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防護

霧霾防護

霧霾防護,是指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選擇使用防護口罩、室內空氣淨化器或車載空氣淨化器等工具,以及調整活動或出行等措施,控制空氣污染對個人健康所帶來的傷害,降低危害水平的各種努力。這些措施是被動的,當空氣污染尚未得到根本控制時,對於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的大氣污染,各種霧霾防護措施或策略的功效都是有限的,並不能根本消除危害。

基本信息

危害

大氣中的主要污染物包括顆粒物、SO2、NO2和O3等。首先我們看看造成霧霾天氣的顆粒物對健康的影響。

顆粒物是指呈氣溶膠態的大氣污染物。顆粒物對健康的影響與其粒徑、組成成分及濃度相關。

首先,顆粒物的粒徑決定了顆粒物能否通過呼吸道進入人體的可能性,同時由於粒徑不同,顆粒物在呼吸道沉積部位和滯留情況不同,進而影響顆粒物對健康影響的程度不同。粒徑大於10μm的顆粒物不易進入呼吸道;粒徑為5-10μm的顆粒物多沉積在上呼吸道;粒徑為2.5-5μm的顆粒物多沉積在細支氣管和肺泡;粒徑在2.5μm以下的顆粒物75%在肺泡內沉積;但小於0.4μm的顆粒物可以較自由地出入肺泡並隨呼吸排出體外,因此在呼吸道的沉積較少。

PM2.5是指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也稱細顆粒物。是由直接排入空氣中的微粒和空氣中的氣態污染物通過化學轉化生成的二次微粒組成。城市大氣中PM2.5的來源和生成過程十分複雜,包括:各種燃燒過程,如煤炭燃燒、石油燃燒和機動車尾氣等的直接排放;大氣化學反應的“二次生成過程”,如NOx和VOCs在大氣中生成的光化學微粒,SO2和NOx在大氣中生成的硫酸鹽、硝酸鹽微粒等。PM2.5對空氣品質和能見度等有重要的影響。已成為目前中國政府監測環境空氣品質的重要參考依據。

如上所述PM2.5與PM10相比,因其易於滯留在終末細支氣管和肺泡、且某些組分還可穿透肺泡進入血液,因而同一來源的PM2.5比PM10對健康影響更大。

第二,顆粒物對健康影響與顆粒物的組成成分密切相關。顆粒物的有機成份可作為佐劑誘發哮喘或加劇變態反應性鼻炎的症狀;顆粒物的多環芳烴含量與顆粒物的致癌活性相關;含有細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的顆粒物可能引起呼吸道傳染病的流行;吸附有害氣體的顆粒物可以刺激或腐蝕肺泡壁,長期作用可使呼吸道防禦功能受到損害;顆粒物上的某些金屬成分還有催化作用,可以使大氣中的某些污染物轉化為毒性更大的二次污染物。如以顆粒物為載體的SO2,可被顆粒物的金屬氧化物催化為腐蝕性更強的SO3,從而加重對肺部的損害。此外某些顆粒物的成份十分複雜,顆粒物中的多種化學成份可能還對健康具有聯合毒作用。

第三,理論上顆粒物的健康影響還與其濃度相關。但顆粒物的健康效應缺乏特異性臨床表現,不同人群的遺傳易感性存在一定的差異,顆粒物的病理生理機制尚待闡明;此外顆粒物的成份複雜,不同來源的顆粒物可能組成成份迥異,因而顆粒物成份對健康影響的互動作用及顆粒物健康影響的風險評估目前還是頗具挑戰的科學問題。

對於老年人、兒童和患有呼吸系統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人群是空氣污染的易感人群。

霾天氣引起的健康影響主要以急性效應為主,主要表現為上呼吸道感染、哮喘、結膜炎、支氣管炎、眼和喉部刺激、咳嗽、呼吸困難、鼻塞流鼻涕、皮疹、心血管系統紊亂等疾病的症狀增強;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病/入院率增高。此外,霾天氣還會對人體健康產生一些間接影響。霾的出現會減弱紫外線的輻射,如經常發生霾,則會影響人體維生素D合成,導致小兒佝僂病高發,並使空氣中傳染性病菌的活性增強。霾天氣還會影響人們的心理健康,使人產生壓抑、悲觀等不良情緒。

防護方法

2013年1月以來,我國多個地區出現霧霾天氣,空氣污染指數上升。走在街頭,不少人出行都戴上了口罩以防止PM2.5侵襲,同時,網上流傳用空氣淨化器、吃黑木耳和豬血護肺、洗鼻、養綠植等方法,這些措施究竟靠不靠譜?

