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集鄉

雲集鄉

中國四川省江油市轄鄉。1951年置雲集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位於市境東部,距市區51公里。面積81.5平方公里,人口1萬。江(油)劍(閣)公路過境。轄雲峰、關爐、牛郎溝、官將、石台、洗腳台、五福堰、石門、尹家寺、高橋10個村委會。鄉鎮企業有農副產品加工等廠。農業主產水稻、小麥、玉米、油菜子。林業主要有松、柏、榿樹。特產黃花、木耳、雜菌、木炭。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雲集鄉雲集鄉道路
雲集鄉地處江油市東北部,全鄉地勢呈東高西低狀,屬深丘區。轄10個行政村,86個村民小組。總人口為9145人。全鄉總面積12.2萬畝,耕地面積為1.2萬畝,其中,水田8342畝,旱地4050畝。森林覆蓋率74%,林木蓄材量居全市首位。2001年雲集鄉農村經濟總收入2262萬元,其中畜牧業收入占78.6%,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975元,上繳國家稅金50萬元。基礎設施建設:境內有公路41.5公里,其中青雲公路(青林口—雲集)11.5公里;雲觀路(雲集—關田壩)14公里;雲重路(雲集—重興)12公里;雲東路(雲集—東寶)4公里。2001年,雲集鄉對境內80%以上的公路進行了清理,排除交通隱患,並新修村級公路12.5公里,使境內的村級公路達到132.5公里。全鄉電話總數達到700部,比2000年增加了20部,進一步加強和改善了村民的生活質量。繼續完善和深化農網改造、農網延伸工程項目,提高供電質量,收費合理合法,減輕老百姓負擔。

經濟發展

雲集鄉雲集鄉天空
雲集鄉下大功夫調整產業結構,走特色化經濟道路。2001年農作物總的種植面積為24266畝,其中:糧食作物面積15943畝,總產量為3766噸;油料作物面積5493畝,總產量為712.9噸;種植海椒麵積325畝,總產量為30.7噸;種植生薑面積539畝,總產量為650.8噸;種植蘑芋面積353畝,總產量為268噸。以官將、石台兩個老旱區為試點,以優惠的政策和有力的措施引導農民旱地改制,推廣節水農業。在洗腳、五婦、石門、高橋4個村建立白果、板栗等乾果藥材基地,購回白果800斤、板栗種1000斤、白果樹苗23萬株,無償發放給農戶栽種。以品種改良為前提,大力發展畜牧業和小家禽業。雲集鄉政府積極引進優良品種,推廣二元、三元雜交種豬50餘頭,生豬出欄5500隻。母豬現已達1050頭,年產仔豬13000餘頭,逐步形成母豬優良品種基地。以購買的38隻南江黃羊為契機,加快本地山羊品種改良,截止2001年底,已出欄9000餘頭。繼續深化雲集鄉本地土雞、土鴨等小家禽的發展,逐步推廣生長快、肉質好、飼料利用率高的肉牛、肉羊、肉兔,提高優質牛、羊以及獺兔、肉兔等養殖,以點帶面,推動畜牧養殖。

安全生產

雲集鄉雲集鄉植被
樹立“隱患勝於明光,防範勝於救災,責任重於泰山”的安全意識。以對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和道路安全管理,組織召開有時組幹部和車主參加的安全工作會議,並請來市安辦和公安局領導到會指導培訓。主動聯繫交警3次上門服務,既方便和優惠車主,又現場講法培訓,共審證照400餘人車次,同時加強對農用車、貨車等載客處理、查處無證黑車。使雲集鄉內7輛大小客車有序運行。加強消防安全管理,整頓煙花爆竹,加強對建築市場、中國小幼稚園等重點行業部門的安全監管。專門召開安全專題會議6次,取締非法經營煙花爆竹、加油站點、液化氣換氣站點。整頓建築市場,加強對從業人員安全教育管理,實行上崗資格證書,拆除安全隱患的建築。加強對中國小住校生的安全管理,嚴禁火種人學生宿舍。加強對水庫、塘堰的白螞蟻防治和山體滑坡等自然災害的安全防範。

