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楚雄名族中等專業學校

雲南省楚雄名族中等專業學校,是國家級重點中專學校。環境優美。管理規範,基礎設施齊全,辦學嚴謹,教學質量高,獲得眾多榮譽與好評。辦學特色顯著。

基本信息

學校概況

楚雄民族中等專業學校由原楚雄州財經學校、楚雄州民族中等專業學校、楚雄州糧食學校三校,經1998年、2000年兩次合併組建而成,是國家級重點中專學校,國家級外派勞務行業基地,國家職業技能鑑定雲南省第188所,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雲南省第40考點,雲南省"文明單位"、"文明學校"、"雲南省外派勞務紡織縫紉專業基地"。

學校現位於楚雄市中心,占地150畝,教學設備優良,校園環境優美。2010年,學校將遷入城郊占地2000餘畝、投資10.6億元的楚雄州職業教育園區,辦學條件將得到進一步改善和提升。

學校現有教職員工240餘人,其中,特級教師1人,省級學科帶頭人3人,州級學科帶頭人9人。雙師型教師30人,職業技能鑑定考評員15人,研究生學歷及在讀研究生33人。按職稱,有高講67人,高政1人,講師及中級職稱75人,初職30人。學校現有各類在校在籍學生4000餘人,已形成中專、大專和各種短訓多頭並進、多方合作、多層次、多形式的辦學格局,是楚雄州計算機培訓、職業技能培訓與鑑定、國際勞務輸出、專業技術人員和國家公務員培訓與考試等的主要基地。

迄今,已發現距今1.8億年的恐龍化石群和170萬年前的"元謀人"化石、800萬年前的臘瑪古猿化石,楚雄由是被譽為"世界恐龍之鄉、東方人類故鄉、中國彝族文化大觀園"。在這山巒疊嶂、古老神秘的土地上,有一所以"民族"冠名的中等專業學校,這就是楚雄民族中等專業學校。

辦學特色

1.實施分層次目標教學改革

2005年,我校率先推行"分層次目標教學"創新改革,力圖通過改革建立一套符合我州中等職業教育實際的教學管理、教學組織、教學考核和教學評價模式,建立符合州情、校情以及學生就業需求的教材體系。

所謂"分層次目標教學",即根據中專學校生源素質實際和學生就讀目的,把學生分為"升學型"、"就業型"、"結業型"三個層次,分層次制定教學計畫,分層次實施目標教學和考核。"升學型"課程以強化文化理論素質為主,專業技能、動手能力和民族特色培養為輔;"就業型"以強化專業技能、動手能力的培養為主,文化基礎課的要求以夠用為度;"結業型"以短期培訓為主,強化就業指導。分層次目標教學本著"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指導思想,堅持"以人為本、因材施教、德計並舉、立本求真"的辦學理念,求真求實,是一種按照學生及家長願望和實際,分層次制定教學目標,按層次實施目標教學,按目標實施考核的教學組織方法。

2.狠抓教育科研

①圍繞教學改革,我校建立了符合校情的教學體系,並編印了《簡明經濟核算基礎知識》、《簡明基礎會計》、《簡明硬筆書法實訓教程》、《基礎英語》、《數學基礎》和《日常套用寫作》等十多門校本教材。②創辦校刊《楚雄民專》,共出刊38期,刊登師生文章1800餘篇;與《雲南經濟日報》聯辦《科技教育》版(校報),為學校教育教學改革、招生就業宣傳服務,刊登教師撰寫的教育教學科研論文300餘篇。③學校主要領導帶頭抓教育科研。錢文卿校長榮獲教育科研工作先進個人,受到州教育局表彰。錢校長撰寫的論文《直面低端生涯,強化學生教育管理--"低端生"教育管理研究》榮獲2006年全國職業學校教育教學聯協會論文評選一等獎;錢校長主編的教育科研文集《教海求索》榮獲楚雄州第五屆(2007年)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評選優秀著作獎;錢校長創作出版的詩集《友誼金橋》,經中國企業發展研究中心推薦,榮獲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授予"撰寫藏名詩數量最多的詩集"稱號,為楚雄地區爭了光;錢校長還整理出版了教育教學研究文集《教海求索》、創作出版詩集《歲月留痕》、訪外詩集《異國抒懷》及訪外散文集《異國散記》等多部著作,受到廣大教育工作者及其他讀者好評。④學校積極組織教師參與省級、州級和校級科研課題研究,到已結題30餘項,已經立項正在研究8項。學校師生參加全國、省級、州級的各種書法、繪畫、說課、課件製作、演講競賽300餘人次,均獲得獎勵,在國家級、省級、州級報刊雜誌和網路上發表各種論文500餘篇。

3.立足品牌專業,積極調整專業結構(重點、特色專業)

學校專業設定歷來以財經類、管理類見長,隨著就業市場的變化,我校積極調整專業結構:

