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林

雄林

雄林,藏族吹口氣鳴樂器。藏語“雄林”意為豎吹之笛。也稱嘎爾巴雄林,意為嘎爾巴 用的豎笛,或稱林布、久林。漢族稱藏族豎笛。流行於西藏、四川、雲南、青海、 甘肅等省區。

相關歷史

歷史悠久,在藏族城鎮、農村和牧區都有流傳。據稱,雄林是在五世達賴時期(公元1642年 —1 682年),從西藏拉達克地區隨嘎爾巴歌舞隊傳入拉薩的。曾用於舊西藏地方政府歌舞表演團 體嘎爾巴歌舞隊中。
管身木製。嘎爾巴雄林多採用紋理細密、質地堅硬的烏木或紅木製成,上粗下細,外表與內 腔皆呈圓錐體,管長46厘米,上端管徑2.8厘米,下端管徑1.5厘米,上端管首呈斜 面封閉狀,只開有一個寬1厘米的小吹孔,在管首正面下方開有一個長方形發音孔,孔長0. 9厘米、寬0.6厘米,孔的下方向內修削成45°斜面。在管身正面中、下部開有八個(前七後一 )圓形按音孔。製作精細、工藝考究,在管身首尾兩端鑲有銀制管箍,管身中部嵌以 五圈銀環(圖165)。民間雄林多使用質地不太堅硬的木料製成,各地的形制、規格尺寸和按 音孔數目各不相同,大多數雄林設吹孔、發音孔和按音孔,少數雄林則不設發音孔,規格尺 寸也較嘎爾巴雄林短小,一般管長18厘米,上端管徑2厘米、下端管徑1.8厘 米,管首設有吹孔和發音孔,管身開有七個(前六後一)按音孔。製作工藝也較粗獷。
演奏時,管身豎置。左手按上四孔,右手按下四孔,管首置於下唇,嘴對吹孔送氣。筒音多 為f1、a1或b1,音列按七聲音階排列,第七孔發筒音的高八度音,通過超吹,音域有 兩個八度。音量較大,音色渾厚。嘎爾巴雄林舊時用於宮廷宴會或宮廷歌舞演出中,它常和 達瑪鼓一起為嘎爾巴歌舞伴奏。民間的雄林,多為牧民在山野或草原放牧時吹奏自娛,而不 能 在家中演奏。另據藏族民俗,雄林只能在開春後吹奏,冬天是絕對不能吹奏的。否則,生物 誤為春天來臨,從冬眠中甦醒就會被凍死。故佛教也有冬日禁笛的戒律。

改革雄林
20世紀80年代初,西藏歌舞團要出國演出,管樂手扎西需要一支藏族古老的管樂器來演奏藏 族風格 的樂曲。他們從布達拉宮借出收藏的雄林,但音響與民族樂隊很不諧和,就慕名來北京找到 管樂製作家吳仲孚。經試奏,覺得存在的主要是孔距問題。原來的按音孔是平均開孔,只適 合民間使用,演奏民間樂曲;吳大師將其改為按十二平均律開孔,滿足了西藏歌舞團的需要 。目前,改革雄林已發展為C、D、E三種調式,管長39厘米~46厘米、上管徑2.7
厘米~2.8厘米、下 管徑1.4厘米~1.5厘米,改革後的外形保持了原來的民族風格,在方形發音孔下 方刻有藏族風格的圖案紋飾,管尾上方嵌有兩道純金環圈,使古老的管樂器具有現代氣息。
20世紀90年代末,我國知名音樂人馮曉泉在他創作並演唱的歌曲中,已將藏族雄林用於現代 流行音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