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麗江地震

在日本神戶和美國洛杉磯的大地震中,木結構別墅或是稍微變形而決不倒塌。 在使用和維護的得當的前提下,木結構中的木材是穩定的,壽命長,耐久性強的主結構材料。 所以,在地震帶生活在木結構的房屋裡,會給您一種不怕天搖地動的安全感。

1996年2月3日19時14分,雲南省麗江地區發生7.0級地震,震中位置北緯27.3°,東經100.22°,造成嚴重破壞和損失。主震發生後又發生餘震2529次,最大的一次為6級。地震波及範圍相當大。麗江、鶴慶中甸劍川洱源等地建築物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壞。麗江縣城及附近地區約20%的房屋倒塌。受災鄉鎮51個,受災人口達107.5萬,重災民有30多萬。人員傷亡人數為17221人,其中309人喪生,3925人重傷,房屋倒塌35萬多間,損壞60.9萬多間,糧食損失3000多萬公斤。電力、交通、通訊以及水利等設施也遭到了嚴重破壞。沖江河電站嚴重受損,停止供電。滇藏公路214線上的魯南金沙江大橋橋面開裂,整體結構下沉。地震造成直接經濟損失達40多億人民幣。作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的麗江納西自治州納西縣的民族風貌和人文景觀也受到地震的危害,死亡人數達290人,占死亡總數的90%,重傷3736人,占重傷總數的95%。地震時正在舉世聞名的虎跳峽大峽谷的中外遊客也感受到地震。根據國務院部署,當地各級政府迅速開展了救災工作。國際紅十字會日本香港台灣等提供了緊急援助。到2月l1日,雲南省共收到的國內外捐贈款人民幣1.14億元、港元1.02億元、美元70萬元、日元1.003億元、馬克500萬元。十幾架次的外國專機和香港九龍航班等運送了近百噸的各種救災物資。
這次地震,裂度六度以上破壞面積18720平方公里,震中裂度達九度。九度區北起麗減縣大具以北,南到麗江縣城以南的漾西,東起文化,大東一線,西達文海玉龍雪山一線,面積約1225平方公里。九度區內的孟山鄉新團六隊,黃山鄉開文、中海、白河鄉文裕、榮華等村遭十度異常破壞。這次強烈地震發生在滇西北納西族,白族,藏族等少數民族聚居的高山峽谷地區。地震中破壞最嚴重的是民族土木結構房屋,磚木結構房屋次之,磚混與框架結構房屋相對較輕,按八度設防且施工質量好的房屋,震後基本完好或僅有輕微破壞。
關於古城內木製房屋的耐震性
關於汶川地震重建,花巨資開發一些耐震大樓是一個辦法,還可考慮做些經濟耐震的木樓。日本和麗江都有很多二層的木樓,在耐震防震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以下是兩篇關於木結構建築防震的資料,還可以發動災區及支援救災的人們學著蓋木樓,這樣可以大大節省人力成本。
資料1:
古老的木結構建築在地震中有什麼優勢呢?木結構的優勢在於它的韌性大,且因木結構別墅的箱式結構將力均分,自身結構輕,又有很強的彈性回復性,對於瞬間衝擊荷載和周期性疲勞破壞有很強的抵抗能力,所以在大地震中吸收的地震力小,結構在基礎發生位移時可由自身的彈性復位而不至於發生倒塌。在日本神戶美國洛杉磯的大地震中,木結構別墅或是稍微變形而決不倒塌。即使在強大的地震力下,木結構別墅被整體推前了數米或地震力使其拋離了基礎,仍完好無散架。由此證明了木結構別墅在各種極端的負荷條件下,其結構的抗地震穩定性能和結構的完整性。日本政府在神戶大地震後明令所有的民用住宅必需採用北美的木結構別墅。同時在日本國實施了JAS的建築標準。所以在所有結構中木結構建築具最佳抗震性。,用現代的建築材料對木結構的別墅進行內外裝修,對別墅的木結構實行完善的保護(例如用呼吸紙包裹木結構的外表面,使結構中的濕氣能順利排出,又避免外界的雨水不能侵入內部結構。外露的木結構進行必要的防腐處理等)已使木結構別墅的保用壽命達到70年以上。木結構的別墅有結構輕,抗沉降,抗老化,完全接受地球磁場。在使用和維護的得當的前提下,木結構中的木材是穩定的,壽命長,耐久性強的主結構材料。像大家熟知的北京故宮等皇家木結構建築,亦經歷數百年。所以,在地震帶生活在木結構的房屋裡,會給您一種不怕天搖地動的安全感。
