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城記

雙城記

雙城記(A Tale of Two Cities)是英國作家查爾斯·狄更斯所著的描述法國大革命一部大時代長篇歷史小說,“雙城”分別指的是巴黎與倫敦。後來被改編拍攝了多個版本的電影。作品寫於作者的晚年,構思巧妙,表達了作者深邃的人道主義情懷,對法國大革命中出現的過度殺戮提出了自己的批判。同時,小說也因法國大革命的一些描述備受爭議。故事中將巴黎、倫敦兩個大城市連結起來,圍繞著曼馬內特醫生一家和以德法日夫婦為首的聖安東尼區展開故事。小說里描寫了貴族如何敗壞、如何殘害百姓,人民心中積壓對貴族的刻骨仇恨,導致了不可避免的法國大革命,本書的主要思想是為了愛而自我犧牲。書名中的“雙城”指的是巴黎與倫敦。

基本信息

內容梗概

雙城記雙城記
1757年12月的一個月夜,寓居巴黎的年輕醫生梅尼特(Dr.Manette)散步時,突然被厄弗里蒙得侯爵(MarquisSt.Evremonde)兄弟強迫出診。在侯爵府第中,他目睹一個發狂的絕色農婦和一個身受劍傷的少年飲恨而死的慘狀,並獲悉侯爵兄弟為了片刻淫樂殺害他們全家的內情。他拒絕侯爵兄弟的重金賄賂,寫信向朝廷告發。不料控告信落到被告人手中,醫生被關進巴士底獄,從此與世隔絕,杳無音訊。兩年後,妻子心碎而死。幼小的孤女露茜(LucieManette)被好友羅瑞(JarvisLorry)接到倫敦,在善良的女僕普洛絲(MissPross)撫養下長大。

18年後,梅尼特醫生獲釋。這位精神失常的白髮老人被巴黎聖安東尼區的一名酒販、他舊日的僕人德法奇(Defarge)收留。這時,女兒露茜已經成長,專程接他去英國居住。旅途上,他們邂逅法國青年查爾斯·達雷(CharlesDarnay),受到他的細心照料。原來達雷就是侯爵的侄子。他憎恨自己家族的罪惡,毅然放棄財產的繼承權和貴族的姓氏,移居倫敦,當了一名法語教師。在與梅尼特父女的交往中,他對露茜產生了真誠的愛情。梅尼特為了女兒的幸福,決定埋葬過去,欣然同意他們的婚事。在法國,達雷父母相繼去世,叔父厄弗里蒙得侯爵繼續為所欲為。當他狂載馬車若無其事地軋死一個農民的孩子後,終於被孩子父親用刀殺死。一場革命的風暴正在醞釀之中,德法奇的酒店就是革命活動的聯絡點,他的那位一家被厄弗里蒙得侯爵兄弟殺害的妻子不停地把貴族的暴行編織成不同的花紋,記錄在圍巾上,渴望復仇

1789年法國大革命的風暴終於襲來了。巴黎人民攻占了巴士底獄,把貴族一個個送上斷頭台。遠在倫敦的達雷為了營救管家蓋白勒(Gabelle),冒險回國,一到巴黎就被捕入獄。梅尼特父女聞訊後星夜趕到。醫生因其受迫害的經歷得到了尊重,使達雷回到妻子的身邊。可是,幾小時後,達雷又被逮捕。在法庭上,德法奇宣讀了當年醫生在獄中寫下的血書:向蒼天和大地控告厄弗里蒙得家族的最後一個人。法庭判處達雷死刑。
就在這時,一直暗暗愛慕露茜的律師助手卡登(SydneyCarton)來到巴黎,買通獄卒,混進監獄,頂替了達雷,梅尼特父女早已準備就緒,達雷一到,馬上出發。一行人順利地離開法國。德法奇太太(MadameDefarge)在達雷被判決後,又到梅尼特住所搜捕無辜的露茜及其幼女,在與女僕普洛絲的爭鬥中,因自己槍枝走火而斃命。而斷頭台上,卡登為了愛情,成全別人,從容獻身。

創作歷程

作者自述:我同我的孩子們和朋友們演出威爾基·柯林斯先生的戲劇《冰海深處》的時候,第一次構思了這部小說的主要想法。那時候,我產生了一種強烈的願望,想親自把這種想法體現出來;於是我馳騁想像,刻意精心而且興趣盎然的追蹤一個敏銳細緻的旁觀者非表現出來不可的那種心情感受。
我對這個想法越來越熟悉,同時它也就隨之逐漸形成了這種形式。在整個寫作過程中,我的心神意志完全為它所控制而貫注其中;迄今,我已經證實無誤,這些卷頁中的所作所為和所遭所受,宛如確實都是我自己親身的所作所為和所遭所受的一樣。
無論何時在書中提及(即令是僅僅略為涉及)法國人在革命以前或革命期間的情況,都是在對最可信賴的目擊者確信無疑的情況下如實引述的。我的希望之一始終都是想多少增添一點點大家歡迎而且生動的方式,用來了解那個驚心動魄的時代,固然,要想給卡萊爾先生的那本令人驚嘆之作所包含的哲理,增添任何一點點東西,則是誰也不能奢望的。

