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撬犬

雪撬犬

雪橇犬是指藉助狗挽具在雪或冰上,拉無輪載具行駛的犬只。雪橇犬拉著各式不同的雪橇,從短程競速橇到塑膠底距離賽平底雪橇,雪橇犬也被用來拉貨運撬和毛皮獵人的高緣窄平底橇,一隊的雪橇犬可能有二三十的犬只。現代犬隊通常是用縱列相套來連結排列犬只,成對的上挽具犬只沿著一列拉。毛皮獵人在深雪的狀況使用平底雪橇會將犬只連結排成單一縱列,在極地住民的犬隊通常是扇狀連結。駕馭雪橇犬已經在北美和歐洲成為一項受歡迎的冬季娛樂和運動,雪橇犬現在甚至在不尋常的地方如澳大利亞和巴塔哥尼亞出現。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阿拉斯加雪撬犬(Alaskan Malamute)是最古老的雪撬犬之一。體格硬壯,屬於尖嘴犬種。此犬的力道比西伯利亞雪撬犬強,不僅能運載重物,還能背負重物行走極遠的路程。阿拉斯加雪撬犬的名稱來自阿拉斯加的馬拉謬特族。在最初北美稱民的記錄里,可發現有此犬的記載。此犬屬均勻的體格和有頑強精神及忍耐力的犬種。在使用雪撬的年代裡,馬拉謬特族已擁有此強壯並能在北極雪地中旅行的犬種,讓其他族人十分羨慕。阿拉斯加雪撬犬於阿拉斯加開拓初期,因為和輸入犬種異種交配,幾乎滅絕。1926年,美國採取了純血種的保護措施。
阿拉斯加雪撬犬忠實,能力強,是優秀的警備犬和工作犬,也是富有感情的家庭犬
身體:體格健壯,胸部厚實,背部平直,臂部混圓。
被毛:下毛如羊毛狀且密實,厚而硬的上毛呈立狀。毛色有白色,從淡灰到黑的顏色,及從金黃色到豬肝色的毛色。胸部、腹部、足部、四肢的一部分、臉部等毛是白色。
尾:被柔軟且蓬鬆的毛覆蓋,尾根高。休息時尾巴下垂,工作時,則朝背上彎曲。
眼:茶色,大小適中。呈杏核形,傾斜。
頭部:頭蓋寬廣,鼻口部大,顎強而有力。近似狼的臉形。
耳:小且呈三角形,兩耳之間距離寬。直立耳向後翻。
四肢:前肢粗,肌肉發達。後肢寬大力強。
足部:相當大且堅挺,腳尖厚且緊閉,腳指之間有毛,肉趾厚且硬。
身高:雄64-71厘米,雌56-58厘米。

