隕石撞擊說

隕石撞擊說

科學家們推測,地球在白堊紀末可能遭受過一次來自太空的隕石的撞擊,並造成了恐龍的滅絕。根據銥的含量,可以推算出撞擊物體是直徑10公里左右的一顆小行星,這么大的隕石的撞擊對地球來說絕對是一次無與倫比的打擊,以地震的強度來計算,大約是芮氏10級,而撞擊產生的隕石坑直徑應超過100公里。科學工作者用了10年的時間,終於有了初步結果,他們在中美洲猶加敦半島的地層中找到了這個大坑。據推算,這個坑的直徑在180公里到300公里之間。現在,科學工作者們還在對這個大坑做進一步的研究。

背景

1980年,美國科學家Walter Alvarez等在白堊紀末的地層中發現了高濃度的銥,其含量超過地殼正常銥含量幾十甚至數百倍,而這樣高濃度的在隕石中可以找到。

隕石撞擊說隕石撞擊說
隕石撞擊說

科學家們據此推測,地球在白堊紀末可能遭受過一次來自太空的隕石的撞擊,並造成了恐龍的滅絕。根據銥的含量,可以推算出撞擊物體是直徑10公里左右的一顆小行星,這么大的隕石的撞擊對地球來說絕對是一次無與倫比的打擊,以地震的強度來計算,大約是芮氏10級,而撞擊產生的隕石坑直徑應超過100公里。科學工作者用了10年的時間,終於有了初步結果,他們在中美洲猶加敦半島的地層中找到了這個大坑。據推算,這個坑的直徑在180公里到300公里之間。現在,科學工作者們還在對這個大坑做進一步的研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