治理霧霾和空氣污染,每個人在工作中和生活中都可以貢獻一些力量; 國外的經驗告訴我們,空氣污染是可以治理的,但確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問題;面對空氣污染,大家需要思考自己的對策,需要收集各方面信息,學習必要的知識,選擇採取可行的措施。

室外防護

無論面對什麼樣的風險,人們首先都會選擇規避風險。

關注污染狀況: 時時關注城市的空氣污染監測數據,警惕高污染天氣和時段。

調整出行:霧霾天避免在戶外長時間停留,減少戶外活動;對上班族,尤其是那些必須在戶外工作的人們,選擇使用防護口罩也是可行的。

關好門窗:霧霾天氣應儘量不要開窗,確實需要開窗透氣的話,應儘量避開霧霾尖峰時段,可以將窗戶打開一條縫短時間通風,選擇使用室內空氣淨化設備。

避開人群:霧霾天氣出行應避開主幹道路,儘量別去人多地方,例如超市、商場和醫院,這些地方空氣流通差,易造成呼吸系統疾病交叉感染。

停止戶外鍛鍊:不從事戶外運動,停止長跑鍛鍊等,尤其是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和年老體弱者。

嘗試戒菸:霧霾天氣吸菸更是“雪上加霜”,在不完全燃燒的情況下會產生很多屬於PM2.5範疇的細顆粒物,會嚴重危害抽菸者本身和吸入“二手菸”客群的身體健康。


佩戴口罩:

佩戴防護口罩

口罩對進入肺部的空氣有一定的過濾作用,但人們無法24小時佩戴口罩,也不是所有人都適合戴口罩,而且還要注意選擇有效的防護口罩,並正確使用。

具有呼吸防護作用的口罩對污染物要具備足夠的過濾效率,在佩戴時與面部具有足夠的密合度,口罩在整體上能有效隔絕口罩外的污染空氣,儘量使佩戴者吸入口罩過濾的空氣,而且阻力不應過大,不至於對人有害,並具有可接受的舒適性。

一次性醫用口罩只用於遮擋口罩佩戴者的口鼻,阻擋其說話、咳嗽等產生的飛沫(有可能含有細菌、病毒)進入環境,進而起到保護他人的作用,不用於呼吸防護,對細菌、PM2.5這樣的細小顆粒不具有呼吸防護的作用;紗布口罩雖然厚,例如增加厚度到8層甚至12層,但是由於紗布本身空隙較大,阻擋作用更是微乎其微。更重要的是,一次性醫用口罩和紗布口罩的結構設計無法和人臉達到有效密合,顆粒物很容易從口罩邊緣不密封的地方泄漏進去。

還有一些所謂的PM2.5口罩,帶插入式濾片設計,並宣稱其口罩濾片能夠有效過濾PM2.5顆粒,過濾效果高於99%,但是其濾片設計得很小,根本無法覆蓋到整個口罩,假如把這種口罩內插入的濾片抽出來,裁一張尺寸一樣的不透氣的紙片或塑膠片插到口罩里然後戴上口罩,使用者還是可以順暢地呼吸,這說明空氣不會按照這種口罩的製造商宣稱的那樣,專揀阻力大的濾片通過來過濾PM2.5顆粒物,事實上空氣和水一樣,都會繞過障礙物,專揀阻力小的去處流過,所以佩戴這種口罩的防護效果可想而知。

