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霞鎮

陽霞鎮

陽霞鎮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輪台縣。陽霞鎮轄8個村委會:博斯坦村、庫都克村、哈爾東村、卡格買來村、塔拉布拉克村、其蓋布拉克村、烏尊布拉克村、牧業村。

基本信息

簡介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輪台縣陽霞鎮,轄8個村委會:哈爾東村、博斯坦村、庫都克村、卡格買來村、塔拉布拉克村、其蓋布拉克村、烏尊布拉克村、陽霞牧業村。輪台縣位於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緣,是環塔里木盆地特色林果業的主產區。陽霞鎮位於輪台縣東側34公里。

陽霞鎮代碼:652822103

輪台縣位於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緣,是環塔里木盆地特色林果業的主產區。陽霞鎮位於輪台縣東側34公里。總面積140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5萬畝,果園面積2.3萬畝,林地面積16000畝。轄8個村委會:哈爾東村、博斯坦村、庫都克村、卡格買來村、塔拉布拉克村、其蓋布拉克村、烏尊布拉克村、陽霞牧業村。

基礎設施

全鎮共有學校7個,其中鎮中心國小1個,村教學點5個,在校學生1710名,有教職工142名。農村經 濟總收入4830.6萬元,2014年集體經濟總收入20750萬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13100元,較上年的增加1310元。

發展思路

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經鎮黨委充分調查研究,形成我們的發展思路:依託龍頭企業,最佳化農業結構,以糧棉生產為基礎,發展陽霞鎮小白杏為支柱,以發展現代畜牧業為突破口,以農貿、煤炭、乾鮮果、活畜交易四大市場為拳頭,大力發展二、三產業和個體私營經濟網點,加快農業產業化和小城鎮建設步伐。2014年農民人均收入增加1310元以上,達到13100元。

陣地建設情況:2013鎮政府投入120萬元新建辦公樓;有6個村委會維修翻新,2個村委會2015新建,達到200平方米--500平方米的6個,達到500平方米的有2個。"

農業發展

陽霞鎮 陽霞鎮

2006年陽霞鎮為最佳化產業結構,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共種植甜瓜4200餘畝。訊息傳出後在2006年5月、6月、7月、8月來自和田、喀什、哈密、巴州等地的客商紛至沓來雲集陽霞,經過一番討價還價後所有瓜田、甜瓜都被認購、收購一空。全部產品銷往廣州等內地省份,一件(20公斤)可以賣到70-80元價位。陽霞農民每畝地收入達2500元-3000元;全鎮僅種植甜瓜一項收入達1155萬元,人均收入達1000餘元。一些想種而不敢冒險的農民將土地租賃給有技術的人員種植,每畝土地租金達到700-800元,同時一部分農民通過給種瓜老闆打工每人每天收入25-30元,僅勞務輸出一項全鎮總計收入136.5萬元,人均136.5元。陽霞甜瓜的優質品質和可觀的收益吸引了外地農戶來陽霞和本地農戶大面積種植甜瓜。2006年底陽霞鎮土地流轉達到6000餘畝,地租金每畝900元一路上漲到1200元。2007年5月20日統計種植甜瓜16800餘畝,占全鎮總耕地面積的35.2%。甜瓜主栽品種是87-1,在8月初將大量上市。陽霞瓜果面積的逐年擴大將產生大量農產品,為了把全鎮的農產品順利賣出陽霞鎮積極著手籌建農牧民經紀人協會,2007年為全力打造陽霞鎮的品牌瓜,農牧民經紀人協會將統一使用“陽霞甜瓜”這一品牌,把“陽霞甜瓜產業”做大做強,使全鎮農民樹立品牌意識。推動各項產業持續穩步發展,為民眾致富造福。

在陽霞鎮黨委政府的正確引導下,陽霞的甜瓜產業逐漸培育成繼陽霞白杏之後的又一項有利可圖的支柱產業。幾年來,通過引種甜瓜,給陽霞鎮的農民帶來了豐厚的收益。取得了以下成效:一是通過種瓜,使土地自然集中到有種植技術人員手中,加快了土地流轉,促進了農村勞動力轉移。二是吸引了技術和資金,提高了農業生產技術含量。三是轉變了民眾傳統農業觀念,使民眾認識到轉讓土地資源也能掙錢。四是拉動了運輸業、飲食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五是培育了農村新的經濟成長點,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

陽霞鎮產業結構調整成效凸顯,“陽霞甜瓜”在全鎮逐步形成優勢更明顯、核心競爭力更強的特色經濟產品。

種植經營

輪台縣陽霞鎮的很多農民種瓜都採取這樣一種模式:將自己的地租給別人種,然後再給租地者打工。

“我們這次來要拍一個專題片.陽霞的甜瓜零風險經營模式與眾不同,全國大部分省區,都沒有聽說過陽霞這種做法。”8月3日,在陽霞鎮的甜瓜地里,中央電視台七套《致富經》欄目編導殷際輝說。

