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門之介夫死

《陽門之介夫死》出自禮記,告誡大家最難對付的是同仇敵愾。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陽門之介夫死》(1)
【作品出處】禮記  
【作品年代】戰國時代

作品觀點

最難對付是同仇敵愾。

作品原文

陽門之介夫死(2),司城子罕入二哭之哀(3)。晉人之覘宋者反報於晉侯曰:,而民衰,而民說(5),殆不可伐也(6)!”
孔子聞之,曰:“善哉覘國乎!〈詩〉云:‘凡民有喪,扶服救之(7)。’雖微晉而已(8),天下其孰能當之!”

作品注釋

⑴本節選自《檀弓》下。
⑵陽門:宋國城門地名稱。介夫:衛士。
(3)司城:司空,六卿之一。
(4)覘(chan):偵探。
(5)說:同“悅”,高興。
(6)殆:大概,恐怕。
(7)扶服:同“匍匐”,爬行。這裡指盡力。
(8)微:不是。

作品譯文

宋國的陽門有個衛士死了,司空子罕進城為他哭悼得很悲哀。晉國派到宋國的偵探回去向晉侯報告說:“宋國陽門得一個衛士死了,而子罕卻哭得很傷心,百姓因感動而興奮,恐怕不適合去討伐宋國吧!”
孔子聽到這件事後說:“這個人真善於探察國情啊!《詩》中說:‘凡民有喪,扶服救之。’雖然想攻打宋國的不止是晉國,但天下有哪個國家與宋國為敵呢?”

作品讀解

有句成語叫做“同仇敵愾”,意思是說大家抱著仇恨和憤怒,共同一致地對付敵人。在這種時候貿然進攻,必然會遭到猛烈抵抗,得不到好果子吃。
我們知道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這時候被攻破地一方內部不團結,起了內訌,進攻起來就輕而易舉。我們也知道延長避短,打擊對手地薄弱環節。這是為了避免付出太大地代價而強行取勝。
當敵手團結得像鋼鐵一樣時,正面進攻,豈不是以硬碰硬,自討苦吃。即使對手比較弱小,而一旦它團結一致,也難以對付。這當中的關鍵,是人心的問題。"士可殺而不可辱”,雖然弱小,決不屈服。這種氣概足以驚天動地,更何況常人!所以,敵手的強大,不光是看它的實力,還得看它的士氣和氣概。進攻也是如此。這一點是至關重要的。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