國內外都有針對顆粒物防護的口罩的產品強制認證標準,這類口罩標準的防護對象完全覆蓋了PM2.5顆粒物的粒度範圍,比如我國國標GB2626-2006、美國標準NIOSH(美國國家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 42 CFR 84 (N95口罩屬於通過該標準認證的口罩中的一種)、歐共體標準EN 149-2001,這些標準中對口罩的顆粒物過濾效率和呼吸阻力都有嚴格要求,用於口罩過濾效率測試的顆粒物粒徑折算成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為0.3微米左右,這個粒徑的顆粒物被證明是最難過濾的,而PM2.5指的是環境空氣中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小於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這類專業防護口罩的標準除對口罩過濾顆粒物的效率嚴格控制外,還要檢測口罩佩戴在人臉上,模擬實際使用狀態下的口罩的密合性,確保口罩的結構在設計上也是合理的。通過這些標準認證的防顆粒物口罩目前主要用途是用於工作場所的職業呼吸防護,如切割、打磨、焊接、製藥、醫用防護等。

戴這些口罩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密合,必須根據口罩生產廠家的佩戴指導,在鼻樑處扣緊、使口罩邊緣與臉型匹配,若不能做到密合,PM2.5顆粒就會從不密合處泄漏,起不到防護效果。

不過需要提醒的是,這類防顆粒物口罩的防護效果好,但口罩和面部越密合,過濾效率越好,呼吸阻力有可能較高,對於兒童、老人、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統疾病患者特別是呼吸功能受損的人需要謹慎使用。

汽車空調過濾器:一般而言車內的空氣品質較普通的大氣污染惡劣10-20倍。因此車內惡劣的空氣品質必將對駕駛員及乘客的健康造成嚴重的威脅,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車內防霾也很必要。

汽車空調過濾器能夠吸附從汽車外部飄進的、肉眼看不見的細小微粒(如灰塵、粉塵等),去除難聞的異味及煤氣味等。這些細小微粒進入車輛內部後,不僅可能導致汽車乘客過敏,而且它們還可能在空調系統(HVAC系統)內發霉並繁衍細菌,從而使汽車啟動空調系統加熱或製冷時散發出異味。而汽車空調過濾器不但能一舉消除這些異味,還可以消除駕駛員及乘客因細小微粒而產生的過敏問題(如流淚、瘙癢等症狀)。化合型過濾器還可以過濾汽車及拖拉機排放的廢氣,從而切斷外來異味進入汽車內部的源頭,使車內空氣始終保持清新。

為了防止外部受污染的空氣進入車內,駕駛員及乘客一般習慣將車內空調系統設定成阻止外部空氣流入的內部循環模式。但如果車內空調長時間以內部循環模式運行的話,會導致車內含氧量下降,從而使乘客感覺疲勞、睏乏。此外這還會使車窗玻璃上出現霧氣。而使用汽車空調過濾器就會輕而易舉地解決上述問題,保證車內乘客可以呼吸到來自外部的新鮮空氣。

佩戴鼻罩:現在霧霾環境中,有很多人都在佩戴各式各樣的防霾口罩,但也有一部分人開始佩戴防霾鼻罩。霧霾通常在11月至次年4月比較嚴重,冬季燃煤、汽車尾氣、油煙等都是形成霧霾罪魁禍首。然後,夏季霧霾相對來說比較輕,但也不容忽視,這時候佩戴防霾口罩就顯得特別悶熱,不易長時間佩戴。防霾鼻罩基於人臉逆向三維掃描設計,採用矽膠製作而成,最適合亞洲人鼻部形狀。利用矽膠和鼻周皮膚的貼合性,可實現100%的密封效果,杜絕漏氣。

傳統的防霾口罩呼吸阻力很大,長期佩戴會增加心肺負擔,導致腦供氧不足,影響人體身心健康。防霾鼻罩是基於多元耦合仿生原理,仿生魚鰓鰓瓣結構而設計的,其可在有限的空間內最大化釋放過濾面積,減小呼吸阻力,使呼吸通暢舒適,適合長期佩戴。

室內防護

室內空氣污染物主要是通過三條途徑侵入人體造成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即經呼吸道吸收、經皮膚吸收和經消化道吸收。

