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班托海戰

雷班托海戰,是指1571年發生在伯羅奔尼撒半島和希臘半島之間的雷班托灣的一場海戰,雙方是奧斯曼土耳其與信奉基督教的歐洲各國聯合艦隊。

概述

薩拉米海戰之後的兩千多年間,全世界發生了許多次海戰,但由於這期間的科
學技術水平所限,薩拉米海戰結束時,人們呼喚的那種堅不可摧的戰艦遲遲未能建
造出來,海戰基本上仍是靠軍艦互相撞擊;手執冷兵器的步兵踩著船首的尖角衝上
同被鉤住的敵艦進行殘酷的肉搏戰。

歷史

公元14世紀—15世紀,中國人發明的火藥傳到西方,火炮也被有識之士裝上戰
艦。然而,由於各種保守勢力的影響,人們對戰艦上的火炮仍然並不看重,在海上
戰鬥中,軍艦還是帆槳並用,炮戰和接舷戰並存。
1571年見月,在伯羅奔尼撒半島和希臘半島之間的利林斯灣里的雷班托灣爆發
的一場海戰,使人們對帆船和火炮重視起來,從此,船堅炮利的觀點深人人心,真
正的海戰拉開了帷幕。
這場海戰的雙方是奧斯曼土耳其海軍與信奉基督教的歐洲各國聯合艦隊。
歐國聯合艦隊的主力是快船,這是單層槳座的戰艦,長40米—60米,寬6米,
帆槳並用,槳手土氣高時,在平靜的海面航速可達6.5節,是一種在地中海普遍
使用的專用軍艦。聯合艦隊的戰艦比土耳其快船的火力要強,艦首裝5門火炮,兩
舷還有幾門4.5磅炮。土耳其快船僅在前部設定3門炮,且護板也沒有聯合艦隊
厚,聯合艦隊戰艦的船舷板厚100毫米,還專為槳手設了護板。快船的頭部有一個
金屬的長啄,很像鳥的嘴,是海戰的主力。當時還有一種戰艦,名叫大帆船,是現
代戰列艦的前身。大帆船取消了划槳,單純以帆為動力,在近海顯得很笨重,它有
兩層火炮甲板,火力猛烈。除了快船和大帆船外,還有一種中船,它兼有大帆船火
力猛和單層槳座快船機動好的優點。它的船首部渾圓,做成一個大炮台,內裝15門
—20門炮。此外,中船兩舷各有四五門多管炮,划槳手受到上層甲板保護,加上使
用三角帆,行動敏捷。
聯合艦隊的統帥是約翰,戰前他對艦隊的戰術和裝備都進行了調整,大量使用
中船當前衛,且在各條船上增配了火炮,拆下了快船的長啄,以使前炮的火力優勢
得到更好的發揮。這樣一來,聯合艦隊火炮力量明顯增強了,進行撞擊接舷作戰的
能力相對差了一些。
1571年10月7日上午10時半,交戰雙方的各200餘艘戰艦在海上交火了。聯合
艦隊和土耳其艦隊各分成左中右3個獨立艦隊在3個戰場同時開戰。雙方剛剛接近
火炮射程,就用火炮互相射擊,霎時,海面上硝煙瀰漫,炮聲轟鳴,其中尤以中間
戰場戰鬥最為激烈。雙方槳手們都奮力划槳,以儘快占領有利陣位。
土耳其人沒有料到聯合艦隊的火炮會如此密集兇猛,他們知道聯合艦隊的主力
中船吃水較深,便迅速向淺水處划行,使敵方的中船無法追擊。同時,土耳其人從
淺水灘繞到聯合艦隊後方,同聯合艦隊那些快船和小船大打接舷戰。
這樣,你打你的火炮進攻戰、我打我的接舷戰,雙方軍艦混作一團,一時間,
海面上飄滿了死屍、舢板和折槳,血水染紅了整個大海。
這場慘烈的血戰最後以聯合艦隊的勝利而告終,聯合艦隊共擊毀土耳其軍艦113
艘,俘獲117艘;土軍3萬人戰死,8000人被俘。聯合艦隊僅損失戰艦12艘,一艘
被俘。
雷班托海戰是中世紀的一次大海戰,它象徵著划槳接舷作戰時代的結束。從此
以後,風帆和火炮完全代替了划槳和接舷肉搏,衡量戰艦作戰能力的標準也從艦員
人數變成了火炮門數。
艦炮時代從此打開帷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