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大關縣第一中學

雲南省大關縣第一中學

雲南省大關縣第一中學座落在風景秀麗的關河岸邊,系雲南省二級一等完全中學。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雲南省大關縣第一中學雲南省大關縣第一中學

大關縣第一中學位於雲南省昭通市大關縣翠華鎮文化街壹號,系雲南省二級一等完全中學,座落在風景秀麗的關河岸邊,大關縣城東南最高處。學校已建成為一所占地65畝,44個教學班,2700餘學生,162名教職工的中學。學校布局合理,樓房雄偉壯觀。教學區、運動區和生活區“三區分離”。校園面筆架,倚翠屏,北鄰喜馬晴嵐,南鄰黃蓮河風景區,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學校環境優美,聞名世界的翠華貢茶為此增添了幾分靈氣和魅力。校內銀杏參天,綠樹成蔭,四季花香,樓房掩映於青翠碧綠之中,安靜、安全、方便、舒適,是學生理想的求學場所。

師資隊伍

大關縣第一中學,創辦於1939年,二更其址,四易其名。歷經六十九年的風雨滄桑,學校已建成為一所占地65畝,44個教學班,2700餘學生,162名教職工的中學。教職工中研究生3人,中學高級教師24人,一級教師41人,初級教師87人,一線教師133人,教學服務人員29人,在職黨員54名占教職工隊伍的35%,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98%。團結協作的教師隊伍,正在關河教育的藍天上描繪著絢麗的彩霞!學校十分注重教師教研工作。以“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空”為指導思想,積極鼓勵和支持教師進行教研。近幾年來,有10多人獲省、市和縣級的表彰,有60餘篇論文獲國家級、省和市級獎勵,獲各級各類教具和課件製作獎20餘人。

學校建設

雲南省大關縣第一中學雲南省大關縣第一中學

學校布局合理,樓房雄偉壯觀。教學區、運動區和生活區“三區分離”。現有辦公大樓——耕耘樓1棟、教學樓2棟(56間)、科技大樓1棟(內有理化生實驗室、信息中心和多媒體教室)、教師宿舍樓5棟、學生公寓2棟(可容納1800人)、學生宿舍1棟、圖書大樓1棟(暫作餐廳)、東方紅大禮堂等大型設施。運動場、學校大門、綠化美化等工程也正在籌建之中。

辦學理念

學校領導班子立足教育改革,大膽開拓,與時俱進,不斷深化內部改革,有一批優秀的學校管理人才,實行“半封閉式管理,開放式教育”的辦學模式,制度健全,紀律嚴明,管理到位,可操作性強,利於學生成長。在管理過程中,牢固樹立“以人為核心,以質量為中心”的科學管理思想,確立“人本立校,民主治校,機制勵校,質量興校”的辦學理念。在長期辦學中,學校牢牢把握素質教育大方向,堅持德育首位、教學中心、全面發展的辦學方針,同時提出向管理和教研要質量的口號,“蓄德、修能、日新”的校訓深入人心,成為廣大師生的自覺行動的指南,“盛德有范,有教無類”的教風和“樂學致用,活學致遠”的學風,促成“崇尚科學、陶冶人文,自強不息,和諧發展”的校風,推動著學校的長遠發展。 英才輩出,風雨兼程,悠悠六十九載,大關一中積澱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國中畢業了161個班,高中畢業了131個班,為社會培養了數以萬計的人才,其中張琦、吳探林、夏世維、龍森、唐先明、吳探學、彭泉、郭玉鑒、賴文秀、楊志垠、張紀華、劉富坤、杜雲貴、馬琳、石修俊、袁永泉、楊光等人成為社會各界的精英,劉富坤還是北大博士生導師。

辦學特色

雲南省大關縣第一中學雲南省大關縣第一中學校慶

當前學校面臨諸多困難,但學校以“等不是辦法,幹才有希望,千困難,萬困難,乾出成績才不困難”的治校精神為動力,本著“抓師資,夯基礎;抓質量,樹形象;抓紀律,保平安;抓養成,促三風;尋外援,促發展”的工作思路,認真總結,深思熟慮,明確了大關縣第一中學的辦學目標。

學校

具有深厚的文化沉澱;引領社會進步的時代思想;讓人效學的文明風範,具有一批傑出的學者大師,培養出推動社會發展的巨將學子。

教師

具有淵博的知識,具有崇高的師者風範,具有培養有德、有能、有為學子的全面技術,具有無私無畏的獨立思想,在世俗的同化中總能堅守靈魂的陣地,在社會延綿中始終是一群精神火種的播撒者,行為讓人效學,精神讓人振奮,品德讓人仰止。

學生

具有高尚的人格,具有綜合的才幹,具有公民責任意識,能報效國家與服務社會,在創業征途中,總是以大關一中思想來引領他人,總是以大關一中精神來戰勝一切阻礙,總能以大關一中意志來創造一個嶄新的未來。

鮮明的特色,輝煌的成果,真實地記載著大關縣第一中學前進的足跡,具有光榮歷史的一中在騰飛,富有進取精神的一中人永遠不會止步,勇於創新的一中人更會眾志成城,用我們勤勞的雙手和聰明的才智再創新的輝煌,我們堅信關河這顆璀璨的明珠將永放光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