室內污染來源

1、PM2.5——被吸入人體後會進入細支氣管甚至肺泡,並可透過血氣屏障進入循環系統,引發包括哮喘、支氣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2、甲醛——長期吸入會引起頭痛、頭暈、乏力、 感覺障礙、免疫力降低、肝臟損傷,並可出現瞌睡、記憶力減退或神經衰弱、 精神抑鬱,長期暴露有致癌風險。

3、TVOC——據研究,揮發性有機物達到一定濃度時,短時間內人們會感到頭痛、噁心、嘔吐、乏力等,嚴重時會出現抽搐、昏迷,並會傷害到人的肝臟、腎臟、大腦和神經系統,造成記憶力減退等嚴重後果

4、臭氧——具有強氧化性,會刺激呼吸道屏障系統,引起呼吸道炎症,可誘發哮喘發作。

室內空氣污染物主要是通過三條途徑侵入人體造成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即經呼吸道吸收、經皮膚吸收和經消化道吸收。

防護方法

空氣淨化器:是指對室內空氣中固態污染物(如粉塵、花粉、帶菌顆粒等)、氣態污染物(異味、甲醛之類的裝修污染等)具有一定去除能力的家用電器。主要分為桌上型,地面式以及壁掛式、複合式等。最近幾年,隨著人們開始對空氣品質及裝修後的氣體污染的重視,空氣淨化器在市場上開始逐漸熱銷。

空氣淨化器

目前空氣中顆粒物去除技術主要有機械過濾、靜電集塵、負離子和電漿法及靜電駐極過濾等。

機械過濾一般主要通過以下4種方式捕獲微粒:直接攔截,慣性碰撞,布朗擴散機理,篩選效應,其對細小顆粒物收集效果好但風阻大,為了獲得高的淨化效率,濾芯需要緻密並定期更換。

靜電集塵是利用高壓靜電場使氣體電離從而使塵粒帶電吸附到電極上的收塵方法,其風阻雖小但對較大顆粒和纖維捕集效果差,會引起放電,且清洗麻煩費時,易產生臭氧,形成二次污染。

負離子和電漿法去除室內顆粒污染物的工作原理類似,都是通過使空氣中的顆粒物帶電,聚結形成較大顆粒而沉降,但顆粒物實際上並未移除,只是附著於附近的表面上,易導致再次揚塵。

傳統的標準過濾介質能非常有效地去除10微米以上的顆粒物。當顆粒物的粒徑除至5微米,2微米甚至亞微米的範圍時,高效的機械式過濾系統就會變得比較昂貴,且風阻會顯著增加。通過靜電駐極材料過濾,能以較低的能源消耗達到很高的捕獲效率,同時兼具靜電除塵低風阻的優點,但無需外接上萬伏的電壓,故不會產生臭氧,且由於其組成為聚丙烯材質,很方便拋棄處理。

需要注意的是,絕大多數品牌的淨化器在銷售宣傳中都會誇大其作用,有些淨化器宣稱能“有效捕捉”幾十種顆粒。面對種類繁多的市場品牌及複雜的功用,消費者有種霧裡看花的感覺。為此,專家提醒消費者在無法甄別產品功用的時候,可以在選擇的時候選品牌有保證的產品,或者根據產品的銷量來選擇。

還應注意的是,在室內安放的空氣淨化器並不保證空氣的完全淨化,在這方面,它和水淨化器的使用有不同。人們很容易就能確保自己只喝水淨化器處理過的水,保證飲水的基本安全,但是,放在室內的空氣淨化器是無法“組織空氣通過它過濾“的,淨化器只能對那些流經它的空氣進行過濾或處理,使用空氣淨化器後的室內空氣品質會受很多因素影響,如空氣淨化器的處理風量、房間大小,房間內空氣流動狀態(門窗開啟及其密閉性)、空氣淨化器在室內放置的位置、淨化器實際使用時間和實際過濾效果等。

專家認為,並非購買了空氣淨化器就一勞永逸。和淨水器一樣,空氣淨化器需要定期維護,需要定期更換過濾網、濾芯等,來維持其的淨化效果。否則,淨化器的過濾網本身就會成為污染源,對空氣進行二次污染。而陰霾天氣的增多維護或更換的頻率要加快。

