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亨順

雷亨順

雷亨順:男,83歲,重慶大學教授、重慶大學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專家委員會主任、重慶市人民政府參事室參事。提出了“三峽庫區生態經濟區”等一系列關係重慶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對策建議,在三峽庫區移民安置、環境保護以及庫區可持續發展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

人物語錄

湖北漢川人,1926年12月生,大學文化,1951年加入民盟。有人說我是“小鋼炮”,我對這個外號比較感興趣。只要能為人民代言、為百姓說話、為國家謀利,我願意做“小鋼炮”。 
三峽水庫工程自上馬以來,從不曾離開雷亨順的視線。每年,他都要以人大代表或可持續發展研究專家學者身份,提出有關的建議議案。連續4年,他和一些專家就三峽工程給國家最高領導寫信。 
1996年,雷亨順與妻子雙雙患了癌症,雷亨順患了胃癌,確診時已必須手術。不久妻子過世,痛心之餘,雷老自覺肩頭還有人民賦予的責任,必須堅強活下去。 
在手術後,他向醫生提出免去放療化療環節,並說,他要做另一個“放療化療”———放寬與社會的接觸面,更加廣泛地了解三峽庫區;更深入地調查研究,與平民百姓更多地聊天拉話。 
1997年起,雷老的身影又出現在庫區山間的小路上,撰寫了《可持續發展移民初探》、《開發性移民與可持續發展移民》、《三峽移民外遷對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意義》等論文。 
在雷亨順77歲高齡時,他仍心繫百萬庫區移民,曾3次下庫區調研;長江的污染問題也無時無刻不牽動著雷教授的心。 
三峽庫區“消落帶”一直以來都是威脅庫區生態環境安全的一大隱患。雷亨順教授在三峽庫區調研的過程中敏銳地發現了其中的問題。 
雷亨順上書中央疾呼治理“消落帶”問題。溫家寶總理對此作出專門批示,國家環保總局採取相應措施。現在,“消落帶”問題已列為庫區防治的重點之一。本報記者 周睿

雷亨順:八旬教授“超期服役”

身份:重慶大學教授、市政府參事
業績:長期關注三峽工程,提出了“三峽庫區生態經濟區”等一系列關係重慶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對策建議,在三峽庫區移民安置、環境保護以及庫區可持續發展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 
敢給移民試點潑冷水
新加坡某媒體來渝報道三峽問題時,經過大量走訪,找到了雷亨順。“雷教授,請一定讓我們占用您十分鐘時間,因為我們想做一次公正的報導。只有您才能給我們真相。”
雷亨順“敢講真話”可謂由來已久。早在1992年,那時對三峽工程前期移民試點是一片讚美,雷亨順卻潑來一盆冷水:重慶即將面臨的塌方、淤積、污染等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70個億的資金!”在那年的第七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雷老與其他人大代表一起,聯名寫出緊急提案,引起高度重視。
當時有人感嘆,“雷亨順膽子太大了!”

為“消落帶”奔走13年

從此,三峽工程不曾離開雷亨順的視線。
早在1994年,雷亨順調研時發現“消落帶”生態環境脆弱,可能威脅開縣新縣城30萬人的健康,為此多方奔走呼籲,並提出了築壩建庫的治理方案,為此苦苦奔走了13年,僅2006年,已是80歲高齡的他就為此先後四次去了北京,溫家寶總理對此作出專門批示。
現在,“消落帶”問題已列為庫區防治的重點之一。

83歲坐大巴去調研

2007年1月,雷亨順正式退休,用他自己的話說,他已經超期服役20年。
重慶大學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華告訴記者,雷老幾乎是十年一個坎:1996年做了胃癌手術,並頑強地活了下來;前不久,83歲的雷老又剛剛做了膽囊方面的大手術。讓人難以置信的是,剛出院不久的雷老最近又去庫區做了調研。
“說真話得有根據。”雷老告訴記者,17年來,他每年多次跑到庫區調查,了解最真實的情況。現在,雷老最大的心愿,是在今年國慶出自己的第二本書《中國三峽庫區》,作為給新中國60周年的獻禮。
“腦子裡的東西寫出來,就帶不走了。”他笑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