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獅潭

雞獅潭

什剎海的積水潭,又稱雞獅潭,並有一個古老的傳說。傳說的來源是因為積水潭土山上匯通祠北後牆外有一座上有公雞和雄獅的石雕,不知此石雕何年,何人所作老人們就都說是天上掉下來的星,並引出了一段雞獅潭的傳說,凡到這兒來遊玩的人必到土山上去看這石雕,還要親手摸摸這公雞和雄獅。

相關傳說

傳說的來源是因為積水潭土山上匯通祠北後牆外有一座上有公雞和雄獅的石雕,不知此石雕何年,何人所作老人們就都說是天上掉下來的星,並引出了一段雞獅潭的傳說,凡到這兒來遊玩的人必到土山上去看這石雕,還要親手摸摸這公雞和雄獅。

這個傳說很早世代相傳於民間口頭,很少有完整,都是些片段,又沒有文字記載,隨著年代的久遠正在煙逝。一晃幾十年過去了,我也滿頭白髮,成了孩童的老爺爺,現在已經沒有人知道這個傳說了。

在我小的時候老爺爺講雞獅潭的傳說時是這樣說的:“你看現在這一片潭水,早先就是一片低洼地,下雨積水,沒雨潮濕,裡邊長著很多蘆葦,這裡的住戶多以蘆葦為生,蘆葦可編席、打葦帘子等手工謀生,蘆葦的根還是藥材,大家都把這叫積水灘。有這么一天這兒出現了奇蹟,改變了這裡的面貌。”

有一天夜裡刮著大風,下著大雨,電閃雷鳴,雨越下越大,忽然天空中一道電閃,跟著一道紅光從天而降,隨著在低洼地里就是一聲悶響。老百姓的房子都震動了,住在這裡的人從睡夢中驚醒,而且都嚇懵了,不知道這裡三更半夜的,外邊窪地里發生了什麼事情,在這風雨交加、電閃雷鳴的夜裡,誰也不敢打開門或挑起窗戶往外看,大家都帶著忐忑不安的心情,這一夜這兒的人們誰也沒敢合眼睡覺。

第二天一大早,雨也不下了,風也停了,就有些膽大好奇的人,三三兩兩地來到這紅光墜地的地腳兒,要看看在夜裡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大家來到窪地里一看,可不得了,一個大坑出現在窪地里,裡邊有一塊一人多高、二人合抱的一節天上掉下來的黑色大石頭柱子,像個黑鐵塔斜著戳在坑的中心,坑四周的草都黑了,有兩三個人踩著沒了腳脖子的雨水懷著好奇心慢慢地走過去,還用手在石頭上摸了摸,他們向大眾說這石頭還挺燙手的,熱著呢!天上掉下一塊石頭的事一傳十,十傳百,從老爺爺老奶奶到小小子小丫頭都知道了,很多人都來看,這件事成了大家茶餘飯後的話題。晚飯後天還沒黑,大家還在外邊閒聊這一天的怪事,從西邊走來一位白髮白須的老人還牽著一頭小毛驢,從驢背上的褡褳里露出的錛子、斧子、鑿子,一看就知道這是一位老石匠。這老石匠一看見這裡的人便說,聽人家說這裡有一塊天上掉下來的石頭,就過來想飽飽眼福、看看這塊石頭有什麼特殊的地方。有幾個爺們帶他走到坑裡去看那塊石頭,有的還說可以雕一對上馬石、下馬石或拴馬柱什麼的,有的還說可以雕成一對獅子。老石匠把毛驢放在坑邊,走到石頭面前睜炯炯二目,直穿石心,摸著石頭道:在天在地無二無雜,人間幾輪迴,終有回歸日,你要變樣啦老弟,摸著這石頭小聲說了這話。然後向著這幾個爺們說,這物件是有用之材,可以養一方人哪,是個寶貝你們要好生看待。說完了這話牽著小毛驢就走了。這幾個人面面相覷,不知所以,不懂老石匠說的什麼意思。等回過神來想再問問,可老石匠早就無影無蹤了,大家也沒當回事,回去繼續大家忽悠。

這些爺們晚上都沒睡聚在這裡最老一輩人那裡,請老人說說這事,怎么這么怪。老人說從他爺爺那會兒的經驗來看,認為這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一顆星,它在天庭上犯了事,被老天爺貶到凡間來了,變成了石頭,讓它在世間贖罪,什麼時候石頭碎了,就贖完罪了,那時回到天上述職。