綠色植物:綠植也成為了公眾面對陰霾天的選擇之一,但植物的光合作用在陰霾天受限,所以綠植改善空氣品質的效果並不明顯。可以在自家陽台、露台、室內多種植綠蘿、萬年青等綠色冠葉類植物,因其葉片較大,吸附能力相對較強。不過在家中擺放綠植的時候,不僅要考慮到植物的功能,還要考慮居室面積、光線、通風等現狀。

多數植物白天在陽光的光合作用下吸收二氧化碳排出氧氣,而夜間則相反。但仙人掌等原產於熱帶乾旱地區的多肉植物從來不會與居室的主人爭奪氧氣,其肉質莖上的氣孔白天關閉,夜間打開在吸收二氧化碳的同時,使室內空氣中的負離子濃度增加。

虎皮蘭、虎尾蘭、龍舌蘭以及褐毛掌、伽藍菜、景天、落地生根、栽培鳳梨等植物對太陽光的依賴也很小,能在夜間淨化空氣的同時實現殺菌的目標。美國宇航局列出的淨化空氣的頭號植物是散尾葵,被譽為“最有效的空氣加濕器”。這些植物對陰霾天清潔居室空氣的有一定的輔助作用。

其他防護

食療:網上有流傳吃木耳、豬血能排毒,其實這並沒有科學根據。木耳含膳食纖維豐富,也就有助於裹挾一部分消化道中的雜質形成糞便排出。但是PM2.5可以直接進入肺泡,因此從機理上木耳很難起效。豬血對口腔的灰塵有一定的黏附作用,可清除呼吸道纖毛、上呼吸道、口腔里的灰塵,但醫學上也沒有理論依據支持可以清理肺腔里的垃圾。

希望通過飲食來調理、清除污染物,幾乎不可能。尤其是像空氣污染較重的時候,僅僅靠吃這些食物來“清肺排毒”,作用實在是微乎其微。事實上,灰霾的形成主要是空氣中懸浮的大量微粒和氣象條件共同作用的結果,對這類污染誘發的疾患,食療難有明顯的作用。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系統的科學研究報告證明,食療會對城市霧霾帶來的健康危害產生可靠的防護功效。

飲食上給寶寶做些清肺的飯菜,少食刺激性食物,多吃些豆腐、牛奶等食品,必要時要補充維生素D。霧霾嚴重,不少孩子都出現了乾咳、嗓子眼發癢等症狀。面對霧霾天氣,除了儘量讓孩子減少外出。

4、 適量補充維生素D,由於霧天日照減少,兒童紫外線照射不足,體內維生素D生成不足,對鈣的吸收大大減少,嚴重的會引起嬰兒佝僂病、兒童生長減慢。

防護誤區

口罩的選擇

誤區1:圍巾能當口罩用?

霧霾天,很多市民外出會戴口罩進行防護,不過有些市民圖方便,用圍巾代替口罩。實際上圍巾和普通棉布口罩一樣,對PM2.5這樣的有害顆粒物沒什麼過濾效果。

誤區2:防霾買醫院做手術用的口罩就行?

醫用口罩其實還有醫用外科口罩和醫用防護口罩之分,能對PM2.5顆粒物起有效防護作用的是後者。手術過程要求無菌,醫用外科手術口罩的功能是防止醫生呼氣或說話產生的飛沫污染手術創面,它的作用是保護患者。國內外對這類口罩制訂的標準中對其過濾材料的要求較低,且對口罩與佩戴者面部之間的密合性都沒有要求,因為外科口罩不用於預防經空氣傳播的疾病,對佩戴者不提供呼吸防護,這是它和醫用防護口罩的主要區別。

誤區3: 我用的是PM2.5口罩,應該就可以防護PM2.5了吧?