資料2:
中國古代建築,幾千年來形成了以木結構為主的建築體系,用木柱、木樑、木屋架來搭建成遮雨避風防日曬的房屋。小到每家每戶的住房,大到皇帝的宮殿樓閣,甚至高塔都是完全用木頭建造的。因為過去古代中國到處是茂密的森林,取材很容易,但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中國這塊地方是多地震地區,經常發生地震,地震一來,山崩地裂,人們無法抗拒,石頭、磚塊疊起的建築,以前還沒有發明水泥能牢固的把這些散塊的材料凝結在一起,地震一震全都震垮了。中國古人經過長期的實踐,從血的經驗中,創造出這種木構體系的建築。木材是建築材料中較為輕巧的,木材也富有彈性,又便於加工。用木材做成的柱、梁、屋架的構架結合都是在木材本身上開挖槽孔,做出榫頭,用卯榫相互連線。
古代許多木結構房屋一根鐵釘也不用的,這種卯榫結構的樣式早在6000年前浙江寧波河姆渡在考古發掘中就有卯榫結構的木屋架了。這種用木材用卯榫搭建的房屋整體是牢固的,從結構體系上說卻是柔性的,而不是剛性的,因為所有的構件的節點都是絞結的,就像人的關節,可以允許小的活動的。一些大型建築,柱頂上支撐著一個大屋頂,而這些屋頂的支點都是落在一個個斗拱上,這些 斗拱也是用一塊塊木頭做成特殊的構件,巧妙的搭接在一起,托住了巨大厚重的屋頂。發生地震時,這些木構架的柱子和梁架,柱頭 的斗拱就充分發揮出柔性的作用,可以減弱或抵抗地震的震波。古代早就傳下來的諺語說:牆倒柱不倒,房塌屋不塌。就是科學地說明了這些道理。
天津薊縣東寺觀音閣建於遼代統和二年(公元984年)距今已有千年歷史了,經歷了多次地震,特別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它巍然不動,只有牆體有些裂縫,山西應縣木塔也經歷了多次地震,依然完好的聳立著,木塔下面幾層的承重的木構件經多年的重壓都已經變了型,但整個構架還是保持著原本的姿態。1976年唐山大地震我們後來去觀察,整個城市都毀了,被震毀的房屋大都是50年代以後蓋的沒有防震措施的磚石混合結構的排排房,這種房屋牆用磚塊疊砌,上鋪混凝土樓板,四層、五層,地震一來磚牆一跨樓板就塌,五層樓一下子全震塌了,壓死了三十萬居民。而一些木結構的農村房屋很多沒有塌。
另外一個例子就是麗江,1995年麗江申報世界遺產,當年11月報出,1996年2月3日麗江發生7級大地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就打電話來詢問準備取消這個申請,因為芮氏7級是嚴重破壞性地震,他們估計麗江可能震得一塌糊塗了。但是麗江全是中國傳統木結構房屋,木柱樑、木屋架,房屋一排排相互連著,屋頂上都鋪的瓦片,地震一來瓦就會有響聲,人就得了警報就可以逃避,最重要的是木結構,能抗震,就沒有發生毀滅性的破壞。當天我打電話問麗江的同志,我問他們房屋塌了沒有,他說塌了,我問什麼房子塌了,他說“你們批評的那幢難看的教師進修學院五層樓塌了,供銷社的四層樓也塌了”。我又問“老百姓的老房子塌了沒有?”“掉的滿街部分都是瓦片和土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派了專家去觀察,麗江依然保持了它昔日的風采,當年一舉通過與平遙蘇州園林一起進入了世界遺產名錄
我注意到2003年1月伊朗巴姆發生了5.8級地震,城市全毀了,死了18000人,他們的房子是泥牆,石牆。中國古代傳下的木結構的精華庇護了我們中國人民幾千年,我們現在應該很好珍惜這份珍貴的遺產,雖然木材不像過去多了,但要研究,去繼承這種科學技術,不要使它消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