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典學派

雅典學派

拉斐爾在簽字廳的濕壁畫,表現學術的四個領域:神學、哲學、法律和藝術,其中《雅典學派》最著名,一直被公認為文藝復興盛期完美地體現古典精神的傑作。其題材是"雅典思想學派":一群著名的希臘哲學家集聚在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周圍,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姿勢,都在從事自己的學術活動。從這幅畫的形式和風格可見,拉斐爾在創作過程中,必然到西斯廷禮拜堂去看過米開朗基羅臨近完成的天頂畫。

作品簡介

作者:拉斐爾
類別:壁畫
創作時間:1509年
寬度:770cm
所在地: 梵蒂岡簽署廳

其他資料

拉斐爾筆下那結實有力的人物造型,那戲劇性的人物組合效果,以及整幅畫面的巨大表現力,無不來自米開朗基羅。然而,拉斐爾並沒有機械地照搬年長大師的人物姿態和動作,他巧妙地把它們消化到自己的風格中去,由此賦予不同的意義。在米開朗基羅那裡,肉體與精神,行動與情感發生著永恆的衝突,而在拉斐爾這裡,它們達成了和諧平衡。畫面人物各得其所,刻畫得清晰而偉大。在這一點上,《雅典學派》似更接近於萊奧納爾多的《最後的晚餐》。一如萊奧納爾多畫中的使徒,《雅典學派》中的每一位哲學家形象都顯露萊奧納爾多所說的"心靈的意圖",那串連個體人物的形式節奏,那人物趨於中心的對稱構圖,以及人物與建築環境的相互依賴,諸如此類的特徵都與《最後的晚餐》有同工異曲之妙。
不過,與《最後的晚餐》相比,拉斐爾畫中的古典建築在構圖上更為複雜,受布拉曼特的啟發,畫中的建築看上去發展了布拉曼特為聖彼得大教堂設計的新方案。《雅典學派》一畫,其人物和建築場景符合幾何學的精確性,展示了宏偉的空間,將馬薩喬所開創、為曼坦尼亞等人所繼承的錯覺主義傳統推向了頂峰,令後人難以超越。
從此以後,拉斐爾在繪畫中再也沒有創構如此雄偉的建築場景。他獨闢蹊徑,放棄透視景觀,要以人物的運動來創造繪畫的空間。這典型地體現在他的《該拉特亞》一畫中。畫面表現的是一個古典題材,畫家也許是依照波利齊亞諾之詩所畫的。那首詩描寫了這樣的情景:笨拙的巨人波呂斐摩斯向美麗的海中仙女該拉特亞唱了一支情歌,乘著兩隻海豚牽拉的雙輪車越過波浪的該拉特亞卻嘲笑他的歌聲粗鄙無趣。拉斐爾的畫淋漓盡致地表現了這歡樂的場面,一幫無比歡樂的海神和仙女簇擁著該拉特亞,海風吹散了美麗的主角的頭髮,像風帆般地揚起了她的斗篷,將她的玉體展現出來,她正帶著微笑轉身去聽那古怪的情歌。一群海神也在圍繞著仙女旋轉,畫面兩邊的兩個海神正在吹海螺。前後各有一對海神正在相互調情。畫面上方的小愛神,拿著愛神之箭,對準著仙女的心……這幅畫與《雅典學派》形成了何等鮮明的對照!如果說《雅典學派》是一曲莊嚴的古典理想之歌,那么《該拉特亞》就是對古典古代的歡愉與感官快感的讚歌。它的構圖,令人回想起波提切利的《維納斯的誕生》,然而,它們的相似之處恰恰強調了它們的根本區別。在波提切利的畫中,人物的運動不是產生於人物自身,而是來自外部,因此,畫中人物看上去永遠是貼在畫面上的,不能獨立出來。拉斐爾筆下的該拉特亞,其充滿活力的旋轉動勢產生於她自己身體的有力扭曲姿態。

