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韶十八座

雅韶十八座

陽江雅韶十八座古村始建於清朝乾隆年間,至今已有250多年的歷史。古村一共有十八間房屋,每間房屋均有兩個鑊耳,雅韶十八座雅韶西元村故叫“十八座”或又名“鑊耳屋”。

十八座概括

陽江雅韶十八座古村始建於清朝乾隆年間,至今已有250多年的歷史。古村一共有十八間房屋,每間房屋均有兩個鑊耳,雅韶十八座雅韶西元村故叫“十八座”或又名“鑊耳屋”。說起西園十八座古村,陽江很早有一首民謠傳唱:“雅韶譚大昌,崗美李惟楊,上洋姚柄勉,織何五公,都系陽江大富翁。”民謠傳唱中的雅韶譚大昌公,是十八座古村先祖譚朝佐公的後代。由歌謠可見,當年的十八座古村,顯赫一方,非常的風光。

十八座由來

有關雅韶十八座的由來,在西元村中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距今約250多年前,西元村有個叫譚謂的人。譚謂擅長販牛,據說當時別的牛販的牛發牛瘟,很多都病死了。譚謂的牛也發過牛瘟,但他把牛趕到村外的長塘浸過之後,牛就奇蹟般地好了,因此在那個時候賺了不少錢。賺了錢之後,譚謂想建房子,就和他的夥計去城裡買木材。譚謂是個不修邊幅的人,又沒有老闆的架子,當他向一家木材店的老闆詢價時,老闆掃了他幾眼說:“那個木材很貴,你買不起。你旁邊的老闆有可能買得起。”木材老闆所指的“老闆”,就是譚謂的夥計。夥計比老闆穿得光鮮,難怪木材老闆以貌取人了。譚謂沒有說“他是夥計我才是老闆”,而是說:“要是我買得起呢?”木材老闆說:“你買得起的話,我就買一送一,你‘整’(陽江方言,建的意思)一座屋我送你一座屋。”譚謂說:“此話當真?”木材老闆說:“一言九鼎。”譚謂說:“好。”譚謂差使夥計回家取錢,一下子買了九座屋的木材,木材老闆也真的兌現了諾言,送了譚謂九座屋。這就是“十八座”的由來。

十八座守望者

中國散文作家葉龍虎的散文集《過去的時光》中,用溫暖、細膩的筆調,描繪了浙東農村濃郁的風土人情,那些老街、老屋,行走其間的老人,猶如一幅又一幅色澤鮮明的風俗畫,樸拙而多姿。徜徉於十八座的高牆古宅,也能見到這樣溫潤人心的畫面:蜿蜒的藤蔓與緊閉的樸素木門相依相偎,小男孩驅趕著鵝群到石榴樹蔭下,滿面皺紋的老者倚著大門,微笑著看小男孩的一舉一動,溫馨又令人動容。譚鑫說,常年居住在這裡的人家,也不過五六戶了,他們大多是年過半百的老人,習慣了這裡的生活,即使子女想接他們去城市居住,老人們也不願意。用他們的話就是,清淨的日子過慣了,去了城市反而不適應。

在十八座里,有一間老屋升起了裊裊炊煙。今年87歲的譚啟沖坐在老屋的天井邊打著盹兒,廚房裡他的老伴兒正在架著柴火,白白的蒸汽從鍋里升騰,香氣溢滿了整間屋子。灶台上,已經切好的菜用碗盛好,只等著下鍋翻炒。聽到記者參觀老屋的請求,譚啟沖的老伴兒一邊忙一邊說“隨便看”,譚啟沖也睜開眼睛笑臉相迎。這是一戶“光榮之家”,譚啟沖的弟弟譚志就是在革命戰爭時期壯烈犧牲的。如今大門上懸掛著由省政府頒發的“光榮烈屬”牌匾,屋內的牆壁上張貼著“烈士證明書”。

譚啟沖是譚家一房第二十三代孫。他告訴記者,近年親人們都去外面居住了,子女也都在市區工作,就剩下他和老伴兒,守著這裡的老屋。在這裡居住的唯一四代同堂的一戶,就是譚仕計一家了。他的老媽今年96歲,還有30來歲的兒子和小外甥。兒子每天外出務工,並在家裡養鵝。譚仕計夫妻倆就幫兒子照看一下鵝群,做些農活貼補家裡。

譚仕計一家現在居住的,只有一部分是十八座原來的老屋,在老屋的後面,他們建起了一棟居民樓。他說,原來的房子被賊燒過,只得規劃重建。如今他的房頂,也成了十八座的最佳觀景點。站在這裡一覽無遺,成了很多攝影愛好者的“據點”。

忙完農活兒,譚仕計還經常去周圍轉轉。這裡的一磚一瓦,都承載了他兒時的美好回憶。“解放戰爭時期部隊南下,就到十八座里住過幾次。那個時候解放軍用白豆餵馬,我們這些小孩兒就去偷來吃。有時候還能聽見他們釘馬蹄的聲音。”譚仕計回想著,一臉陶醉。

青磚碧瓦,一排排老屋靜默而立。行走在幽深、狹長的胡同,聽著老人們飽經滄桑的講述,讀著一排排老屋厚重而悠遠的歷史,仿佛聽見了從古老的留聲機里傳出的悠揚而委婉的音樂……

十八座是革命大本營

十八座不僅在建築上極具特色,而且還延綿著光榮的革命歷史。在這條小小的村落里,族人歷來重視讀書求知,重視教育,總祠和分祠都免費開放供族人子弟入學讀書,故族人容易接受新思想。早在大革命時期,便有族人積極參加革命鬥爭。解放戰爭時期,革命的風潮更甚。1948年春,共產黨人譚保業奉命回鄉發展武裝鬥爭,與其在鄉間的兄弟譚保亞研究行動方案,對當時農村形勢進行了分析:以祖屋為“大本營”,以釣魚台為聯絡點,由譚保業居住在釣魚台以便進行工作。他們首先確定以統戰工作為核心突破點,分頭做好在鄉中有威信又較開明的上層人物的思想工作。這樣,共產黨人不僅取得了他們的支持和掩護,還獲得了一定的經濟援助。除此之外,譚保業兩兄弟還做好對放假回鄉的大、中學生的統戰工作,建立民眾外圍組織。

經過兩個多月的時間,周圍民眾基本被發動起來。1948年秋,200多人在十八座里開骨幹分子大會,成立了雅韶農會和雅韶壯丁隊。以雅韶壯丁隊為首成立抗征會,進行反三征工作。很快,駐雅韶民國稅所和杜村廟糧倉的人員全部撤離雅韶。

是年八月,譚保業召開雅韶骨幹會議,決定成立雅八鄉人民政府。1949年7月,恩、陽、台獨立大隊擴編以迎接南下大軍,雅韶即輸送譚瓊玉等人參隊。是年八月解放前夕,準備做好地方政權接管工作。——根據譚保亞回憶材料整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