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山自然保護區

雷公山自然保護區

雷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貴州省的東南部,在雷山、榕江、台江、劍河4縣之間。雷公山自然保護區1982年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2001年6月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面積近5萬公頃,最高峰海拔2178米,是清水江、都柳江的分水嶺。主要保護對象為禿杉林及其生境、水源涵養林。 雷公山綠色植被覆蓋率高達90%以上。在已知的1390種植被中,被列為國家瀕危、珍惜植物的有20種,即禿、紅豆杉、馬尾松等。這些珍惜物種,都是距今200--7000萬年之間的新生代第三代物種。在雷公山保護區內尚有黑熊、獼猴、林麝、大鯢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及500多種動物,與人類和諧共處。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雷公山自然保護區地理位置

保護區位於貴州省東南部苗嶺山地的雷公山,苗嶺山脈橫貫黔西、黔中、黔南、及黔東南,連綿近千公里,跨雷山、台江、劍河、榕江四縣。其地理位置在東經108°09’-108°22’,北緯26°15’-26°22’之間。面積47333公頃。

主峰海拔2178.8米,屬長江和珠江流域分水嶺,是清水江和都柳江水系主要支流的發源地。總面積71萬畝。區內居住總人口約40萬,90%是苗族

自然概況

雷公山自然保護區都柳江

保護區地貌為微弱切割的台狀中山、中等切割的波狀中山和強烈切割的脊狀中低山和低山。山地坡度較陡,平均25度。

氣候特點是雨量充沛、降水日和雲霧日較多,日照少。年均溫因海拔高度而異.山麓為14—16℃、山腰為11.7℃、山頂為9.2℃,年均溫14.3℃,1月均溫3.6℃。7月均混23.5℃,大於等於lO℃的天數為197天,無霜期230天以上,有結冰現象,結冰期約20天;年降水量1400—1600毫米,多集中在4—9月。

土壤主要為山地黃壤,其次為山地黃棕壤,土層較厚。保護區是黔東南地區的重要水源區,有數十條溪流由此流出,匯集成為巴拉河、五迷河、人擁構、平江河、排調河等,成為清水江都柳江的重要文流、也是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重要的分水嶺。

自然環境

雷公山自然保護區雷公山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為微弱切割的台狀中山、中等切割的波狀中山和強烈切割的脊狀中低山和低山。山地坡度較陡。雨量充沛,降水日雲霧較多,日照少。年均溫隨海拔高度而不同,山麓為14~16℃,山腰為11.7℃,山頂為9.2℃,年均溫14.3℃,無霜期230天以上。有結冰現象,結冰期約20天。年降水量為1400~1600毫米,多集中4~9月。

保護區為黔東南地區的重要水源區,有數十條溪流由此流出,匯集成巴拉河、五迷河太擁河平江河排調河等,成為清水江、都柳河的主要支流,也是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重要分水嶺。

植物資源

雷公山自然保護區雷公山自然保護區

雷公山原生森林成片,生長著近2000種動、植物。列為國家保護的植物有禿杉(台灣杉)等43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的古老孑遺植物禿杉(Taiwaniaflousiana)群落馳名海內外,是現今世界上少有的2種禿杉之一。還有:面積達1333多公頃的杜鵑花;1067公頃的玉蘭花;隨手可摘的楊梅、核桃、櫻桃、獼猴桃、桃子和李子。這裡生產的銀球茶和雲霧綠茶,因地勢高無污染,品質尤佳,而被中國外交部列為國賓饋贈禮品。列為國家保護的動物有獼猴、穿山甲林麝等11種。其中的“雷山髭蟾”(VibrissaphoraleishanensisLiuetHu),為新發現。

保護區種子植物有137科349屬,92種(1亞種、38變種),其中襪子植物有6科13屬20種、被子植物有121科336屬572種。嵌類植物有41科89屬249種,苦藥植物有46科76屬112種(包括變種)。種子植物中木本植物有69科166屬283種,占種子植物種數的47.8%。

雷公山自然保護區雷公山自然保護區

森林植物區系特點:

1.區系種類組成豐富、占貴州省種子植物的12.2%和棵子植物的41.6%;

2.起源古老,主要保護對象禿杉就是第三紀十遺植物,被於植物原始類群多心皮的木蘭科雷公山有5屬10種;

3.特有現象,雷公山有中國特有的單種屬和少種屬48種;

4.區系地理成分複雜,主要為用的地理成分的多樣性,中國種子植物屬15個分布區類型雷公山有13個,其中以熱帶一溫帶成分為主。

地帶性植被為常繹闊葉林:植被垂直分異明顯,海拔1300一1400米以下為常綠闊葉林,組成複雜多樣,主要為甜儲林、甜楮一銀木荷林;1404一2100米為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土要為貴介石襪中華娥林、多脈青岡林;2100米以上為杜鵑—箭竹灌叢。