這天夜裡特別黑,過了三更又颳起了大風,不一會在風聲里聽到了敲擊石頭的聲響,劈劈啪啪的聲響,一會兒大,一會兒小。

到了五更天,雄雞唱曉,天開始蒙蒙亮了,風也住了,也沒有敲擊石頭的聲音了,那些沉不住氣的漢子老早就起來了,又走到窪地里去看那個天上掉下來的石頭,看看在夜裡又發生了什麼事。這一看所有的人都驚呆了,不知誰把這石頭放在了坑邊的一塊平地上,把石頭的石皮鑿了下來,裡面是晶瑩剔透的白色凍石,並且在石頭上面雕刻了許多物件,大家圍攏過去,看了半天,發現上面有山戀、有水流、下邊有浪濤,還有雲氣、星辰。最好看的是石柱的頂部刻有若飛若動的一雙栩栩如生的大公雞,還有一頭毛髮威猛的雄獅,這個雞獅柱還立在一個上面有八方、太極、獸頭的須彌座上。這時又圍上來好多人,你一言我一語的談論這石頭的怪事,怎么一夜之間就變成了這個樣子?這裡的長者見到這寶貝奇石,就讓幾十個漢子用槓子把它從窪地里抬出來,放在了路邊上的一座土地廟裡的牆前。

平時這裡安靜,還有點荒涼的積水灘上的百姓從來就沒有什麼高興的事,更沒有這么熱鬧過,自打這事兒四面八方的百姓扶老攜幼的都到這兒來看這塊有公雞和獅子的石頭柱子,大人還舉著小孩子去摸公雞和獅子,說這是摸福能治百病。這一天大伙兒說什麼的都有,但誰也拿不定主意,誰也說服不了誰,到了晚上鄰里和朋友又都聚在一起,最後大家還是把這裡德高望重的最年長的老人請出來,向他請教這事到底是怎么回事,老人摸著自己的腦門子,想了想說,這是魯班爺下凡,把這塊天上掉下來的石頭給雕鑿了有公雞和雄獅,還有山水、雲氣、星辰的奇石,說不定這是塊有仙氣、靈氣的寶貝,你們看公雞啄世間之毒蟲、辟邪祛惡,此為天雞是祥瑞之物,雄獅是百獸之王集疾惡與善德於身、驍勇威猛、此獅為靈獸鎮物。山水雲氣星辰是天合之景象。我們這窮鄉僻壤的有了這個寶貝,就要變了,是這一方水土的好兆頭,是我們這裡百姓的福氣,說得大家心服口服,這一夜都特別興奮。

這些天積水灘發生的怪事,驚動了這么多人,又這么熱鬧,早就有探子報知了官府,還派了騎馬、坐轎的官員到這裡看了一番,後來還聽說官府遞了奏摺給皇上。不久官府派來兵馬,想把此石運進皇宮獻寶,但不管你多少人馬就是搬不動此雞獅柱,還出了不少事,鬧了許多笑話,百姓又都有很大怨言,又有些老人大膽進言官府說此乃天物,非人力所能,強移此物,後恐怕有不測風雲,官府後來怕把事鬧大收不了場,自此以後這事就放下了。

這積水灘本來就窪、潮濕,可自從這天上掉下來的石頭這么一砸,整個這個大窪地又下陷了許多,西面玉泉山瓮山泊的水在這兒就流出一條水道進入了積水灘,後來大家就叫它積水潭。有一天這裡年歲最老最有德性的老爺爺跟大家說,這天上掉下來的石頭到了我們這裡,西邊的泉水就來了,我看這水越來越大,你們看這寶貝石頭有魯班爺雕的公雞和雄獅,我說呀,咱們就叫雞獅潭好不好!老少爺們大姑娘小媳婦這么一聽叫雞獅潭,聽起來還真是很好聽的,大家都說好!從這日裡住在這裡的人們就把雞獅潭叫開了,積水潭和雞獅潭這兩個名字就不分彼此了,好像一個是大名一個是小名,這兒的百姓種蘆葦還在潭裡種了荷花、菱角,還養了魚,雞獅潭給這兒一方百姓帶來了很大的效益。

