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薪雙管雙用

雙薪雙管雙用

山東寧津縣的“雙薪雙管雙用”人才引進機制吸引了公眾的眼球:大學畢業生到企業就職,將納入事業編制,每月領取企業、財政雙份工資。並且,五年後,如果不願意在企業繼續就職,可安排進事業單位。2011年5月20日上午,山東德州市寧津縣寧津賓館,一輛帕薩特警車開道,兩輛大客車魚貫而出。客車內坐著100名前去參加供需見面會的學生。學生們沒有想到,找工作竟會受到警車開路、管吃管住的優待。局外人更不會想到,如果他們到企業就職,還會納入事業編制,每月領取企業、財政雙份工資。此舉在當地引發諸多爭議。

縣委書記出新招企業人才帶編制

2011年5月20日這場“聯姻”會,當地政府部門醞釀多時。此前,寧津縣人事局曾先後到山東理工大學、聊城大學等高校舉行供需見面會。其中,“雙薪雙管雙用”機制為其主要宣傳點,也吸引了眾多大學生的目光。
前往寧津應聘的大學生前往寧津應聘的大學生

該政策始於2010年。當年3月24日,寧津縣新任縣委書記孫起生到任3周后,提出這項政策。
“雙薪”是指人才除享受企業工資報酬外,每月還享受財政發放的事業人員工資。
“雙管”是指所引進的在企業工作畢業生,人事關係落在縣直機關事業單位,納入事業編制。人才安置、考核等由組織人事部門負責,工作和生活由用人企業負責。
“雙用”是指企業服務期為5年,5年期滿後可以安排到縣鄉機關事業單位。
2010年寧津計畫引進“雙薪雙管雙用”人才30人,今年計畫引進134人,涉及27家企業,其中絕大多數為民營企業。

收入高於當地人編制更具吸引力

山東富士制御電梯有限公司品管部的小邵,去年7月份從聊城大學本科畢業後,被“雙薪雙管雙用”政策吸引來到寧津。她告訴記者,如今她每月除從公司領取2000多元工資外,財政還會發放1000多元的事業人員工資。在該公司,與她有相似身份的大學畢業生有十多人。他們的工資,明顯高於當地平均收入。
寧津出動警車為應聘大學生開道寧津出動警車為應聘大學生開道

在5月20日當地舉行的這場供需見面會上,記者詢問過多名大學生,多數學生稱就是衝著“事業編制”而來。有學生說:“事業編制的身份,就意味著鐵飯碗,以後養老、醫療也有保障。就算月薪三四千元的工作,我覺得也沒有事業編制重要。”
2008年從四川某高校英語專業畢業的小李,此前在濟南章丘一家企業工作,後來聽朋友介紹後,決定改換門庭,於2010年10月份來到寧津進入富士制御電梯有限公司。

主管部門講原因企業人才留不住

當地相關部門人士不止一次提到一個現狀:寧津縣屬於經濟欠發達地區。2009年地方財政收入僅有1.75億元。寧津縣主要領導曾表示,人才匱缺是當地企業快速發展中的嚴重問題,“即使引進了人才,也留不住。”例如,山東良星種業有限公司2006年至2008年先後招進了9人,其中6名研究生,但現在一個都沒留下。
與此同時,寧津採用“雙薪雙管雙用”方式吸引其所需人才,也有其“空編”優勢。記者獲知,寧津10年來機關事業單位幾乎沒有進人,因此有大量的空編名額。
寧津縣人事局局長張世清表示,在“雙薪雙管”政策上,這兩年要有近300人納入事業編制,從數額上是能夠保證,當然這一政策也不會長期堅持下去。