⑴培強做大骨幹專業。會計、旅遊服務與管理、計算機類(計算機及套用、計算機網路、計算機維修、電子技術)、幼兒師範、服裝製作與行銷專業是我校骨幹專業。為此,在設備添置、教師培訓、就業推薦、招生宣傳等方面都予以特別支持。

⑵加大力度培植品牌、特色專業。我校的幼兒師範、服裝製作與行銷專業,從2007年以來深受考生和家長的青睞,招生數量大,就業前景好,社會信譽度高。為此,學校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教學質量迅速提高,品牌效應已經形成。

⑶開拓工科專業。我校原有專業設定以服務行業為主,但由於社會對服務行業的認可度還不高,對學生特別是對男生的吸引力還不夠大。為此,從2007年開始,我校與天津、上海、福建等發達地區先進學校聯合辦學,增設了數控技術套用、機電設備、供用電技術、工程施工、焊接、汽車套用與維修等專業。工科專業的開設,使學校的辦學渠道進一步拓寬,競爭實力和服務經濟社會的能力進一步增強。

⑷增大對高中起點專業的設定。2009年開設高中起點專業9個,其中新增7個專業,有利於解除落榜高中畢業生及家長的煩憂,減輕了家庭和社會的負擔。我校還設定了四年制(汽修)高中起點專業,進一步提升高中畢業生的技能水平。

⑸設定三校生高考班。為進一步滿足初高中畢業生的求學願望,我校在國中畢業起點的學生中開設三年制升學班,在高中畢業生起點學生開設一年制三校生班,力圖讓這部分學生就業有門,升學有望。

4.管理創新措施

(1)凝鑄精神,彰顯特色。作為楚雄彝族自治州唯一一所冠名"民族"的中等職業學校,我們在秉持"德技並舉、立本求真"的治校辦學理念下,把校園文化建設作為學校精神文明建設、"三風建設"(教風、學風、校風)、民族特色建設及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內容來抓。又根據教育部魯昕副部長"民族中專可以掛兩塊牌子,第一個民族藝術職業技術學校,第二個叫彝族文化職業技術學校" (見《魯昕副部長在中國小校舍安全工作暨恢復重建匯報會上的講話》)的意見,我們力爭做到"六個突出",即學校建設突出民族風格,管理改革突出民族精神,學生德育突出民族品質,課程教學突出民族文化,校園活動突出民族傳統,師生關係突出民族和諧,從而為學校"又好又快、科學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德技並舉、立本求真",既是我校的治校方略,也是我校的"民族魂"。學校在教學樓頂,製作了這八個"金字招牌",激勵、鞭策全體師生員工克難奮進,勇創輝煌。為使校園精神深深銘刻在師生員工心中,學校利用升旗、校會等高唱校歌,使校園真正形成了催人奮進、促人成才的良好氛圍。

在具體實踐中,我們通過多方結合,來達成校園文化建設和德育工作目標:

①與節慶、紀念活動結合。定期舉辦元旦、五四、國慶、"12 9"、文藝晚會,貫穿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團隊精神紅線,使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氣氛中,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②與"月主題"活動和其他活動結合。充分利用各種主題文化活動,全面培養學生個性特長是學校德育和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舉措。為了挖掘學生潛能、培養學生特長、活躍校園文化,我們堅持開展"一月一主題"系列活動,成立包括有舞蹈隊、禮儀隊、過山號隊、合唱隊、笛子隊的學生藝術團,有《小草》文學社、集郵協會、書畫興趣小組等學生組織,開辦了籃、足、排球和計算機提高班等技能培訓班,涉及文化、藝術、體育、學科競賽等素質和能力培養內容,涵蓋學生達100%,並通過定人、定責、定經費、定地點的方式加以落實。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我校迎賓禮儀隊的足跡遍及雙柏、牟定、南華、姚安、武定等縣,州內絕大部分上規模的活動都留下了我校迎賓禮儀隊的身影,給到訪的國內外、省內外來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活力楚雄、和諧彝州建設中做出了應有的貢獻。我們還經常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公益活動,如青年志願者活動,為災區、貧困地區捐款捐物活動等,從而使德育工作落到實了處。此外,學校還成立有業餘黨校、團校、延安精神研究分會等,堅持在師生中開展黨的知識教育及延安精神教育活動。

這些活動,文化氣息濃郁,使我校的德育工作變無形為有形,空洞為具體,說教為體驗,喚起學生對美好道德品質的嚮往,進而內化為其性格的一部分,成了德育工作最有力的助推器,增強了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③與各種評比競賽活動結合。將講文明、做文明人以及創文明班級、文明宿舍、文明學生活動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堅持三面流動紅旗(文明班級、文明教室、文明宿舍)評比,堅持開展各種知識講座、競賽、專業匯報展演,以及一年一度的春運會、冬運會等活動,寓教於樂、於賽、於評、於練,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將德育內化為師生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一個過程,使校園文化的教育功能得到應有的擴展和發揮。