我們能看到很多口罩上都標註了PM2.5字樣,有些直接以其命名。如果只是商家的自我宣稱,沒有任何權威機構下這個定義,產品也不符合任何權威的顆粒物防護呼吸器的標準(如符合我國的GB2626-2006標準,並由權威機構做過認證),就不能確認這些口罩真的能防PM2.5。

要防PM2.5,實際上就是防粒徑2.5微米或更小的顆粒物。從專業角度上講,任何一款由有資質的官方認證機構,依據權威性標準認證的防顆粒物口罩,都可以用於防護PM2.5。如果要想保護自己的健康,就應該選擇這些真正有效的口罩,而不是看產品上生產廠家有沒有標PM2.5。

口罩佩戴

誤區4: 我用過濾效率更高的口罩,就能得到更好的防護效果?

防護口罩的效果不僅取決於過濾效率,關鍵要看口罩的整體功能,要看口罩能不能和臉達到良好

口罩內

的密合。如果密合不好,吸氣時空氣就會不經過濾,直接從口罩周圍漏進去,這樣過濾效率再高也沒有起到作用。所以選擇和臉能達到比較好的密合,佩戴起來感覺比較舒適,價格比較合理,自己能接受,也願意長時間佩戴的口罩,最終才會獲得更多的防護。

這也提醒我們,要特別注意那些只宣傳過濾效率的口罩。像一些在棉布口罩中間夾一層濾片的口罩,是不能起到防護作用的。

誤區 5:口罩誰不會戴!

多數人都有戴棉布、紗布口罩的經驗,所以很少人認為戴口罩還有專門的方法,還需要培訓。由於這些口罩是平面的結構,它不可能與人臉的曲面密合,戴好戴壞一個樣。有效的防護口罩都是立體的結構,目的就是要與臉部取得密合,將呼吸區與外界空氣隔離,如果戴上的口罩四處漏風就無法發揮口罩應有的作用。所以要想防PM2.5顆粒物,除了挑選合適的防護口罩以外還必須按照口罩廠家提供的佩戴指導正確佩戴。

誤區6:德國勞保條例規定戴N95口罩超過半小時需取下自由呼吸半小時以上?

德國的法規(法規號BGR190)對在工作場所中使用呼吸器的時限確實有要求,但這一規定是純粹基於保險條款的要求,僅適用於僱主要求雇員在工作場所中佩戴呼吸器的情況。該保險條款的建立是基於對雇員工作中存在高強度作業的預期,而呼吸器的呼吸阻力會對高強度作業有影響。在歐洲的其他國家,都沒有呼吸器使用時限的限制規定,德國的這一規定也不適用於普通人自行選擇在日常生活中佩戴呼吸器的情況。

在德國,當雇員需要在工作中佩戴呼吸器的時間超過每天30分鐘時,尤其是當雇員的作業強度很高,或作業環境存在高溫高濕條件,或還需要同時佩戴其他類型的防護用品(PPE)(如防護服或厚重的工作服等),他們首先都會接受醫學檢查(法規號 G26),確定其身體條件適合使用呼吸器,同時,對不同類型呼吸器在每次使用中的時限確實有具體的規定,在每次使用呼吸器的作業之間規定有30分鐘的休息。不同類型呼吸器的佩戴時限見附表,但並非“每佩戴30分鐘,就必須休息30分鐘”


呼吸器類型

每次最長佩戴時間(min)

要求的休息時間(min)

每天最多作業次數

每周最多作業班次

全面具

105

30

3

5

半面具

120

30

3

5

不帶呼氣閥的口罩

75

30

5

4(2-1-2)

帶呼氣閥的口罩

120

30

3

5

電動送風過濾式呼吸器

沒有限制

目前,在中國、美國和歐洲除德國以外的其他各個國家,都沒有因為使用呼吸器存在呼吸阻力而去限制呼吸器的使用時限的法律規定。NIOSH 認證的R95口罩在用於油性顆粒物防護時確實存在使用時限,做這個限制的原因不是因為呼吸阻力,而是因為口罩防護油性顆粒物的有效性本身存在時限。

各國的呼吸器標準都對呼吸阻力有明確限值要求,以保證健康的成年人在一般勞動強度下每天佩戴呼吸器8小時都不至於損害健康。工業界使用呼吸器用於呼吸防護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了,迄今為止沒有任何研究證明健康的成年人在佩戴呼吸器時,會因呼吸阻力而損害健康。

然而,呼吸器是為健康的成年人而設計和使用的,不是為幼兒和老年人設計的。對有心肺系統疾病的人群而言,是不建議佩戴呼吸器的,建議向專業醫師諮詢,尋求建議。

所以,在完全不考慮上述各個影響因素的情況下,只單純地談論口罩的佩戴時限,或試圖在不考慮任何背景的情況下去直接定義呼吸器的佩戴時限,都是不科學的做法。

誤區 7: 防護口罩是一次性的?能洗嗎?

