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發

集發

集發生態農業觀光園坐落在馳名中外的風景區北戴河,是一九九四年在蔬菜生產基地的基礎上,根據市委、市政府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指示精神,按照區委、區政府發展高效農業整體規劃創辦的。

介紹

集發生態農業觀光園 集發生態農業觀光園

成立之初便充分依託北戴河的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瞄準旅遊市場需要,從引進、種植特色蔬菜、瓜果入手,不斷套用無土栽培、植物組培等高新技術成果,大力發展特色農業、觀光農業。為迎合生態休閒旅遊的趨勢,在原來的基礎上又通過加大投入,規範管理,包裝設計,新增設飛越戴河、戴河第一漂、水上樂園、戲水摸魚等30個獨具特色、極具參與性的景點項目。以"綠色文化、花園農業"為宗旨,不斷充實生態農業內容,提高觀賞性和娛樂性,最終形成了看、玩、吃、購、娛一條龍的生態農業觀光園,於2000年6月18日正式被批准為生態休閒景點並對外開放。園區劃分為特種蔬菜種植示範區、名貴花卉種植示範區、特種畜禽養殖示範區和休閒餐飲娛樂區四個區域,突出體現"市場供應、示範推廣、旅遊觀光、素質教育"四個主要功能。

基本情況

園區占地990畝,已投入資金2200萬元,2000年實現收入1600萬元,純利潤168萬元,是一家規範的股份制企業。自正式開園至今,已接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田紀雲,國防部長、中央軍委副主席遲浩田等國家級領導16人,接待省委書記王旭東、省長鈕茂生、國家計委主任曾培炎、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戴相龍等省部級領導81人,共接待中外遊客達近百萬人次,均對園區建設及規劃給予高度評價,認為具有創新意識和超前意識,符合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同俄羅斯、伊朗、韓國等國家農業專家保持長期技術合作與交流,長期聘請中國農大、昌黎農技師院教授來園區進行技術指導,已成為中國老教授協會中國農大分會中間試驗基地。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經濟日報》、《農民日報》、《中國旅遊報》等28家新聞媒體對發展生態農業的事跡進行宣傳報導。2001年已被市旅遊局定為生態特色旅遊和精品旅遊線路之一。

結合

農業結構

集發觀光園在生產經營管理過程中結合旅遊市場的需要,不斷調整種植結構,靠優良品種和農業高新技術占領市場,靠特色滿足市場供應,先後引進以色列五彩椒、日本櫻桃西紅柿、荷蘭水果黃瓜等國外優良品種160個。全部實現微滴、滲灌節水灌溉技術,引進美國現代化智慧型溫室,套用無土栽培、立體種植等先進的種植方法,充分利用空間,節約土地資源,首創了立體大花柱、立體牆面栽培和屏風式栽培,取得了良好的生產、觀光效果。園區生產的蔬菜已通過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嚴格檢測,獲得河北省首家蔬菜類綠色食品。經過包裝後在各大超市、酒店、休療養院銷售,園區已被秦皇島市定為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在秦皇島實施"三放心"工程中被指定為"放心菜",成為名副其實的"名牌菜",進一步保證了產品的銷售能力。

農業宣傳

針對遊客的需求和心理,一方面加大宣傳促銷力度,同時有針對性地開發旅遊蔬菜、禮品花卉等方便、實用產品,通過旅遊觀光的示範帶動作用,促進農業種植結構按照觀光產品的需要進行不斷調整,提高了農業生產的整體效益,為蔬菜和花卉產品銷售開闢了新的市場。蔬菜、花卉分別比去年同期相比銷售收入增加150%和52%。

綠色食品

由於綠色食品市場銷售前景較好,為保證綠色蔬菜貨源,讓更多的居民吃上綠色食品,通過新產品和新技術的示範、引導作用,讓更多的農民看到了科技對農業生產帶來的實惠。採用市場連基地、基地帶農戶的方法同農民結成利益共同體,提供技術指導,回收符合綠色食品標準的蔬菜,帶領1000戶農民共同發展優質高效農業,每年為帶動的農戶創造直接經濟效益近900萬元。由於集發生態農業觀光園的發展,帶動了蔬菜、花卉、農副產品、工藝禮品等行業的市場不斷擴大,園區本身每年解決了近200名農民的就業問題,同時為生態農業觀光提供配套服務,以觀光園為依託提供"農家樂"服務項目的農民近4600人,為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和農村經濟的持續發展做出較大的貢獻。達到了以觀光促進農業生產,以農業發展觀光的預期目的,為地區農業產業化經營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農業和旅遊

旅遊資源

北戴河做為舉世聞名的避暑度假區,每年吸引近600萬中外遊客,旅遊市場消費潛力巨大。為促進現代農業的不斷發展,將農業生產和旅遊市場結合起來,緊跟生態旅遊的發展形勢,在原有的基礎上,經過規劃設計,加大資金投入,按照休閒娛樂的功能進行重新布局,新建百菜園、空中花園、戲水摸魚、戴河第一漂等30個景點,讓遊客在休閒娛樂的同時充分了解現代高科技農業成果,感受田園風光的情趣。

在發展觀光農業過程中,著重樹立精品意識,堅持高起點、高檔次,不斷在品種和技術上追求完美,景點設定上也體現回歸自然的特色,增強景點項目的趣味性和娛樂性。豐富了本地旅遊資源,使來北戴河的中外遊客享受特有的"碧海、藍天、綠樹、金沙"優美環境的同時,還可以到"西瓜上樹、青菜繞柱、吃農家飯、走林蔭路"的集發觀光園盡情感受現代農業帶來的神奇變化。

綜合功能

為增強園區綜合功能,開設農家飯莊,全部採用園區生產的純天然綠色食品和土特產,為遊客提供原汁原味的農家特色飯菜,同時"房頂開花,牆上長菜"的種植方式營造了良好的就餐環境,吸引了眾多的遊客。遊客在參觀後還能購買獲得國家認證的綠色食品和質優價廉的鮮花,將看、玩、吃、購融合在一起,增加了遊客休閒觀光的樂趣。

農業和科普

企業在發展觀光農業,促進農業發展的同時,十分注重社會效益。為提高中小學生對現代農業的了解,加強科普知識的教育,同區、市教委協商成立我市第一家中小學生素質教育實踐基地,免費向全市中國小開放,使中小學生充分了解農業生產的全過程,參與簡單的農業勞動。自2000年6月18日正式開業以來,共接待中小學生16萬人次,為促進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做出了積極的探索。

觀光園在建設發展中,也得到了各級黨委、政府及有關職能部門的大力支持,省長鈕茂生在視察園區後,親自批示扶持資金200萬元,用於發展植物組培和工廠化育苗項目,省、市、區旅遊局也在項目申報、景點規劃等方面給予協助指導,得到財政、水利等有關部門的指導和幫助,促使這一生態農業項目得到持續、健康發展。今後將繼續本著科技興農的高標準定位,依靠觀光農業的市場帶動,加快農業產業化經營和農業經濟結構調整,發揮高科技優勢,立足北戴河,面向秦皇島,輻射京津唐,充分挖掘豐富的旅遊資源優勢,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生態農業為主線,大力發展特色旅遊項目。進一步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文化品味,豐富休閒娛樂項目,逐步發展成為國家級精品旅遊景點,為落實旅遊興市戰略,推動地方經濟的全面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