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雉

雄雉

雄雉《邶風·雄雉》出自《詩經·國風·邶風》,先秦時代邶地漢族民歌。全詩四章,每章四句。本詩描寫遠行在外的親人久久不歸,內心憂悉不安的思念感情,並斥責了造成別離的“君子”,表達了詩人的怨怒。思念久役不歸的丈夫,同時譏諷沒有修養的人。《詩經》是漢族文學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對後代詩歌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雄雉

詩經·國風·邶風·谷風

雄雉于飛,泄泄其羽。

我之懷矣,自詒伊阻。

雄雉于飛,下上其音。

展矣君子,實勞我心。

瞻彼日月,悠悠我思。

道之雲遠,曷雲能來?

百爾君子,不知德行。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賞析:

本詩描寫遠行在個的親人久久不歸,內心憂悉不安的思念感情,

並斥責了造成別離的“君子”,表達了詩人的怨怒。詩以雄雉遠飛

起興,比說親人被迫遠征。或上或下飛鳴的聲音,更像當別離的聲

響,浩蕩起思念的層層思緒。但《雄雉》沒有僅僅停留在一般的思

念上,而是對造成別離的君子行為的指斥,顯示了新的構思,又更

好地表達了詩的主題。

[題解]

妻子思念遠出的丈夫。

[注釋]

1、泄泄(yì yì):徐徐飛翔的樣子。

2、詒(yí):遺留。伊:此。阻:艱難,憂患。

3、展:誠實。

4、云:語助詞。

5、百爾:所有。

6、忮(zhì):忌恨。

7、臧(zāng):善。

[參考譯文]

美麗雄雉比翼飛,舒展雙翅上藍天。我在思念心上人,自留憂患在心間。

美麗雄雉比翼飛,鳴聲起伏在林間。誠實善良心上人,使我無時不思念。

日子一天又一天,思君不斷情纏綿。路途遙遙千萬里,何日歸來重相見?

諸位君子聽分明,你們豈不知德行?我夫不忌又不貪,為何沒有好命運?

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

⑴泄(yì義)泄:鼓翼舒暢貌。朱熹《詩集傳》:“泄泄,飛之緩也。”

⑵詒(yi第二聲):通貽,遺留。自詒:自取煩惱。伊:此,這。阻:阻隔。

⑶展:誠,確實。

⑷勞:憂。

⑸瞻:看。

⑹悠悠:綿綿不斷。

⑺云:作語助。曷(hé何):何,何時。

⑻百爾君子:汝眾君子。百,凡是,所有。

⑼忮(zhì至):忌恨,害也。

⑽臧(zāng髒):善。

白話譯文

雄雉展翅自飛翔,翩翩起舞展翅膀。苦苦思念心上人,獨懷憂思天一方。

雄雉展翅自飛翔,飛上飛下鳴聲響,苦苦思念心上人,憂思苦念情惆悵。

日月更迭歲月長,悠悠思念不能忘,道路遙遠使人愁,何時他能回家鄉?

眾多貴族一個樣,不做好事無修養。丈夫不妒又不貪,為何事事不順當?

作品鑑賞

《毛詩序》說:“《雄雉》,刺衛宣公也。淫亂不恤國事,軍旅數起,大夫久役,男女怨曠,國人患之,而作是詩。”說刺衛宣公,詩中沒有提及。而“丈夫久役、男女怨曠”點明了詩旨所在,即此詩為婦人思念遠役丈夫的詩。方玉潤《詩經原始》認為其主題為“期友不歸,思而共勖”,也可備一說。

詩的前二章都是以雄雉起興。雄雉就在眼前,能見到它舒暢地拍翅膀,能聽到它咯咯的叫聲。而丈夫久役,既不能見其人,也不能聞其聲。先是懷想,後是勞心,思婦的感情層層迭起。

三章以日月的迭來迭往,來興丈夫久役不歸。同時,以日月久長來擬自己的悠悠思緒。而關河阻隔,悵問丈夫歸來何期,亦可見思婦懷念之切。四章語氣一轉,憂其丈夫仕於亂世,希望他善能周全,可見其深思至愛之意。

雉是耿介之鳥,就其品性可比君子,《兔爰》“雉離於羅”,即比君子遭罪。末章“不知德行”從反面伸足此義,就其品性來諷勸君子。一二章只舉雄雉,不言雙飛,正道出離別,引出下文“懷”“勞”的情緒,寫雄雉,又是從“飛”這一動態去描寫它的神情(“泄泄其羽”)和聲音(“下上其音”),突出其反覆不止,意在喻丈夫久役不息,思婦懷想不已。

三章“瞻”涵蓋思婦所見。思夫與所見的日月構成意象空間,讓人想見思夫正在佇立遙望的情景,加以前文所見雄雉的點染,便傳遞出強烈的畫面感。“道之雲遠”把思婦的視線指向其久役的丈夫,它與一章“自詒伊阻”相承為義,分別從空間的距離(“遠”)和空間的間斷(“阻”)來說的。“曷雲能來”,是對思婦“悠悠我思”的現實回答,也是思婦瞻望的必然結果。道遠路阻,丈夫無法回來,這也深深透露出對當時現實的無奈。

牛運震《詩志》指出:“‘實勞我心’、‘悠悠我思’,從‘自詒伊阻’生來,卻為末章含蓄起勢,此通篇結構貫串處。”陳震《讀詩識小錄》評曰:“篇法上虛下實,前三章曼聲長吟,愁嘆之音也;後一章心懼語急,悚切之旨也。全詩皆為‘不臧’而言,文陣單行直走。”可謂善於解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