作品說明

在雄偉壯麗的大廳里,匯聚著人類智慧的明星,他們是不同時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學派的傑出學者、思想家,古今同堂,自由熱烈地進行學術討論,可謂洋溢著百家爭鳴的氣氛,凝聚著人類天才智慧的精華。畫面構圖宏大,視覺中心人物是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圍繞這兩位大哲學家畫了50多個學者名人,各具身分和個性特徵。 他們代表著古代文明中七種自由學術:即語法、修辭、邏輯、數學、幾何、音樂、天文等。畫家藉以表彰人類對智慧和真理的追求,以及對過去文明的讚頌,對未來發展的嚮往。我們欣賞這幅巨作,如同進入人類文明博大精深的思想世界,這個思想領域是由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爭論展開的。他們兩人從遙遠的歷史走來,邊走邊進行激烈的爭論。從一上一下對立的手勢,明顯地表達了他們在思想上的原則分歧。兩邊的人物成眾星捧月分列兩旁,表情動勢向著兩位爭論學者,有的注目傾聽,有的用手勢欲表達自己的看法,強化了畫面的中心。畫幅左面一組的中心人物,是身著長袍,面向右轉,打著手勢在闡述自己的哲學觀點的蘇格拉底;下面身披白色斗篷,側轉頭冷眼看著這個世界的青年人,是畫家故鄉烏爾賓諾大公弗朗西斯柯;大公身後坐在台階上專心寫作的禿頂老者,是大數學家畢達哥拉斯,身邊的少年在木板上寫著“和諧”和數學比例圖;身後上了年紀的老人,聚精會神地注視畢達哥拉斯的論證,準備隨時記錄下來;那個身子前傾伸首觀看,扎著白頭巾的人,據說是回教學者阿維洛依;畫面左下角趴在柱墩上、戴著桂冠正在專心書寫的人,有人定為語法大師伊壁鳩魯;畫中前景側坐檯階、左手托面、邊沉思邊寫作的人,是唯物主義哲學家德謨克利特;他身後站著一位轉首向著畢達哥拉斯的人,他一手指著書本,好像在證明什麼,他就是修辭學家聖諾克利特斯。
畫面中心顯眼處的台階上橫躺著一位半裸老人,他是犬儒學派的哲學家狄奧尼,這個學派主張除了自然需要之外,其他一切都是無足輕重的,所以這位學者平時只穿一點破衣遮體,住在一隻破木箱裡。畫的右半部分又分幾組。前景主體一組的中心人物是一位老者,他是幾何學家歐幾里德,他正彎腰用圓規在一塊石板上作幾何圖,引來幾位年輕學者的興趣;歐幾里德後面那個背向觀眾手持天文儀的人,是天文學家托勒密:對面的長鬍子老人是梵蒂岡教廷藝術總監、拉斐爾的同鄉勃拉曼特;那個身穿白袍頭戴小帽的是畫家索多瑪,在索多瑪後面的只微露半個頭頸,側面看著我們的就是畫家拉斐爾本人。
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家最善於在畫中描繪自己崇敬或詛咒的人,也愛將自己畫到畫中,藉以表明自己對畫中事件的態度,或代表簽名。這幅壁畫畫家巧妙地利用拱形作為畫面的自然畫框,背景是以勃拉曼特設計的聖彼得教堂作裝飾,兩邊作對稱呼應,畫中人物好像是從長長的、高大過道廊走出來,透視又使畫面呈現高大深遠。建築物的廊柱直線和人物動態的曲線相交融,產生畫面情境柔中有剛,加之神像立兩旁,使畫中充滿深層的古典文化氣息。畫家極善利用台階,使眾多人物組合主次前後有序、真實、生動、活潑,畫面將觀賞者帶進先哲們的行列。這宏大的場面,眾多的人物,生動的姿態表情,具有肖像性人物個性刻畫,布局的和諧、變化且統一的節奏,可謂把繪畫創作發展到文藝復興時期的頂峰。

作品局部說明

1

2
3
4
5
6
7
8

9

局部1: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
局部2:赫拉克利特
局部3:歐幾里德
局部4:阿維洛依,畢達哥拉斯,弗朗西斯柯和聖諾克利特斯
局部5:弗朗西斯柯和聖諾克利特斯
局部6
局部7:托勒密
局部8:拉斐爾和索多瑪
局部9:阿波羅雕塑
畫中的著名人物
哲人柏拉圖:挾著《帝邁馬斯篇》,以手指指天。拉斐爾以達文西為原型繪製的此人物。
哲人亞里斯多德:手拿《倫理學》,另一手伸前。拉斐爾以米開朗基羅為原型繪製的此人物。
哲人蘇格拉底正和亞歷山大大帝交談。
伊壁鳩魯:頭戴葉冠者。
數學家畢達哥拉斯:手執圓規研究畢氏定理。
阿維洛伊:頭纏頭巾。
赫拉克里特:最前方中央偏左握筆倚書桌思考者。
第歐里尼
歐幾里得:在厚書上寫字者。
瑣羅亞斯德
天文學家托勒密:手持地球儀者。

文學作品

由suixinsuiyuan所寫的聖鬥士耽美小說,目前已連載至第四部。作者運用豐富的想像力描寫了未來世界的雅典學院中學生的生活。本作涉及了多個層面,對現實社會提出了許多深刻的思考,發人深省 同時作者語言詼諧幽默,作品理性和感性交融。
“雅典學派”為未來世界雅典娜公學院學生會的名稱。由我們熟悉的黃金聖鬥士組成這個學生會。
安排如下:
會長:撒加
副會長:沙加
學習部長:阿布羅狄
文藝部長:米羅
財政部長卡妙
宣傳部長:修羅
安全部長:迪斯馬斯克
外交部長:
生活部長:亞爾迪
體育部長:艾歐里亞
執行者:艾俄洛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