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梯關遺址

雲梯關遺址

雲梯關遺址,位於鹽城市響水縣黃圩鄉。關於古雲梯關的傳說最早可上溯到大禹治水時期,相傳雲梯關乃大禹治水的最後一站。有記載的起源於唐朝時期的古雲梯關是5000年前的岸外地帶,是中國歷史上最早古海關、漕運、海防兵營、水利治理的重點區域,有三代皇帝題詞。雲梯古關在明代曾建土城五座,氣勢宏偉。為鎮海患,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清河總督張鵬翮在雲梯關東側敕建禹王廟,亦稱“禹王宮”。禹王廟後還建有一座平成台,又名“望海樓”。

基本信息

簡介

雲梯關遺址雲梯關遺址
古雲梯關是漕運連線海運的中心,它俯視下的黃河與淮河,曾經是水陸通衢的黃金水道,元代北京成為都城,以淮河運輸漕糧,漕糧運往京師主要通過海運,常有龐大船隊由雲梯關出入海口。當時的漕糧運往京師主要有兩條線路,一是蘇州的漕糧起運時走太倉縣的濟河港入海,經海門縣水路抵達淮安,再經淮河到達雲梯關入海北上;二是江南其他地方的漕糧都集中到揚州,然後再裝船北下射陽湖,過雲梯關入海抵京。

據記載,每年經過雲梯關運往京師的漕糧達數百萬石。明清之際,此處更是蘇、魯、遼民間海運要道,往來商船均由此出入,素有“江淮樂地”之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