④與學科教育結合。學科教育是學生教育的主渠道,校園文化建設只有與學科教學相結合才能夠真正發揮出其教育的生命力。學校在開展校園文化建設的同時,充分注重到學科教學的主渠道作用,不斷挖掘學科中的教育因素,豐富校園文化建設。如將時事教育與思想品德課教學結合起來,通過課堂教學和組織學生觀看《新聞聯播》,引導學生關心時事,關心社會、關心市場經濟,讓學生了解社會和學科發展信息,樹立遠大理想。同時,發揮各學科特點和優勢,通過專題講座、專題教育輔導(防毒防艾、防H1N1、安全、消防、國防等)、經典閱讀,打造書香校園,營造濃郁的學科文化氛圍,擴大學生視野。

⑤與宣傳媒體結合。以愛國主義、團隊精神和社會主義為主鏇律,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是教育者義不容辭的職責。因此,發揮廣播、櫥窗、黑板報、手抄報、校園網、校刊校報等宣傳工具的作用,營造正確的輿論氛圍是開展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一環。通過廣泛宣傳,有力配合了學校工作,引導師生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審美情趣。

⑥與環境美化結合。優雅的環境能美化學生的心靈,陶冶學生的情操。學校在資金十分拮据的情況下,有計畫地加強投入,對校園環

(2)建立總值班制度及年級、班主任責任制,強化學生管理

①直面生源素質下滑、學生管理難度大、風險高的嚴峻現實,學校恢復總值班制度,並實行年級負責制,讓副科以上幹部及各支部領導參與到學生管理工作中來,加大管理力度,形成齊抓共管局面,有效地控制和減少了學生違紀情況和安全事故的發生。

②配精配強班主任隊伍。學校管理,核心在教職工;學生管理,關鍵在班主任。班主任強,班風就正,學風就濃,學生成才的機率就高。我校在選拔任用班主任上,突出要求班主任要具有較強的事業心、較好的師德修養和較高的教育管理能力。本著對學生高度負責的精神,優中選優,配精配強,嚴格篩選。這幾年,我們突出做了三個方面的探索:一是在一年一度的教職員工競聘上崗中,鼓勵教師首先申請班主任崗位,供年級部選聘。未當過三年以上班主任工作的,不得晉升高一級職稱職務。二是設定專職班主任,凡是自願擔任2~3個班級的班主任工作的,學校都予以積極鼓勵和大力支持。三是"不換腦子就換將",對責任感、事業心不強,教育管理能力低,造成班級管理混亂者,堅決予以撤換。

(3)開展不同形式的深度合作辦學

①校企合作。在與楚雄雄寶酒店、運輸公司小車修理廠、奧斯迪製衣有限公司10餘家企業開展教學或用人合作基礎上,與東芝家用電器製造(南海)有限公司、波司登公司、南華天使智業有限公司等企業開展前校後廠的深度合作,開辦"東芝班"、"波司登班"、"海爾班"等班號的班級。與昆明、楚雄數十家幼稚園開展教育實習和用人的合作,與楚雄群力科技培訓公司聯合開辦機電設備安裝與維修、電子電器套用與維修、供用電技術、工程施工機械運用與維修四個國中起點專業,開辦電子電器套用與維修、機電設備安裝與維修、供用電技術、焊接、工程施工機械運用與維修五個高中起點專業。乘著成功申報國家級外派勞務行業基地的東風,與雲南國際、大理國際、十堰國際、儀隴永春國際、文山國際等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公司簽署協定,推進外派勞務合作。學校還與電信、保險、電力等企業數十家企業合作開展各種業務培訓。

②校校合作。與天津經濟貿易學校聯辦數控技術套用專業,與福建交通職業技術學校開辦汽修專業,與上海市貿易學校聯辦機電技術套用和食品生物工藝專業,與雲南交通高級技工學校聯辦汽車運用與維修(國中起點、高中起點)和茶藝與行銷專業(高中起點),與元謀、大姚、武定、元謀、姚安、永勝、洱源七所職中聯辦服裝製作與行銷專業,與祿豐職中聯辦幼兒師範專業,與永勝職中聯辦機電設備安裝與維修(國中起點)和焊接(高中起點)專業。到2009年,聯辦學校達到12所,聯辦專業達10個。

③與行政事業單位合作。從2003年開始,與楚雄州民族藝術劇院聯合辦學,培養民族舞蹈、民族聲樂人才;與楚雄市旅遊局合作,建設"楚雄市旅遊局培訓基地";與商務部門合作建設"雲南省外派勞務紡織縫紉專業基地"和"國家級外派勞務行業基地";與教育主管部門合作,建設楚雄州遠程教育中心、計算機等級考試考點;與勞動部門合作建設雲南省第188職業鑑定所;與人事部門合作,開展外語、計算機、大學生村官、公務員等各種人事考試;與雲南民族大學、雲南中醫學院、西南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大學合作開辦各種形式的成人教育。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