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體要

旅膺選外任,授江蘇省寶山縣長,實驗縣政改革,任職年余,政教大興,轉任無錫縣長。 “八·一三”松滬戰起,無錫適當衝要,軍需頻繁,先生調度運轉,日夜無眠。 1946年,抗戰勝利,省政改組,先生任省府委員兼建設廳廳長,併兼任滇越鐵路滇段管理處副處長。

人物簡介

隴體要(1904—1989):彝族,彝良縣龍街人,上海復旦大學畢業。曾任中華民國內政部秘書,江蘇省寶山縣、無錫縣縣長,國民黨雲南省黨部書記長,雲南省政府委員兼建設廳廳長等職,被選為國民黨第五次、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任無錫縣長期間,值“八·一三”松滬戰起,竭盡全力調度運轉,保證軍需供應;組織義勇隊,配合駐軍狙擊日軍。後任雲南省政府委員兼建設廳廳長、滇越(南)鐵路雲南段管理處副處長,為地方事業建設與發展作了大量工作:如修築松花壩水利工程、改建全省公路網路、擴大烤菸種植及良種推廣、促進省內外及國際貿易、組建昆明公共汽車公司、開闢長途客貨運輸等。1949年5月離滇赴香港寓居,以教書為業。

人物軼事

1916年,入昆明成德中學,後以優等成績畢業。旅即取道越南,至香港,補習英語於某校者數年。先生久居香港地,目擊異國攫我國土,踐踏同胞,嘗廢書而嘆曰:“收復故物,應在我輩,吾無顏伏處於異國統治之下!”遂離港赴滬,考入復旦大學,習政治。
進南都初建,國人望治,學生運動,蓬勃發展,先生服膺於孫中山先生以三民主義建設中國之學說,結合所習各派政治家言,時發宏論,為同學輩所欽服,被推為學生會代表,參加全滬學生總會,又被推為總會主席,因加入中國國民黨,獻身於國民革命事業。適黨中有人倡議黨員從政,先生於取得學士學位後,入內政部任秘書,掌機要。
旅膺選外任,授江蘇省寶山縣長,實驗縣政改革,任職年余,政教大興,轉任無錫縣長。無錫為江蘇大縣,工商輻輳而科技生產實亦落後,先生首先整飭地方財政,裁冗廢,興學校,倡科學,勵生產,引進技術,調整工商,興修水利,扶持農業,卓有成效。
“八·一三”松滬戰起,無錫適當衝要,軍需頻繁,先生調度運轉,日夜無眠。及日寇侵入江蘇,國軍退守,先生動員民眾,組織義勇,配合駐軍,奮力阻擊,堅持數月,日機肆橫,縣署全毀,先生被壓於廢墟中,得人救出,幸得不死。乃轉輾流離,潛入敵偽占區,過武漢,奔陪都,當局以西南為抗日大後方,為溝通地方關係,授命回滇,任國民黨雲南省黨部書記長,先生以團結救國為當前急務,知難復辭。 既至滇,調協奔走,日無暇晷
旅以後方交通,為時要政,當局選能,改任雲南公路總局局長,先生日夕擘畫改舊擴新,並力主修築滇緬鐵路,謀求國際通道,得當局肯定,以交通部長曾養甫為督辦,組織滇緬鐵路征工處,先生以公路總局長兼任副督辦,駐彌渡指揮,實總其事。日蒞工地,撫勵民工,不數月而基礎工程俱備。尋復督修羊街飛機場工程,如期完成,盟國空軍,得以順利使用。又授命兼任個碧鐵路公司副督辦,改進運輸能力,加速錫錠出口,爭取外匯收入。
1946年,抗戰勝利,省政改組,先生任省府委員兼建設廳廳長,併兼任滇越鐵路滇段管理處副處長。先生為統籌全省建設事業,延聘專家,組織建設設計委員會,博採眾議,先後維修松花壩水利工程,改建全省公路網路,組織農業管理處,改進生產,擴大烤菸種植及良種推廣,調整工礦企業管理辦法,促進省內外及國際貿易,籌組昆明公共汽車公司,開闢長途客貨運輸,秩序以進,百廢略舉。惟時國是紛紜,舉步艱難,先生始終持正不阿,力主團結一致,抗敵為先,被選為國民參政會參議員。
歷時四屆,言多中肯,既而全國解放,先生對形勢不大理解,恐難諒於人,遂悄然遠行,潛赴香港,閉戶讀書,不聞外事,日食艱難,但以教授漢英語文,賴束修以餬口。海峽內外,敦聘者日至,供不應求,竟以病卒。先生逝世之翌年,其弟致中先生為省人民政府參事室參事,以余曾佐先生文幕,囑述其行事大略,明先生之志,義無可辭,因略書此,以備史志之採擇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