雷公山自然保護區十齒花

國家保護植物:一級有禿杉,二級有鵝掌揪、鍾車木、十齒花香果樹、福建柏、馬昆樹、水青岡。三級有翠相、凹葉厚朴、厚朴、白辛樹、長苞鐵杉、稿花杉、闖伸、金錢械、紅花木蓮、半楓荷、銀鵲樹等。

其他優良用材樹種如杉木、禿杉、光皮柞等,藥用植物厚朴、黃連、竹節二七、天麻等。

禿杉林在中國僅分布於鄲西南的利川,滇中北的貢山、蘭坪和雷公山保護區等局部地區,多分散於其他林分中或呈零星小片狀。禿杉是中國珍貴速生用材樹種,是適於亞熱帶山地生長的一種天然針葉林、屬國家級保護植物。保護區禿杉林有33片,分布於雷公山東南坡海拔8DO一1300米的溝谷兩側。最大的片有2公頃,胸徑10厘米以上約有5000株,保護區是樹種遺傳資源的一個原地保存點。

動物資源

大鯢大鯢

保護區陸棲脊椎動物有20目、50科、224種。其中獸類7目、1科34種;鳥類11目25科、112種;兩棲類2目、8科22種;爬行類56種;魚類有4目、10科、29種;昆蟲有18目、80科600多種。保護區低海拔地區由於人類活動頻繁,對森林植被破壞較嚴重,因此,野生動物除燕、雀、烏雅外很難見到其他種類。1400米以前有鳥、獸活動的蹤跡。

魚類中鯉科魚類占魚類總數的62%。國家級保護動物有華南虎金錢豹林麝獼猴短尾猴大靈貓小靈貓穿山甲白鷳紅腹錦雞大鯢等。

大鯢(Andriasdaridnus),又名娃娃魚,屬兩棲綱,有尾目,隱鰓鯢科,是一種大型兩棲動物。中國大鯢是目前地球上僅存三種隱鰓鯢科中體形最大的一種,一般個體0.5~2Kg,最大個體長達180CM,體重達50多Kg。由於地球環境的日益惡化,目前全球僅斷裂分布在亞洲東部和美洲東部的部分地區。由於生態環境的日益惡化和諸多人為因素的影響,野生資源已瀕臨枯竭。為維護自然生態平衡,保護髮展這一珍稀物種,大鯢已被列為國家二類珍稀保護動物。

旅遊資源

雷公山自然保護區雷公山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主峰雷公坪海拔1850米,是一個山間盆地。它中部平壩開闊,春日百花盛開,盛夏季節,山上涼爽如秋,周圍森林環抱,綠草如茵,水流潺潺,有山頂苔蘚矮林、小水岩的瀑布、小丹江的森林溪流等景色,具有旅遊價值。

苗嶺主峰雷公山,保持著傳統古老、源汁源味的魏晉歌舞,唐朝髮飾,寧朝服飾,明清建築……,保護著原始的生態植被和珍稀的動植物資源……,為神奇天然的自然和人文生態精品旅遊區,呈一“山”(雷公山)“寨"(郎德上寨西江千戶苗寨)的布局,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中外遊客,被視為世界十大森林旅遊勝地之一。

這裡曾留下胡錦濤喬石溫家寶彭佩雲司馬義.艾買提布赫許嘉璐王文元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足跡;美國法國德國義大利挪威日本台灣澳大利亞等國貴賓及眾多旅遊團也紛紛踏上這塊神奇迷人的土地。

保護區的七特

雷公山自然保護區雷公山自然保護區

穿衣樹:雷公山海拔1600米以上生長著玉蘭杜鵑等樹,因常年低溫、雲霧繚繞,空氣濕潤,古樹枝上長滿了一些黑色的毛,就似樹為自己披上了一件寒衣一樣,;更為吸引人的是,每年暮春初夏,玉蘭、杜鵑次第花開,花朵碩大,色彩艷麗驕人。

苗皇城:在雷公山苗族人相傳中,雷公山東北側海拔1850米的雷公坪曾建有皇城一座,住戶上千,名叫“展細雨”王國。至今,在這群峰環抱,寬達400畝的高山坪地上,還常掘出瓦礫、陶具、鐵器及屋基等;在方圓百十里的原始森林中或荒嶺邊、山谷旁,發現有古墳古墓幾百座。清雍乾義軍首領張報九,鹹同義軍首領張秀眉楊大六也曾以此為根據地,反清抗暴。