防護口罩是可以重複使用的,並非用過一次就必須扔掉。只有在個別情況下,擔心重複使用口罩會導致疾病傳染時(如醫院手術室使用),或口罩上的污染物極度危險,擔心儲存中造成二次污染時(如顆粒物具有放射性),才會規定防護口罩不得重複使用。

由於防護口罩的主要設計套用環境是工作場所,通常規定,在使用一個工作班後,就可以更換防護口罩,主要原因是防護口罩不可以清洗,不應該要求勞動者使用不衛生的口罩。但如果是日常防霧霾,實際使用時間短,並不存在衛生問題,而且防護口罩沒有失效(如變形、破損,或呼吸阻力增加過高),就可以重複使用。

但是反過來說,一旦口罩髒污、損壞、變形、或呼吸阻力明顯變大,就應該及時更換新的。

不佩戴美瞳

切勿亂滴眼藥水,儘量別戴美瞳,霧霾造成的最明顯的眼疾就是乾眼症,患者多為學生和一些用眼過度的人群。灰霾天氣下,空氣中懸浮著大量顆粒物,這些顆粒物質進入眼睛,就會導致眼睛乾癢、異物感等不適。霧霾越嚴重,空氣中顆粒物越多,對眼睛的影響就更大,可引起對眼睛造成損傷的角膜炎或結膜炎。

建議,公眾在出現眼睛不適時,先用清水清潔眼睛,多閉目休息,切不可自行拿各種眼藥水來滴眼睛,因為灰霾成分複雜,亂用藥容易耽誤甚至加重病情。此外,市民外出時可佩戴防護鏡或太陽鏡,相對減少霧霾對眼睛的直接傷害,愛美人士在灰霾嚴重時儘量不佩戴隱形眼鏡或者美瞳。

過濾嘴防霾無效

網傳的鼻孔插過濾嘴“神技”不靠譜,最近,一種新的防霧霾“竅門”又開始在網路上流傳:“對付霧霾根本就用不著買口罩,聰明的網友們想出了一個技能:用兩根香菸的過濾嘴,剝掉外面的紙皮,把濾芯插入鼻孔即可。這種方法能有效過濾PM1.6以上的微粒,並且呼吸的時候也非常順暢,神技能,趕緊幹起來。”

實驗發現,除了會造成呼吸不順暢外,過濾芯還有菸草的味道,對不抽菸的人來說也帶有刺激性。

據控煙專家介紹,香菸的過濾嘴主要功能是過濾菸草燃燒產生的焦油等有害物質,並不具備過濾PM2.5的功能,更別提PM1.6了。

生態負離子有效去除PM2.5

負離子對空氣品質的最佳化,無論從原理、適用範圍還是效果上來看,都遠遠優於傳統的濾網式空氣淨化模式。

美國環保署EPA實驗室研究發現對於空氣淨化(除塵)而言主要有三種清除粉塵的方法:

1)布朗運動(BrownianDiffusion)--對越小的粒子,效應越強。

2)濾網攔截(Interception)--對越大的粒子,效果越好。

3)負氧離子中和沉降(ionNeutralization)--對越小的粒子,效果越好。

霧霾防護霧霾防護

1.聯合國空氣環保領域的眾多專家研究證實,生態級負離子(小粒徑負離子)可以主動出擊捕捉小粒微塵,使其凝聚而沉澱,有效除去空氣2.5微米(PM2.5)及以下的微塵,甚至1微米的微粒,從而減少PM2.5對人體健康的危害,生態級負離子對空氣的淨化作用是源於負離子與空氣中的細菌、灰塵、煙霧等帶正電的微粒相結合,並聚成球降落而消除PM2.5危害。實驗證明,飄塵直徑越小,越易被負離子沉澱。