點評鑑賞

雙城記》是狄更斯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由狄更斯在47歲時發表的作品,是他遲暮之年的巔峰之作。
小說深刻地揭露了法國大革命前深深激化了的社會矛盾,強烈地抨擊貴族階級的荒淫殘暴,並深切地同情下層人民的苦難。作品尖銳地指出,人民民眾的忍耐是有限度的,在貴族階級的殘暴統治下,人民民眾迫於生計,必然奮起反抗。這種反抗是正義的。小說還描繪了起義人民攻擊巴士底獄等壯觀場景,表現了人民民眾的偉大力量。作者站在人道主義的立場上,既反對殘酷壓迫人民的暴政,也反對革命人民過於極端的暴力。但《雙城記》備受爭議,因為在狄更斯筆下,失控階段的革命演變成了巨大災難,狄更斯批判革命人民盲目屠殺,在憎恨貴族社會對他們殘酷壓迫的同時,自己也變成了一種畸形的社會階層,除了仇恨和報復,一無所有。
《雙城記》有其不同於一般歷史小說的地方,它的人物和主要情節都是虛構的。在法國大革命廣闊的真實背景下,作者以虛構人物梅尼特醫生的經歷為主線索,把冤獄、愛情與復仇三個互相獨立而又互相關聯的故事交織在一起,情節錯綜,頭緒紛繁。作者採取倒敘、插敘、伏筆、鋪墊等手法,使小說結構完整嚴密,情節曲折緊張而富有戲劇性,表現了卓越的藝術技巧。《雙城記》風格肅穆、沉鬱,充滿憂憤,但缺少早期作品的幽默。

作者簡介

查爾斯·狄更斯(CharlesDickens1812~1870),19世紀英國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小說家。出生於海軍小職員家庭,10歲時全家被迫遷入負債者監獄,11歲就承擔起繁重的家務勞動。曾在皮鞋作坊當學徒,16歲時在律師事務所當繕寫員,後擔任報社採訪記者。他只上過幾年學,全靠刻苦自學和艱辛勞動及刻苦努力成為知名作家。他生活在英國由半封建社會向工業資本主義社會的過渡時期。以至於他的作品前期多描寫資本主義社會兒童的痛苦命運,揭露慈善機關和學校教育的黑暗,而到了創作繁盛期,作品著力揭露和批判資產階級的貪婪、偽善和政治的腐敗。其作品廣泛而深刻地描寫這時期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鮮明而生動地刻畫了各階層的代表人物形象,並從人道主義出發對各種醜惡的社會現象及其代表人物進行揭露批判,對勞動人民的苦難及其反抗鬥爭給以同度。表現了他現實主義的強大力量和理性思維。狄更斯雖然同情人民疾苦,但其批判的出發點是資產階級人道主義,主張用改良主義辦法消除社會矛盾,反對暴力革命。

名言警句

Itwasthebestoftimes,itwastheworstoftimes,itwastheageofwisdom,itwastheageoffoolishness,itwastheepochofbelief,itwastheepochofincredulity,itwastheseasonofLight,itwastheseasonofDarkness,itwasthespringofhope,itwasthewinterofdespair.Wehadeverythingbeforeus,wehadnothingbeforeus,wewereallgoingdirecttoHeaven,wewereallgoingdirecttheotherway--inshort.Theperiodwassofarlikethepresentperiod,thatsomeofitsnoisiestauthoritiesinsistedonitsbeingreceived,forgoodorforevil,inthesuperlativedegreeofcomparisononly.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年代,這是愚蠢的年代;這是信仰的時期,這是懷疑的時期;這是光明的季節,這是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之春,這是絕望之冬;我們擁有一切,我們一無所有;我們正走向天堂,我們都在奔向與其相反的地方;簡而言之,那時和現在是如斯的相像,某些嚷的最凶的權威人士堅持要用最高級來形容它,評說是好是壞,都是只用最高級。
時之聖者也,時之凶者也。此亦蒙昧世,此亦智慧世。此亦篤信之年,此亦大惑之年。此亦光明時節,此亦黯淡時節。此亦多麗之陽春,此亦絕念之窮冬。人或萬物具備,人或一事無成。我輩其青雲直上,我輩其黃泉永墜。當時有識之士鹹謂人間善惡或臻至極,亦必事有所本,勢無可綰。但居之習之可也。(二十世紀初,與林紓同時聞名的翻譯家魏易譯。)
Itisafar,farbetterthingthatIdothanIhaveeverdone;itisafar,farbetterrestthatIgotothanIhaveeverknown.
這是我一生中最樂意做的事,這裡是我最好的安息之所。

譯本一覽

《雙城記》中文譯本:
1955年,《雙城記》,羅稷南譯,新文藝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1983)。
1981年,《雙城記》,畢均軻譯,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9年,《雙城記》,張玲、張揚譯,上海譯文出版社
1993年,《雙城記》,石永禮、趙文娟譯,人民文學出版社。
1994年,《雙城記》,宋兆霖譯,浙江文藝出版社。
1995年,《雙城記》,郭賽君譯,北京燕山出版社。
1996年,《雙城記》,陳文伯譯,花城出版社。
1996年,《雙城記》,孫法理譯,譯林出版社。
1997年,《雙城記》,楊學義譯,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1997年,《雙城記》,馬占穩譯,語文出版社。
2000年,《雙城記》,於世華譯,外文出版社。
2001年,《雙城記》,葉紅譯,長江文藝出版社。
2001年,《雙城記》,文怡紅譯,小知堂文化。
2002年,《雙城記》,林曉琴,張筠艇譯,海峽文藝出版社。
2003年,《雙城記》,周輝譯,中國致公出版社。
2003年,《雙城記》,曾克明譯,南方出版社。
2004年,《雙城記》,馬瑞潔譯,天津古籍出版社。
2004年,《雙城記》,許天虹譯,桂冠出版社。
2005年,《雙城記》,趙運芳譯,中國致公出版社。
2006年,《雙城記》,何湘紅譯,廣州出版社。
2007年,《雙城記》,於曉梅譯,哈爾濱出版社。
2007年,《雙城記》,宋兆霖譯,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8年,《雙城記》,王泉根譯,同心出版社。
2012年,《雙城記》,張玲、張揚譯,上海譯文出版社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