高效益引發種植熱

陽霞鎮 陽霞鎮

灼熱的陽光下,採摘工手不停歇地將葉子中間露出的一個個金黃的甜瓜摘下來並運到地頭,裝到印有“陽霞甜瓜87-1”的紙箱裡,再裝到小四輪拖拉機上。遠處的大路上,停著一輛可載30噸的卡車,再把從小四輪上卸下來的瓜裝上。這是8月3日筆者在陽霞鎮烏尊布拉克村村民買買提·牙生租種的瓜地里看到的情景。

買買提·牙生自己有地,他為什麼還要租地種瓜呢? 他這樣回答我們的疑問:去年,他在自家的地里種了17畝甜瓜,瓜老闆到地頭上收瓜,價錢給到每公斤1.6元,這些瓜純收入4萬元,畝收益遠遠超過棉花。今年,他準備擴種甜瓜,可是自己的地有限,就想到了租地。在自家的80畝地和租來的1000畝地里,全部種上了甜瓜,每畝地的瓜按2500元全部賣給前來收瓜的老闆。除去租地費和種子、水、人工等費用外,今年種瓜純收入可達110萬元。

陽霞鎮黨委書記冉建民介紹,一畝甜瓜去年的利潤在2000元—3000元間,沒有什麼農作物的利潤能達到這么高。利益的驅動讓許多農民都開始種甜瓜,全鎮甜瓜種植面積從去年的4000畝猛增到今年的16800畝,占全鎮總耕地面積的35.2%,總產量可達5萬噸左右。

農民受益零風險

農民種甜瓜積極性高,鎮領導當然高興。但是種植面積突然擴大數倍,許多農民不掌握種瓜技術,萬一出現病蟲害或市場銷售出現問題,農民能有多大的承受能力呢? 陽霞鎮瓜田

鎮領導認為還是穩妥為好,於是引導農民把地租給風險承受能力較強的人,讓他們來種瓜,農民可以給租地的老闆打工掙錢,這樣大多數農民就是零風險了。

這一辦法兩邊叫好:農民風險為零,擔心技術不過關的農民高興了;買買提·牙生這樣的大戶也高興,因為他正為沒地種瓜發愁呢。

“要是我自己種,今年下雨甜瓜可能生病,那我就虧了。”正在地里摘瓜的村民依明江·吾守爾說。他是零風險經營模式的受益者之一。他的25畝地按每畝1000元租給買買提·牙生,然後他再給買買提·牙生打工,一天工資30元,還管3頓飯,他非常滿意。“我這樣學上幾年再自己種,風險就小了。”他說。

博斯坦村的朱志軍今年把66畝地租了出去,收到6.6萬元的租金。同時,他還留了一些地種棉花。眼下地里活不太忙,他就去學習甜瓜的田間管理和病蟲害防治,還和一些收瓜的廣州老闆搭上了關係,“明年我就把地收回來自己種,年初簽上契約把瓜訂出去。”對此,他胸有成竹。

時間差讓甜瓜走俏

在通往陽霞鎮的幾條道上,停在路邊的大型貨車都是等著拉瓜的,他們來自河南、浙江、和田、喀什、哈密等地,沖的就是陽霞鎮的甜瓜。

在新疆,甜瓜並不稀罕,為什麼陽霞甜瓜這么走俏?

鎮黨委副書記周玉成說,這主要是陽霞甜瓜打了個時間差。哈密瓜採摘期是6月,伽師瓜是9月,陽霞甜瓜採摘期是7月中旬到8月底,剛好填補了這個時間差,而這段時間甜瓜消費量最大。再加上陽霞甜瓜自身品質好,因而特別受市嘲寵愛”。

浙江老闆周光金告訴筆者,他們主要將陽霞甜瓜銷往廣州、浙江等地,一件(18公斤)陽霞甜瓜可以賣到40元—50元,一般可以賺到10元。他說,陽霞甜瓜走俏的另一個原因是品牌效應。目前,鎮裡已經申請註冊商標,並且在全鎮統一包裝。

農民在市場中受鍛鍊

陽霞鎮瓜農已經從甜瓜種植、銷售中鍛鍊出在時間差中搏擊的能力。種植大戶阿不力米提·牙森不但自己種,還自己銷售,目前他的畝利潤可達到3000元以上。同時,他還做經紀人收購甜瓜往外賣,去年賣了500多噸,今年已經賣了300多噸。

他說,現在農民經過市場磨鍊已學聰明了。有的農民發現瓜秧病,在剛結出瓜蛋子時就把瓜按1500元/畝賣給老闆,錢“落袋為安”,減少了風險;有的是瓜熟時在地頭等老闆來買,把最好的瓜擺出來讓老闆品嘗,誰給的價高就賣給誰;有的是幾戶聯合起來走市常今年,大家在鎮上的幫助下組建成立了農業合作社,統一應對市場,效果很好。

“我們計畫在中央電視台做宣傳,廣告語是:“今年夏天吃什麼———陽霞甜瓜。”輪台縣委書記張正榮說到陽霞甜瓜時激情飛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