繁殖規律

8個月達到性成熟,12個月體成熟,達到體成熟可以交配繁殖,每年春季與秋季發情兩次,妊娠期58~65天,每胎4~6隻。

衡量標準

西伯利亞雪橇犬屬於中型工作犬,腳步輕快,動作優美。身體緊湊,有著很厚的被毛,耳朵直立,尾巴像刷子,顯示出北方地區的遺傳特徵。步態很有特點:平滑、不費力。他最早的作用就是拉小車,仍十分擅長此項工作,拖曳較輕載重量時能以中等速度行進相當遠的距離。他的身體比例和體形反映了力量、速度、耐力的最基本的平衡狀況。雄性肌肉發達,但是輪廓不粗糙;雌性充滿女性美,但是不孱弱。在正常條件下,一隻肌肉結實、發育良好的西伯利亞雪橇犬也不能拖曳過重的東西。
頸、背線、軀體:頸:長度適中、拱形,犬站立時,直立昂起。小跑時頸部伸展,頭略微向前伸。胸:強壯,但是不太寬,正好位於肘部的後面,並且與其水平。肋骨從脊椎向外充分擴張,但是側面扁平,以便自由活動。背部:背直而強壯,從馬肩隆到臀部的背線平直。中等長度,不能因為身體過長而變圓或鬆弛。腰部:收緊,傾斜,比胸腔窄,輕微折起。臀部以一定的角度從脊椎處下溜,但是角度不能太陡,以免影響後腿的後蹬力。缺陷:背部鬆弛,無力;拱狀的背部;背線傾斜。頸部過短,過粗,過長。胸部過寬;“桶狀肋骨”;肋骨太平坦或無力。
前半身:肩部:肩胛骨向後收。從肩點到肘部,上臂有一個略微向後的角度,不能跟地面垂直。肩部和胸腔間的肌肉和韌帶發達。前腿:站立時從前面看,腿之間的距離適中,平行,筆直,肘部接近身體,不向里翻,也不向外翻。從側面看,骨交節有一定的傾斜角度,強壯、靈活。骨骼結實有力,但是不顯沉重。腿從肘部到地面的距離略大於肘部到馬肩隆頂部的長度。前腿的上爪可以去除。橢圓形的腳,不長。爪子中等大小,緊密,腳趾和肉墊間有豐富的毛。肉墊緊密,厚實。當犬自然站立時,腳爪不能外翻或內翻。缺陷:肩部筆直;肩部鬆弛。骨交節無力;骨骼太笨重;從前面看兩腿分得太寬或太窄;肘部外翻。八字腳或腳趾無力;腳爪太大、笨拙;腳爪太小、纖細;腳趾內翻或外翻。
尾巴:尾巴上的毛很豐富,像狐狸尾巴,恰好位於背線之下,犬立正時尾巴通常自然下垂。尾巴舉起時不捲在身體的任何一側,也不平放在背上。正常情況下,應答時犬會搖動尾巴。尾巴上的毛中等長度,上面、側面、下面的毛長度基本一致,因此看起來很像一個圓的狐狸尾巴。缺陷:尾巴平放或緊緊地卷著;尾根的位置太高或太低。
後半身:站立時從後面看,兩條後腿的距離適中,兩腿平行。大腿上半部肌肉發達,有力,膝關節充分彎曲,踝關節輪廓分明,距地的位置較低。如果有上爪,可以去除。缺陷:膝關節筆直,後部太窄或太寬。被毛:西伯利亞雪橇犬的被毛為雙層,中等長度,看上去毛很濃密,但是不能太長掩蓋犬本身清晰的輪廓。下層毛柔軟,濃密,長度足以支撐外層被毛。外層毛的粗毛平直,光滑伏貼,不粗糙,不能直立。應該指出的是,換毛期沒有下層被毛是正常的。可以修剪鬍鬚以及腳趾間和腳周圍的毛,以使外表看起來更整潔。修剪其他部位的毛是不能允許的,並要受到嚴厲懲罰。缺陷:被毛長,粗糙,雜亂蓬鬆;質地太粗糙或太柔滑;修剪除上述被允許的部位以外的被毛。顏色:從黑到純白、棕到紅的所有顏色都可以接受。頭部有一些其他色斑是常見的,包括許多其他品種未發現的圖案。步態:西伯利亞雪橇犬的標準步態是平穩舒暢,看上去不費力。腳步快而輕,在比賽場地時不要拉得太緊,應該中速快跑,展示前肢良好的伸展性以及後肢強大的驅動力。行進時從前向後看,西伯利亞雪橇犬不是單向運動,隨著速度的加快,腿逐漸向前伸展,直至腳趾全部落在身體縱向中軸線上。當腳印集中在一條線上後,前腿和後腿都筆直地向前伸出,肘部和膝關節都不能外翻或內翻。每條後腿都按照同側前腿的路線運動。犬運步時,背線保持緊張和水平。缺陷:短,跳躍式或起伏式的步法;行動笨拙或滾動步法;交叉或螃蟹式的步法。
