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藤[衛矛科雷公藤屬植物]

雷公藤[衛矛科雷公藤屬植物]
雷公藤[衛矛科雷公藤屬植物]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雷公藤(學名:Hook. f.):衛矛科雷公藤屬植物。藤本灌木,高可達3米,小枝細棱棕紅色,葉橢圓形、倒卵橢圓形、長方橢圓形或卵形,邊緣有細鋸齒,圓錐聚傘花序;花白色,萼片先端急尖;花瓣長方卵形,花柱柱狀,翅果長圓狀,小果梗細圓,種子細柱狀。 分布於台灣、福建、江蘇、浙江、安徽、湖北、湖南、廣西。朝鮮、日本也有分布。喜較為陰涼的山坡,以偏酸性、土層深厚的砂質土或黃壤土最宜生長。 雷公藤是傳統的中藥材,性苦、寒,具有清熱解毒、祛風通絡、舒筋活血等功效,用於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腎炎、紅斑狼瘡、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雷公藤 雷公藤

藤本灌木,高1-3米,小枝棕紅色,具有4-6根細棱,被密毛及細密皮孔。葉橢圓形、倒卵橢圓形、長方橢圓形或卵形,長4-7.5厘米,寬3-4厘米,先端急尖或短漸尖,基部闊楔形或圓形,邊緣有細鋸齒,側脈4-7對,達葉緣後稍上彎;葉柄長5-8毫米,密被銹色毛。

圓錐聚傘花序較窄小,長5-7厘米,寬3-4厘米,通常有3-5分枝,花序、分枝及小花梗均被銹色毛,花序梗長1-2厘米,小花梗細長達4毫米;花白色,直徑4-5毫米;萼片先端急尖;花瓣長方卵形,邊緣微蝕;花盤略5裂;雄蕊插生花盤外緣,花絲長達3毫米;子房具3棱,花柱柱狀,柱頭稍膨大,3裂。

翅果長圓狀,長1-1.5厘米,直徑1-1.2厘米,中央果體較大,約占全長2/3-1/2,中央脈及2側脈共5條,分離較疏,占翅寬2/3,小果梗細圓,長達5毫米;種子細柱狀,長達10毫米。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台灣、福建、江蘇、浙江、安徽、湖北、湖南、廣西、長江流域以南各地及西南地區。朝鮮、日本也有分布。 生長於山地林內陰濕處。

生長習性

雷公藤 雷公藤

適生土壤為排水良好、微酸性的類泥沙或紅壤,pH5-6;喜溫暖避風、濕潤、雨量充沛的環境;抗寒能力較強,可不加防寒物自然越冬;但怕霜,霜害可引起雷公藤幼苗頂端和新梢凍傷,影響下年的生長。

繁殖方法

雷公藤 種植 雷公藤 種植

雷公藤的繁殖方法有播種育苗、扦插育苗、組織培養育苗和野生資源馴化。種子育苗由於採種困難,野生種源馴化由於資源匱乏等因素的制約,都難於進行規模化育苗繁殖活動,組織培養還沒有規模化繁殖育苗的成功實踐。生產中通常採用扦插育苗技術,扦插育苗的材料有雷公藤的莖段或根段。

扦插育苗 育苗時間為每年11月下旬至2月下旬。首先進行苗床準備,圃地應選擇在海拔400-800米的向陽乾燥、土壤肥力好、土層深厚、土質疏鬆、水源充足、排灌、管理方便的農田。苗床於上年10月底進行第1次深翻曬土,11月中旬第2次翻耕。開溝挖畦,一般畦寬120厘米,步道20厘米,深厚20厘米以上;其次要掌握扦插方法:將枝條以株行距5厘米×25厘米,75°-85°的夾角,斜插在準備好的苗床上,扦插莖枝或種根入土1/2-2/3,插後立即澆透水分。育苗期間要保持苗床土壤濕潤,澆水宜用噴淋,經30-50天就萌芽長新根。在5月中旬與7月上旬追施速效肥料(N:P:K比為3:1:1),每公頃總量250千克。苗木起苗後應放在庫棚內或背蔭避風處,防止日曬、雨淋,貯存日期不宜超過2天。