雷公山自然保護區響水岩三疊瀑

八卦林:在雷公山黑水塘一帶,因山巒起伏,林高谷深,人進入此境,猶如走進八卦陣,分不清東西南北,不知迴路,罕有人跡,即使是當地的山民獵戶也少有人進入。

飛瀑群:雷公山山形切割明顯,山高水深,飛瀑成群。著名的有響水岩三疊瀑,烏茫千丈瀑,迪慶雙瀑及高岩滾牛大瀑布。

猴嘯谷:雷公山多猴,雷毛公路約32公里處有岩石猴子岩,常有群猴棲穴,啼山更幽,若遇成百上千隻猴群從樹林中疾走,聲嘯山林,如洪水濤聲,震谷不絕,甚為壯觀。

千角場:在雷公山黃羊主峰北側下約十里有一深谷,谷中溪流琮琮,密林深處藏一百畝大灣谷,相傳為張秀眉、楊大六18年抗清義舉,在被清軍圍剿時的最後大元帥府第,曾藏兵上萬,建有糧倉、兵庫等。義軍在與清軍決一死戰前,曾在此攜家眷跳銅鼓,鼓有12面,戴500對銀角,故有“千角場”之稱,跳三天三夜後,將銅鼓土埋,印璽等一乾珍品藏之洞中交將洞品炸塌,砍伐樹梯,最後突圍。百年後的今天,曾有村民挖得銅鼓一面,並發現藏谷洞穴,得炭化灰谷若干擔。

睡蓮池:現雷公山海拔1600米處的礦泉水廠(原烏東林場)處,有九座山峰如蓮瓣,中有一小山似花蕊,溪水環流,如蓮睡池中,松、柏從生,得天時地利,此處冬暖夏涼,又因松香、負氧離子等益於身心健康,猶如瑤池寶地。

雷公山自然保護區禿杉

保護區的三絕

禿杉:有“萬木之王”、“天然活化石”之譽。它挺拔、高大是躲過第四紀冰川孑遺的珍惜物種,在國家8種一類珍惜保護植物中,禿杉榜上有名。

“佛光”:雷公山終年多霧,一年中有霧日300天,氣候宜人,即使是最炎熱的七月,月均溫度也僅為15.8度,這是因地屬北亞熱帶季風溫潤氣候區,又加之雷公山山體高大,帶來垂直方向上氣候巨大差異的結果,一山分四季,十天不同天,是典型的概括。由於陽光的折射和多雲霧的作用,雷公山常在夏、秋之季多佛光勝景,即海市蜃樓幻景。

“天書”:《雷山縣誌》載雷公山主峰北側雷公坪點將壇處有一青石碑,碑高2米,寬1.5米,厚0.2米,其碑面陰刻碑文,文字千百年來無人可識,當地流傳有諸葛孔明碑說和秀眉碑說,現殘碑收藏在縣文物所,存字共28個,成為神秘的雷公山“天書”。

保護對象

主要保護對象為禿杉林及其生境、水源涵養林。雷公山綠色植被覆蓋率高達90%以上。在已知的1390種植被中,被列為國家瀕危、珍惜植物的有20種,即禿、紅豆杉、馬尾松等。這些珍惜物種,都是距今200--7000萬年之間的新生代第三代物種。在雷公山保護區內尚有黑熊、獼猴、林麝、大鯢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及500多種動物,與人類和諧共處。

保護價值

雷公山自然保護區地史上未受到第四紀冰川侵襲,成為許多古老孑遺生物的避難所,蘊藏著豐富的生物資源,據現有記錄,各類生物近2000種,是貴州省植被保存較好的地區之一,也是我國中亞熱帶森林植物資源比較豐富,珍稀動植物資源保存較多的一個重要地區。有林地面積36071公頃,活立木總蓄積243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83%。劃分植被類型20多個,主要森林群落類型11個。其中,主要保護的類型有禿杉林,各類常綠闊葉林,中山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水青岡林,山頂苔蘚矮林,山頂杜鵑、箭竹灌叢,山頂盆地苔蘚沼澤。在生態、遺傳、經濟方面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

雷公山自然保護區是中國中亞熱帶森林植被資源比較豐富的重要地區之一。這些森林有些雖然受到一些人為的干擾和破壞,但它的群落種類組成、數量特徵、空間結構、群落動態以及它與環境的相互關係,在物質循環、能量流動中的功能等方面基本處於自然狀態,為人們提供了一個中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的原始面貌,是個難得的科研教學基地。

雷公山自然保護區由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優越的自然生態環境,蘊藏著極其豐富的生物資源,是我國中亞熱帶一個極為珍貴的物種基因庫。並具有珍稀種、孑遺種與特有種三者兼備的優勢。特別是孑遺植物—禿杉和禿杉林。

雷公山自然保護區地處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分水嶺地帶,是清水江和都柳江主要支流的發源地。由於該區自然地理條件複雜、地貌及地質構造條件特殊,特別是由於森林植被的大面積覆蓋,不但對黔東南地區的水源涵養、水土保持、環境改善及生態平衡的維持起著支柱的作用,而且是清水江、都柳江兩江流域水量的補充和調節的源泉,也是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水資源的重要維持者。

保護區內可以合理利用的自然資源,尤為突出的還有水和水資源,水質優良,無污染,水力資源豐富。氣候的垂直分異,可用來配置各類經濟植物的種植。此外,本區有中草藥625種,有些可以擴大栽培。加之山勢雄偉、瀑布多級、山花遍野、森林蒼翠,苗族風情濃郁和存在歷史遺蹟,具有旅遊價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