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私維度

隱私維度

隱私維度指的社交中人與人之間的空間維度距離。“隱私維度”可以讓人了解不同的人際關係,應該保持怎樣的距離。

簡介

隱私維度隱私維度
每個人就像被一個“氣泡”包圍著,這個氣泡依各人的年齡、性別和心理特性的影響而膨脹或縮小。一般說,男士的“人際關係氣泡”比女士的要大一些,女士之間更習慣身體的接觸。氣泡不完全呈正圓形,稍呈橢圓形,因為實際上我們更願意一個陌生人在我們旁邊而不是在我們對面,就連背後的中立空間也是如此:有人甚至不能容忍把自己背後這塊視線照顧不到的地方“暴露”出來。

空間劃分

有媒體報導,華人排隊間隔距離難拿捏,“人貼人”導致在美遇尷尬。從人口高度密集的中國兩岸三地到地廣人稀的北美,部分新移民在公共或社交場合,對於保持適當個人距離的禮節不大習慣,可能就會引起旁人不適感。

美國人類學者、空間關係學專家EdwardHall在其經典著作“隱秘的維度”一書中提出,美國人習慣上的四類個人空間劃分,可以作為參考:從緊挨身體到18吋以內的“親密區域”,18吋到四呎以內、適用於關係密切的親友間互動的“私人區域”,四呎到12呎以內、適用於普通社交或工作場合的“社交區域”,以及12呎開外的“公共區域”。

距離

心理學家測量出在不同場合下人與人之間應該保持的合適距離。

“較親近”的個人距離45—75厘米;
“較疏遠”的個人距離75—120厘米;
“社交”距離120—350厘米;
超過350厘米為公共距離。

第一等級距離

“親近”的距離為45厘米。這是戀人之間、父母與年幼子女之間、小孩子之間以及在一些場合中朋友之間應該保持的距離。在這一距離中,一個人有可能感覺到另一個人身上的熱氣、皮膚散發出的氣味和呼吸聲

第二等級距離

“個人”距離(如在節日中兩個閒聊者之間的距離),它還要再細分為45—75厘米的“較親近”距離和75—120厘米的“較疏遠”距離。精神病和心理治療醫生米凱萊·莫齊卡托指出:75厘米的距離不是隨便確定的。在這個距離中交談的人可以伸直手臂觸摸到對方。

超過120厘米直到350厘米則是人們應保持的所謂“社交”距離,是職業環境中的典型距離。

第三等級距離

第三等級的距離是350厘米以上的“公共”距離,即大學教授在課堂上與學生保持的距離,參加民眾集會的政治家與民眾的距離,音樂會上歌唱家與聽眾的距離,也就是安全條例所規定的距離。

文化影響

不僅個人的性格,而且一個民族的文化均能影響空間和距離的使用。如果一個歐洲人進電影院,他會儘量找人少的那排椅子坐下。

在大街上或公共汽車上盯著別人看,在西方會被視作不禮貌的行為,而在印度或一個穆斯林國家旅行,就要習慣接受那些愛看熱鬧的人們投來的久盯不放的好奇目光。形成上述情形的主要原因是穆斯林根據室內——女人的天地和室外——男人的王國這種概念來區分公共場合私人空間。阿拉伯人的屋外是光禿禿的牆壁,而他們的室內卻布置得富麗堂皇。

在這種區分的基礎上,一個不蒙面紗、在街上自由行走的婦女,從理論上講是任何人都可以隨便看的人。這種情況說明,面紗不僅用於遮臉,而且豎起了一個“保持距離”的防衛屏障。在阿拉伯的澡堂里這個距離就大大縮小了,婦女們三五成群地走進澡堂,目的是便於聊天和進行社交活動。與此相反,西方人的洗澡間被視為典型的私人場所。男人和女人嚴格的界限導致穆斯林同性之間的相互接近,阿拉伯男子手拉手在大街上行走,不會被人懷疑為同性戀者。所以距離不僅存在於人與人之間,也是文化與文化之間的一種分野。

注意事項

美國禮儀專家DebbyMayne建議,陌生人之間最好保持至少四呎的距離,如果在社交過程中,意識到對方有身體後傾、後退等拉開距離的動作,就應當意識到你可能侵犯到對方的個人空間,令對方感到不適,在有座位的地方,如果條件允許,應當與最近的人隔開一個空位而坐。

中國移動手機報·互動百科IN詞_2013年08月

銳詞報
手機報IN詞

中國移動手機報·互動百科IN詞

互動百科與卓望信息結成百科知識類內容資源唯一合作夥伴關係,由互動百科向中國移動手機報用戶提供新鮮、趣味的網路銳詞 ,與中移動手機報共同打造新傳媒。

2013年08月IN辭彙總 |眼神方向理論 | 寵物依賴症 | 瑪麗蘇情結 | 謠言公式 | 殭屍企業 | 家電中暑 | 冷減肥 | 購物孤獨症 | 冰櫃腸胃炎 | 甜檸檬心理 | 隱私維度 | 睡眠性格 | 二次留守 | 時光飛逝效應 | 莎莉定律 | 雙生涯規劃 | 恐笑症 | 曬娃族 | 宅養族 | 職場硬糖 | 媽咪研究生 | 翻譯腔 | 新4050族 | 肥皂劇沉浸症 | 情緒時差 | 容器人 | 三陪父母 | 塑骨運動 | 克隆戀情 | 無客廳生活 |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