一般苗齡控制在1年生左右,一級苗高大於50厘米,根莖大於5毫米,分枝數1-2條,根系發達;二級苗高大於50厘米,根莖大於4毫米,分枝≥3條,根系完整;三級苗高大於40厘米,根莖大於3毫米,根系完整。

栽培技術

除草

在雷公藤生長期間,前期除草要求每年1-2次,後期最好每年1次。第1年上半年結合擴穴培土鋤草1次,下半年1次;第2和第3年每年上下半年各除草1次;第4至第7年每年鋤草1次。雷公藤屬淺根性植物,鋤草時不宜過深,以免傷害到根系。

施肥

生產實踐表明,施肥1次和未施肥的3年生雷公藤根生長量相差可達1倍多,為了保證雷公藤的品質,施肥次數、施肥量和肥料種類的選擇都是很重要的,施肥最好在秋冬季作業,肥料以有機肥或農家肥最好,前3年每年1次為宜。沿根緣挖環形小溝,不要傷根,將肥料施入溝內後回土。

摘蕾打頂

雷公藤生長過程中頂梢生長優勢會抑制萌孽力,去除頂梢能夠促進側枝的萌發和生長,增大冠幅。通常移植後的第2年,在雷公藤主桿約1米處將頂稍去除,藤莖控制1米長。夏秋季為雷公藤的花期,花期應及時摘除花蕾,保存營養。摘蕾和打頂都有利於促進根的生長,提高藥材的產量。

病蟲防治

雷公藤 雷公藤

雷公藤有炭疽病、根腐病2種主要病害和捲葉蛾類幼蟲蟲害。

捲葉蛾類幼蟲咀食葉子,食量大,繁殖能力強,可用菊酯類農藥防治。

根腐病多發生在夏季,危害根部,表現為莖基部發生黃褐色病斑,植株腐爛,嚴重時死亡。根腐病的防治方法:加強田間管理,防止乾旱和漬澇,使用的農家肥要腐熟充分。發現病株後應及時剷除,向病穴內撒生石灰殺滅病菌。病害程度較輕時可用50%的多菌靈灌根防治。

炭疽病危害葉片,發病時葉片上出現灰綠色病斑,乾旱和高溫高濕天氣容易發病。炭疽病防治方法:發病初期可用1:200波爾多液噴灑病株,林地每年清理1次,將殘枝落葉清除並燒埋。

主要價值

雷公藤 雷公藤

根、葉、花、果實(雷公藤):苦、辛,涼。有大毒。祛風解毒,殺蟲。用於風濕關節痛,腰腿痛,末梢神經炎,麻風,骨髓炎,手指疔瘡。

【畲藥】根心治關節炎,坐骨神經痛,麻風神經痛,手指瘭疽《畲醫藥》。根治麻風反應,類風濕性關節炎,肺結核;外用於燒傷,皮膚發癢,腰帶瘡,風濕性關節炎《滇省志》。

中草藥第二季

中藥材中國是中草藥的發源地,目前中國大約有12000種藥用植物,這是其他國家所不具備的,在中藥資源上我們占據壟斷優勢。古代先賢對中草藥和中醫藥學的深入探索、研究和總結,使得中草藥得到了最廣泛的認同與套用。讓我們一起完善中草藥的詞條,讓更多的人們了解到這中國的瑰寶。

頭條專題“警惕身邊的危險”

【知頭條:警惕身邊的危險】 【知頭條:警惕身邊的危險】

目前,全世界植物約有30多萬種,有毒植物約2000種。我國已知的有毒植物有近千種,分布在山野間、城郊外、抑或是房前屋後。有些植物外觀漂亮,但內里卻暗藏殺機,可能是種子有毒,或許是葉片有毒,甚至於全株有毒。在日常生活中,極有可能會因接觸或誤食這些植物而受到傷害,因此有必要加深對有毒植物的認識。

有毒植物

見血封喉|斷腸草|魚藤|情花|蓖麻|變葉木|花燭|海芋|夾竹桃|長春花|雷公藤|杜鵑花|虞美人[植物]

罌粟|菊花|水仙|紫藤|山谷百合[植物] |麒麟花|一品紅|烏頭|毛地黃|人參|銀杏

可解毒的食物牛奶|雞蛋|茶葉|綠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