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絲·辛德拉斯基

露絲·辛德拉斯基是一位法國女記者,其作品《你是我的辭典》選自《世界散文名作》,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版。

Author:露絲·辛德拉斯基
Issue:總第124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何佩珍
只要父親一回到家裡,家裡就立刻充滿了歡笑。他高大、英俊,濃密、捲曲的黑髮下掩藏著一雙黑亮的、時時刻刻洋溢著笑意的大眼睛。他在一家室內裝潢廠工作,他的指甲縫裡常常嵌著廠里填沙發用的棉絨。
父親名叫班傑明,然而沒有人這么稱呼他。在家裡我喊他本爸爸,周圍的人叫他本尼。
因為父母都失聰,我是在兩種不同的世界裡長大的--我們家裡的無聲世界和外面的有聲世界,所以我非常熟悉“寂靜”的手勢語言
媽媽生來就聾,因此我想父親也是如此。然而有一天他提起他並不是生來就聾的。
“噢?那你是怎么變聾的呢?”我打著手勢問道。
“很久以前,我生了一場病。你還是去問奶奶吧。”
於是我便跑去問奶奶。她告訴我父親兩歲時得了腦膜炎,病情雖然漸漸好轉,然而當他快到上學年齡時,他的聽覺完全消失了。慢慢地他對聲音的記憶也消失了。
他本來是個很聰明的孩子,但他的智慧被病魔鎖住了。孩子們已開始“ABC”地學習語言了,他卻與聲音隔絕開來。聽不見,自然也說不出。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其他器官變得越來越敏銳了,但這不能彌補小時候沒有學過語言的缺陷。他不能讀書。對他來說,那一行行、一段段流暢的文字實在是太難了,學習書面語言比張嘴學說話要困難幾倍。
儘管如此,爸爸卻從不悲觀,他總是把困難轉變成幽默。“我們應該笑對生活,”他常說,“這樣,艱難困苦也會變得輕鬆愉快。”不過,我真正開始理解我的爸爸,卻是通過一天晚上的一件事情。
那天晚上,媽媽給我一枚硬幣,讓我去給還在廠里上班的爸爸打個電話。我來到電話亭撥通了電話。
“我想給辛德拉斯基先生帶個口信。”我對接電話的人說。
“我不認識什麼辛德拉斯基先生。”那人不耐煩地回答。
“他的名字叫班傑明,他是我爸爸。”
“聽著,小丫頭,我忙得很,沒功夫跟你鬧著玩。”
“他是聾子。”我解釋道。
“噢,你是說那個啞巴呀,你怎么不早說呢?”
我記不清他接下來說了些什麼,“啞巴”這兩個字占據了我的整個心靈。儘管我早就聽人說過聾子必定是啞巴,但我的父母只是聾,他們並不啞,他們會說話呀!
第二天,我問父親:“你為什麼允許廠里的人喊你啞巴?”
他聳聳肩說:“這樣他們更容易記得我。”
我簡真被激怒了。“你不是啞巴,你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告訴他們你的名字叫班傑明。”
他淡淡地笑了笑:“我知道我不是啞巴,這就足夠了。”爸爸就是這樣一個人,他心地善良,能夠容忍一切。他能夠容忍別人以鄙視的口吻喊他啞巴;他能夠容忍別人粗魯地用手指戳他的背。他把自己鎖在他的寂靜世界裡,自我滿足。但是我不能!