文教衛生

雲集鄉雲集鄉美景
雲集鄉把發展教育事業,改善辦學條件放在首位。樹立“科技興國,興國科技”思想,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繼續把基礎工作作為重點,加強和改進德育工作,加大中心國小大樓堡坎以及雲豐、官將、洗腳、尹家寺村小的改水設廁和排危建設投入。最佳化教育資源,拆並兩所村小,完善村校和基點校的教育設施配套。通過公開招標等將中心國小後勤全社會化,中國小教育取得可喜成績,中考、高考人數急劇增加,各項工作有序開展。2001年中心國小被市委、市府評為“安全文明校園”稱號,中國小均獲市教育局、馬角片區教研室以及鄉黨委、政府的表彰和好評。發展農村合作醫療和初級衛生保健,加大對衛生院、計生服務站硬體設施的投入,鄉衛生院成功升級B超、化驗、X光和外科手術系。積極規劃落實衛生院新門診的修建。加強醫德醫風建設,提高醫療水平和服務質量,積極引進和培養人才。加強醫藥管理,整頓藥品流通秩序,打擊游醫,取締無證行醫。加強公共衛生和食品衛生監管,成立愛衛領導小組場鎮消毒隊,搞好愛衛工作。加強衛生防疫,預防人畜傳染病發生。

加強幹部隊伍建設:注重實幹,轉變工作作風,堅持全心全意為全民服務的宗旨,樹立公僕意識,貫徹“三個代表”要求,真正取信於民。在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增強吸引力、凝聚力和戰鬥力上狠下功夫,進一步加強村級基層組織建設,加強村級幹部的培訓、教育和管理,提高他們的服務意識和服務技能。用“三個代表”思想武裝村幹部頭腦,為鄉上經濟發展提供一個強有力的組織保證。

風俗

民居為木質和磚瓦混合結構的房屋。偏愛、崇尚白色,有“愛得俏,一身孝”(即白色服裝)之說。男子頭戴七至九尺白頭巾,穿白色對襟上衣,白色長褲、白布襪。婦女用織錦或繡花巾包頭,白色上衣,外套蘭色或黑色無領小褂,下著蘭色褲。婦女挽發鬃戴花帕,插銀首飾,穿繡花鞋。白族歷來實行一夫一妻制,建國前是包辦婚姻,聽“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有“指腹為婚”的。有同姓不婚習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已移風易俗為自由戀愛結婚了。無子的可以招郎上門,其長子隨母姓,次子隨父姓,叫“歸宗”。喪葬比較簡樸,實行土葬。其節日也有和漢族同樣的春節、端午節、中秋節。除此之外還有兩個最隆重的節日。一個是“祭祖節”,又叫冬至節。每年逢“冬至”,各村寨男女老幼,穿盛裝,聚會洞堂,殺豬宰羊敬祭本主,舉行賽歌,跳仗鼓舞,異常熱鬧。另一個是“趕會”。各地會期不一,從一到十月均有,也都是著民族盛裝,舉行祭祖、唱歌、跳舞等大型活動,還進行農副產品的交換、商業活動。人數達數千。白族主要信奉本主教和佛教。“本主”所指內容有祖先神、自然神和英雄神等多重含義。白族有豐富的民間音樂、舞蹈、戲曲和手工藝品,白族的音樂、旋律優美,曲調動聽,感情十分豐富。其手工藝品十分精美別致,木質雕刻著名,在房屋大門、廟宇、橋樑、樓閣等處,雕龍刻風,顯示出精美手工藝技術。婦女的挑花、繡花圖案變化無窮,有豐富的想像力。

自然資源

雲集鄉雲集鄉道路
旅遊景點及地方特產天然洞穴以五婦村老龍洞為主,五婦村與老龍洞相距2公里。老龍洞洞高2米、長80米、寬3米,洞內有溶崖奇觀,市旅遊局曾到洞中考察。在五台村四組與劍閣縣秀鍾鄉接境處有一盤龍洞,洞口在劍閣縣境內,洞形如盤龍靜臥,洞口較寬敞,越到洞尾越窄,其洞內有石龍栩栩如生。另有洗腳台小寨子游山、渡師觀、五指山、香爐石、小圌山等景點都具有開發價值。雲集鄉盛產木耳、香菇、核桃、杜仲、蘑芋、生薑等,頗受廣大來訪客人的歡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