性情:西伯利亞雪橇犬的典型性格為友好,溫柔,警覺,喜歡交往。他不會呈現出護衛犬強烈的領地占有欲,不會對陌生人產生過多的懷疑,也不會攻擊其他犬類。成年犬應該具備一定程度的謹慎和威嚴。此犬種聰明,溫順,熱情,是合適的伴侶和忠誠的工作者。
總結:西伯利亞雪橇犬最重要的特徵是中等體型,適中的骨骼,比例平衡,行動自如,特有的被毛,可愛的頭部和耳朵,正確的尾巴,以及良好的性格。如果骨骼外觀過於誇張或體重超重,步法拘禁或笨拙,被毛長,粗糙都會受到處罰。西伯利亞雪橇犬不能出現超重,外貌粗魯,以至於像一個做苦功的;或者體重太輕,纖細,類似賽跑犬。無論公母,西伯利亞雪橇犬都表現出強大的忍耐力。雖然這裡沒有明確指出,但是除了上面提到的那些缺陷,一些適用於所有犬種的明顯的身體結構缺陷也適用於西伯利亞雪橇犬的評判。
歷史:西伯利亞雪撬犬一般被認為是在東西伯利亞半島分布的海岸楚科奇族部落馴化的。然而有證據表明西伯利亞雪撬犬也可能是從科里亞克族和Kamchadal部族引進的。最近的DNA分析確認了這是一種最古老的犬種之一。[1]來自阿納德爾河(Anadyr)及其周邊地區的狗在1908年及其後20年的淘金熱時期里被陸續引進到阿拉斯加地區作為雪橇犬使用,尤其是在All-AlaskaSweepstakes(AAS)這項在諾姆和Candle之間進行的長達408英里(657km)的往返程狗拉雪橇大賽上。西伯利亞雪撬犬比當時用來運輸貨物的100~200磅(45~54kg)重的狗更小、更快、更能忍受惡劣環境,它們很快就統治了NomeSweepstakes這項比賽。數周大的西伯利亞雪撬犬LeonhardSeppala,一位曾經是漁民的挪威金礦工第一次接觸西伯利亞雪撬犬是在他請求他的僱主訓練一些小狗來參加1914年的AAS大賽時。經歷了第一年的失敗後,Seppala隨後統治了這項競賽。在1925年,他是用狗拉雪橇從Nenana向被白喉侵襲的諾姆運輸抗毒血清的1925諾姆血清運送里的關鍵人物。IditarodTrailSledDogRace這項競賽就是為了紀念這一次著名的運輸而舉辦的。下一年,兩隊Seppala的狗在美國巡迴展出,在全國特別是在美國東北部的新英格蘭地區激起了人們對雪橇犬和狗拉雪橇競賽的強烈興趣。1930年,由於蘇聯政府關閉西伯利亞地區的邊境禁止對外貿易,最後一批西伯利亞雪撬犬在這一年裡被出口到其它國家。同年西伯利亞雪橇犬被美國犬業俱樂部(AKC)正式承認。九年後,西伯利亞雪橇犬在加拿大正式註冊。今天在北美洲註冊的西伯利亞雪橇犬大多數都是1930年從西伯利亞進口和LeonhardSeppala的狗的後代。
整體外觀:西伯利亞哈士奇是一種中等大小的工作犬,腳步輕快,動作優美。這種犬身體結構緊湊,皮毛良好,耳豎立,尾如毛刷,這些都顯出其具有北方氣息。其步態特徵為平穩、輕鬆。這種犬通過戴上繩索來行使自己的職能,能夠以適當的速度長距離運輸重量輕的物品。其身體比例和體形反應出其在力量、速度、耐力方面的平衡性。雄性西伯利亞哈士奇更具剛性但不粗糙;雌性則更具柔性,但是體格不顯虛弱。在正確的條件下,其肌肉堅實,且發育良好,西伯利亞哈士奇不會超重。
重要比例:從側面看,其自肩頂到臀後頂的長度略長於自地面到馬肩隆頂部的高度。自鼻尖到止部的距離等同於自止部到枕骨的距離。
行為氣質:西伯利亞哈士奇的特色氣質是友好、溫順,但也不失機警、熱情。他沒有看守犬所具有的主要品質,同時也不過度懷疑生人或攻擊其它犬類。成年犬會顯得有些矜持、高貴。聰明、熱心使其成為一種令人心悅的伴侶犬和任勞任怨的工作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