2.中國空氣負離子暨臭氧研究學會專家組編寫的《空氣負離子在醫療保健及環保中的套用》一書中也多次講到:空氣中的輕離子(小粒徑負離子)對小至0.01微米、在工業上難以除去的的微粒飄塵,有百分之百的沉降去除效果。

3.中科院專家、清華大學博導、教授林金明先生編著的《環境、健康與負氧離子》一書多次講到:

當室內空氣中負離子的濃度達到每立方厘米2萬個時,空氣中的飄塵量會減少98%以上。對可入肺顆粒物PM2.5效果極佳。所以在含有高濃度小粒徑負離子的空氣中,PM2.5中危害最大的直徑1微米以下的微塵、細菌、病毒等幾乎為零。

4.SP瑞典國家技術研究所檢測報告認定,空氣負離子生成機可以有效消滅可入肺顆粒物的危害,負氧離子生成機不需要濾網不需要風機,而是通過釋放負離子清除空氣中的小粒徑微粒,從而顯著減少空氣中對人體有害的PM2.5的數量和顆粒物上所帶有的細菌及病毒。北美已開發國家早運用負離子技術來消除PM2.5帶來的危害,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5.2011年12月27日日本國家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AIST)日本東邦醫科大學的淺申蒔博士、日本大學的中川正吉博士等數專家發布研

6.二十一世紀、2010年,負離子轉換器技術 (專利號:2010101677961)和納子富勒烯負離子釋放器技術 (專利號2010202632997)研發成功,可以製造出等同大自然的小粒徑、高活性生態級負離子,開創了人工負離子產生技術的生態化時代 。生態負離子生成晶片技術 (專利號:2012204339016)以及具有污染物收集功能的生態負離子生成技術 (專利號:2014206451240)的研發成功,成功的將負離子產品小型化,節約了使用空間,並提高了空氣淨化器的淨化效率 。究結果證實:生態級負離子是室內環境應對PM2.5最佳方法。

四大優勢

1、負離子主動出擊淨化空氣,完全顛覆了普通空氣淨化機被動吸附的淨化方式。傳統的空氣淨化機是風機抽風,利用濾網過濾粉塵來淨化空氣,稱為被動吸附過濾式的淨化原理,需要定期更換濾網,而且空氣淨化區域有限,僅對空氣淨化機附近的小塊區域有效。森肽基負離子空氣淨化器採用自然因子負離子主動出擊的方式,利用負離子本身具有的除塵降塵、滅菌解毒的特性來對室內空氣進行最佳化,使整個室內充滿負離子。

2、因為整個室內充滿了被譽為“空氣維生素”的空氣負離子,因此森肽基負離子空氣淨化機已經超越了普通空氣淨化機的簡單淨化功能,所以又被稱為空氣負離子健康器,森肽基提供的不僅僅是乾淨的空氣,而是充滿負離子的健康空氣。森肽基可以把我們的室內環境營造成充滿負離子浴的療養空間,讓普通空氣淨化器望塵莫及。

3、空氣中人肉眼無法看到的2.5微米(PM2.5)的浮沉對人體的危害是最大的,他可以進入肺的深部,直接進入肺泡,在血液流經肺部進行氣體交換時直接進入血液,眾所周知,普通的空氣淨化機是無法過濾掉幾納米的浮沉的,森肽基負離子空氣淨化器則不同,其原理是釋放的負離子附著在空氣中的浮沉上,使之結合下沉到地面,所以對於越小的浮沉,負離子的效果越好。

4、森肽基負離子空氣淨化器還具有獨立的臭氧功能,可供單獨使用。臭氧已被世界公認是一種廣譜高效的殺菌劑,滅菌效果為氯的300-6000倍,幾秒內即可殺死細菌或細菌的芽孢、病毒、真菌等,對於甲醛等裝修污染,具有快速清除的特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