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壽故城遺址

1974年,在平山縣三汲鄉一帶發現了戰國時代的中山國的王城——靈壽城的遺址及幾代王陵。 靈壽故城遺址位於平山縣三汲鄉正東,北依東林山和牛山,南臨滹沱河、黃壁莊水庫。 在靈壽故城遺址附近還發現珍貴的中山守丘石刻和中山王池囿遺址。

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有一個獨立於燕、趙、齊三國之間的小國,這就是中山國。1974年,在平山縣三汲鄉一帶發現了戰國時代的中山國的王城——靈壽城的遺址及幾代王陵。
靈壽故城遺址位於平山縣三汲鄉正東,北依東林山和牛山,南臨滹沱河、黃壁莊水庫。城牆早已不存在,從保存地下的夯土城基得知,這座城南北長約4.5千米,東西寬約4千 米。城垣呈不規則三角形,依自然地勢版築而成,厚約27米。城內以南北向隔牆為界分東城和西城。東城北部為宮殿建築區,南部為手工業作坊和居住區;西城北部為王陵區,南部為商業區、居住區和農業區。王陵共發現兩處,六座大墓都有夯築的高大封冢,附近有隨葬墓和車馬坑等。在靈壽故城遺址附近還發現珍貴的中山守丘石刻和中山王池囿遺址。守丘石刻約刻立於公元前378年前後,是國內發現的最早的碑碣實物。中山王池囿則是在石家莊一帶發現的最早的古園林遺址。
1982年被公布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