斗轉星移,也不知過了多少時日,雞獅潭自西向東好大一片水,住在這裡的人們也把這片水叫海子。元定大都北京後,太史令郭守敬奏章皇上興建水利、修漕運航道、開通南北大運河直進大都,皇上準奏並重用,封郭守敬為都水監並統領工程,都水監專署設在雞獅潭東北岸,並設立了漕運工程部。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春日開工動土,來了成千上萬的軍丁和民工幹了起來、運來了大量的木料、石料、鐵器、砂石和磚等。對海子開始截水、深挖、築碼頭及泊岸。建萬寧橋及上下水閘、鋪石板路等。把挖出的土堆在雞獅潭北岸中部突出的部分、集土成山、三面環水。在土山東西部與南岸建起了官府御用碼頭和商用裝貨碼頭,卸貨碼頭還有客運碼頭,使交流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後在土山上建了一座鎮海龍王廟,一年四時祝告老天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廟祝四季供奉。漕運工程官員派了幾十名民工把雞獅石雕從土地廟裡抬出來放在了土山龍王廟北後牆外以示鎮佑此山。至元三十年秋雞獅潭碼頭與通惠河漕運工程竣工,皇上忽必烈親自題名為“通惠河”。至此南北大運河始點杭州北上運河船隻抵天津到通州進通惠河過萬寧橋(今後門橋處)直達雞獅潭各個碼頭進行停靠吞吐貨物上下旅客,雞獅潭是南北大運河的終點。 站在雞獅潭的土山上向東望去碧波蕩漾、天長水闊、舸舴如梭。這裡有南來的官船裝載著各州府和藩局進貢給朝廷的珍奇異寶和稅收錢糧,還有運糧、鹽、鐵的漕船。大量的商船南貨北調、有山貨土產磁器藥材茶葉的船,有木材石料建材的船,有運綾羅絲綢布匹的船,運煤炭柴草的船,南北貨物互通有無你來我往好不忙碌。還有萬千旅客往來於大江南北,從杭州、秦淮兩岸來的游舫上還有吳歌楚舞,更可聽到絲竹和歌妓的吟唱,真是海子酒船如畫樓,每天晚上海面一片燈光甚是輝煌。

大都的貿易區街就聚集於大都中部齊政樓(今鼓樓處)一帶和雞獅潭地區。雞獅潭東北岸斜街日中坊就成了大都最繁華的商業地區。這裡有很多的商業鋪面及茶坊、酒肆、飯莊、藥鋪、山貨店、客棧旅館、車馬廠等。還有元曲雜劇的勾欄和娛樂場所瓦舍,各種貨物的集散倉貯。貴戚官僚巨賈在這裡蓋起了大的四合院。當時從和義門(今西直門處)到齊政樓和萬寧橋這一帶還有很多集市,和義門的珠子市、柴草、煤炭市至雞獅潭的果子市,糖市往東還有布匹綾羅綢緞市、皮毛冠帽、鞋靴市、鵝鴨雞禽市、五穀雜糧市、柴草市、齊政樓後窮漢市、萬寧橋東的豬市。雞獅潭一帶還是官府的糧食囤積倉庫。這一地區自漕運開通後百姓隨著商業的發展很多人都搞起了小手工業和商業作坊、富裕了起來,也促使這一地區的商業繁榮興旺。這兒的老少爺們都說能有今天,還得說因為我們這裡掉下來一顆星,都水監郭守敬就是那顆星的化身,在這裡搞漕運引水工程使得這一地區發生了這么大的變化成為大都的最繁華中心。

近7百年後天上有一顆新發現的小行星被世人命名為“郭守敬”,正是太史名垂宇宙、都水功在人間。

上世紀60年代中期“文革”時積水潭的雞獅石雕被人從山上滾到山下用鐵錘砸碎,後又將積水潭進水口對面鎮水神獸用鐵錘砸碎,將碎石拋於河道中。

上世紀70年代因捷運工程,積水潭站設於土山下,將土山鏟掉建站。捷運建成後於上世紀80年代中期重建積水潭土山,山上重修匯通祠,設郭守敬紀念館,重雕雞獅石雕立於北山坡。現僅存一塊題有清乾隆御筆殘碑。2005年4月土山南側岸邊立郭守敬銅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