啞巴!這可惡的字眼!我用棍子在地上寫,又用腳狠狠地擦掉;我把它寫在紙上,又撕成碎片,丟得遠遠的,以發泄我心中的憤怒。
爸爸看出了我的憤怒。“不要著急,”他對我說,“我會堅持每天學習新單詞,提高我的語言能力的。露絲,你就是我的老師,我的活字典。”
我擁抱了他。
從那一刻起,一直積壓在我心中的憤怒和恥辱便煙消雲散了。我下定決心不讓任何人再叫爸爸啞巴了。我每天鑽研字典,研究句子,然後再一字一句地教給他。他學而不厭,我百教不煩,因為我們有共同的目標,我們的思想已完全融化在學習的海洋中了。
是父親激發了我對學習的渴望。
有一天,他把椅子拉到我跟前,打著手勢對我說:“我告訴你,語言是活生生的,就象一個人,一條河,總是在不斷地變化,永遠也不能說你懂得了語言。”他理解語言比我更深一層,這是從他內心深處跳出的音符。
爸爸對所學一切都力求弄懂弄通,每當我對教他的某個概念有疑問時,他總是說:“再去問問老師,一定要弄清楚。”
知識本身並不是爸爸所追求的;是學習的過程,而不是學習的結果在激勵著他。他教會了我提問的藝術。如果我不能理解老師的回答,父親就認為是我提問的方式不對。“換種方式再問,”他說,“你應該確信,老師總是比你懂得多。”
因此,我在語言交際方面變得越來越成熟老練了。我不斷地向老師提問,直到把所學的每一個細節都弄得清清楚楚。對於好學者來說,老師是否名家無關緊要,只要你肯鑽,就會有收益。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掌握了課堂上所學的一切,並且毫無保留地教給了父親。
然而有一天,父親突然改變了主意。他說女孩子上大學沒什麼用,他一生勞累,非常辛苦,我應該去找份工作以維持家庭生活。
我怔怔地望著他,因為我不理解他肩負的家庭重擔。我想大聲呼喊:“我要上大學!”卻一句話也說不出來,扭轉身跑了。我在我的好朋友朱麗葉家呆了一整天,直到夜幕降臨。
晚上,媽媽來找我。我對她說:“爸爸根本不理解我,我要學習,我想當一名教師。”
她打著手勢對我說:“我們回去向他解釋。他已經感到後悔了。”
我們正沿大街慢慢走著,父親走了過來。他打著手勢,極其莊重地對我說:“不要對爸爸生氣。我愛你,我的女兒。你可以去上大學,我跟你一起學,你繼續教我。”
我的大學生活非常愉快。每次回家,父親總是問我:“你今天向教授提什麼問題了?”
一天下午,我興高采烈地從學院奔回家,“媽媽”,我打著手勢對她說,“我獲獎了,我獲得了金獎。”
媽媽拉過我的手,激動萬分地說:“這些年來你勤奮學習,終於取得了成就,我為你感到驕傲。”她捧著我的臉親吻了我。
正在這時,爸爸開門進來了,媽媽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急忙把他拉進臥室:“本,我有好訊息讓你大吃一驚。”
“我把大衣脫了再說。”
“等等,我先告訴你,露絲獲得了金獎。”
我插進來說道:“這是授予學院最優秀的學生的。”
爸爸把我拉到他的身邊,雙手按著我的肩膀,一字一頓地發出了沙啞的聲音:“我親愛的女兒露絲,爸爸向你表示祝賀。”
我們都大笑起來。”“現在我可以脫掉大衣了,”他說,“拿酒來,我們好好慶賀一下。”
這時,我突然明白:並不是我在教父親,而是父親在教我。是他激勵著我克服了學習上的種種困難;是他教會了我如何做一個正直的人;是他教會了我如何觀察、思考問題;是他那無聲的言語,教我學會了真正的、活生生的、強有力的語言!
(本文是外國文學作品,選自《世界散文名作》作者露絲 辛德拉斯基,是位法國記者。艱難的生活經歷,樂觀的生活態度,使自己受益終生...
你是我的辭典》選自《世界散文名作》,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版。作者露絲·辛德拉斯基,是位法國女記者。艱難的生活經歷,樂觀的生活態度,使她受益終生...
露絲辛德拉斯基,一位法國女記者,父母都從小失聰,使兒時的露絲成長在兩個不同的世界裡.但父親讓女兒教自己學習,成就了女兒長大後的成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