其中是否有貓膩當地官員皆避談

寧津縣政策引來多方質疑。
有人認為:“目前事業單位都實行公開招聘,筆試、面試等環節缺一不可。寧津的‘雙薪雙管雙用’卻讓事業單位進人繞開了公開招考。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自行招人的重點企業,經營者有沒有為子女或他人謀取事業編的可能性?有沒有政府領導通過這種方式,為他人謀取事業編制的空間?”
在寧津採訪調查過程中,記者曾多次試圖就此採訪當地組織人事部門,但對方均表示不願多談。5月20日,在洽談會的間隙,記者詢問寧津縣人事局局長張世清,但對方一再表示:“我沒有時間。”
有知情人士說,實際上該政策在德州市領導層中也存在爭議。當地不少居民認為,“雙薪雙管”機制引進高素質人才,對於促進企業發展有積極作用。但是,“基層財政非常有限,沒有在事業單位乾工作,卻享受工資等待遇,我們有意見。” 山東省人保廳有關人士說,目前對於寧津推行的這項政策,他們沒有進行過調研,難以表態。
除寧津之外,德州市臨邑縣也在醞釀推出“雙薪雙管”人才機制。

雙薪雙管雙用機制相關評論

現在,大學生就業難已經是一個公認的事實。可是對於一些大學生來說,情況完全反過來了。

相關漫畫相關漫畫

山東德州市寧津縣為了招一些大學生到當地就業,竟然在大學生與企業的供需見面會上提供警車開路、管吃管住的“優待”。局外人更不會想到,如果他們到企業就職,還會納入寧津事業編制,每月領取企業、財政雙份工資。五年後,如果不願在企業就職,可安排進機關事業單位。
德州寧津就其人才使用的“雙薪雙管雙用”機制引起諸多爭議。是啊,領雙俸這事太招物議了,也就聽說封建王朝的高級官員尚書侍郎什麼的能一職雙俸,現在剛畢業的大學生居然也享受了這待遇,難免叫旁人看了羨慕嫉妒恨了。
其實雙俸的說法不準確。企業那份叫薪水,財政的那份才能叫俸。事業編制不是人人都有的,所以俸也就分外吃香。要成為公務員,要拿到事業編制,那得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才擠進去的,現在居然可以在企業幹活,還另外貼上事業編制和財政薪水,非議自然難免了。
要知道,財政資金可是納稅人提供的,要公務員們為納稅人提供服務,才能領到財政俸祿,現在只是為企業工作,就得納稅人提供補貼,也確實讓納稅人有意見。不過,聽多了吃財政空餉的新聞,這餉用在引進人才上,納稅人就算有意見,心氣還是平得多。當地政府部門是這么解釋的,在寧津,10年來機關事業單位幾乎沒有進人,因此有大量的空編名額。這些名額與其浪費,倒不如發揮點作用。
譬如用來引進人才,那也算是物當其用。都說21世紀人才最貴,可是人才分布太不均勻,大學畢業生都衝著經濟發達的地區跑,經濟欠發達地區水淺養不住蛟龍。
寧津縣就屬於經濟欠發達地區。2009年地方財政收入僅有1.75億元。寧津縣主要領導曾表示,人才匱缺是當地企業快速發展中的顯性問題,尤其是本科大學生中的專業技術人才、企業管理人才、專業技術工人,直接影響到企業發展。“即使引進了人才,也留不住人。”寧津當地的經濟發展主要依靠1000多家民營企業,他們在招人時更難如願。當地有一家企業,2006年至2008年先後招進了9人,其中6名研究生,但現在一個都沒留下。
為了引進人才、留住人才,雙薪制就這樣出台了。其實這雙薪制也沒什麼大不了,說白了就是在企業工資的基礎上多拿了1000多塊錢,收入高於當地平均水平而已,此外,有事業編制就是意味著養老醫療有了保障,可是以後事業單位改革,這方面的趨勢應該是全社會不分事業內事業外,大家都差不多。既然如此,事業編制啥的也就是浮雲。真到了那一天,脫離了“事業”的大學生們是不是又會飛離寧津呢?吸引人才政府固然要著力,但僅靠“雙薪雙管”,合理性不說,總給人短視近視之感,而這樣的“印象分”,是沒法給人才“安全感”的。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