會受天氣影響。
在人類漫長的用火歷程中,火刀可以稱得上是一位功臣。在打造時,做成形如彎彎的鐮刀一般,因其與火石撞擊能產生火星,故名火鐮。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陝北農村仍然比較盛行這種取火工具,現如今,很難見到火刀的蹤影。
原始的火刀,結構比較簡單,僅在一塊長形鋼材的兩端,鍛打一個環形手柄即可。後來,逐漸發展為配備一個皮夾袋,用來貯存火石和艾絨。隨著時間的推移,皮夾袋上開始裝有飾品。例如金、銀、銅或鐵質圖案花紋,直至鑲嵌珊瑚珠璣,用來顯示華美貴重。這種裝飾特別受到遊牧少數民族的重視。
人類利用火刀取火時,先將皮夾袋前蓋揭開,將火石(敲成片狀的質地細密的小石塊)和艾蒿絨團取出來,艾絨團與石片緊貼在一起。然後用食指和拇指將其捏住,另一隻手握火刀,以鈍刃與火石邊緣相互摩擦撞擊,當火花飛濺到艾絨上便會被點燃。然後用於細的茅草將冒煙的艾絨包起來,使其受風生焰,再加上一些乾枝劈柴,即可用來燒火煮食物了。
《黑龍江外記》卷五中曾這樣寫過:齊齊哈爾“又出火鐮,關以東貴之,稱其加鋼甲於內地,號卜奎火鐮,相贈答以為土產佳品”。由此看來,齊齊哈爾所產的火鐮早於清嘉慶年間,已經是名牌產品了。它的質量高於關內的產品,在整個東北是非常受歡迎的。
此外,卜奎火鐮不僅是生活的必需品,而且還是一種饋贈佳品。火鐮在皇室貴族中也得到了廣泛的套用。現如今,故宮中仍然保存著雍正、乾隆皇帝曾經使用過的火鐮。該火鐮是由宮中的工匠精心製作出來的,下部是用鋼鐵製成的,上部是用金子打造而成的,而且還刻有精美的龍紋。火鐮盒是由象牙雕刻而成的,共有三個格子,分別用來放火鐮、火石、火絨。象牙盒一邊刻有“乾隆御用”款,另一邊則刻有“黃振效恭制”的字樣。一直以來,很多火鐮盒由長年在宮中做活的廣東象牙雕刻工匠黃振效製作而成。火鐮盒是用絲帶連線起來的,與盛香料的荷包及盛牙籤的、耳挖勺的物品放在一起,佩帶在朝服的腰帶上。這些都體現了滿族馬背生涯的生活特點。
火鐮在不同的地區,其特點也是不同的。
在歐洲,有一些火鐮是用整塊鐵板做成的,呈動物狀。除了刀刃部分,其他部分都可以用作打火時的手握把。
藏式火鐮,風格粗獷,個頭兒大,造型豪放。
頭人貴族所用的火鐮更加精美,綴滿了金、銀、銅做成的裝飾品,而且上面還鑲嵌著綠松石、紅珊瑚以及各種寶石,看上去貴氣十足。
蒙古族人所用的火鐮,其鐵制部分並不是鐮刀形狀的,而是一個長圓形的,但風格比較獨特。此外,其火鐮環上還配有皮條製成的佩帶,充分顯示了遊牧民族的生活特點。
火鐮,雖然遠不及火柴方便,但同樣也有一些火柴無法與之相比的優點:其一,不怕潮,火鐮經常是帶在身上的,只要火絨不濕,即使陰天下雨也能夠用來取火;其二,不怕風。火是鋼與石頭相互撞擊而產生的,即使再大的風,也不會影響到取火;其三,安全。最初製造的火柴非常容易自燃,引發火災,然而火鐮只有用力撞擊才能取火,安全性能高。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增長,火柴套用較為普遍,火鐮逐漸退出歷史舞台。目前為止,存在的火鐮數量少之又少,有許多年輕人根本沒有見過火鐮。如今,火鐮已經成為珍貴的收藏品。火鐮是由工匠手工製作而成的,出現重樣的是極少數的。因此,收藏起來的火鐮形態各異,趣味多多。
……

序言

莽莽蒼蒼的山川大地,茫茫無際的宇宙星空,人類生活在一個充滿神奇變化的大千世界中。面對異彩紛呈的自然現象,古往今來曾引發多少人的驚詫和探索。它是科學家研究的課題,更是充滿了幻想和好奇的青少年渴望了解的知識。為了幫助廣大青少年系統、全面、準確、深入地學習和掌握有關自然科學的基礎知識,用科學發展觀引領他們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團結出版社按照國家確定的學生科普知識標準,編輯出版了《青少年科普圖書館》大型叢書,應該說這是一個很有意義、值得支持和推廣的出版工程。
加強科普教育和科普讀物出版工作,是加快國家建設和發展的需要。中共十七大提出要把我們的國家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要在2020年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為加快國家發展,要抓緊時機,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和可持續發展的三大戰略。把科教興國戰略放在第一位,就是要充分發揮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的作用,認真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依靠科技進步,建設創新型國家;要著眼於長遠,努力培養新一代創新人才,提高勞動者素質,增強創新能力。大量優秀的科普讀物的出版發行正是科學的教育和普及的基礎性工作,是科教興國、人才強國的文化基礎工程。
加強科普教育和科普讀物出版工作,同時也是我們社會文化建設的需要。中共十七大強調“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是“建設和諧文化,培養文明風尚”的重要內容,特別提出要重視城鄉、區域文化協調發展,著力豐富農村和邊遠地區的精神文化生活,為青少年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文化環境。
有關科普教育和科普讀物出版發行工作,多年來得到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部門和相關社會團體的廣泛支持。2002年6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正式頒布實施,標誌著我國科普事業進入法制建設和發展的軌道。為持續開展民眾性、社會性科普活動,中國科協決定從2005年起,將每年9月第三周的公休日定為全國科普日。自2003年以來,為支持老少邊窮地區文化事業發展,由國家文化部、財政部共同實施送書下鄉工程。2009年2月,中國科協等單位五年內在全國城鄉建千所科普圖書室的活動舉行了啟動儀式。多年來有關政府部門和社會團體堅持不懈的送書下鄉活動,推動了科普工作在全國,特別是在農村、邊遠地區和廣大青少年中的開展,豐富了他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他們的科學文化素質。
貫徹中共十七大精神,適應國家建設的發展需要,特別是廣大農村、邊遠地區發展的需要,以及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需要,像《青少年科普圖書館》叢書這樣一類科普讀物的大量出版,符合廣大青少年探究自然科學的閱讀興趣和求知慾望,相信一定會得到青少年朋友的歡迎和喜愛。希望有更多更好的青少年科普讀物出版,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為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促進國家的現代化建設和文化大繁榮作出新的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