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炳堂

陸炳堂

陸炳堂,1891年出生於祥周鎮侖圩村,又名陸璣章,民國初年,考入百色泗鎮色中學。畢業後,在家鄉當職員和國小教員。1927年“4.12”反革命政變後,於5月中旬在百色被害。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陸炳堂(1891~1927),又名陸璣章。壯族。祥周鎮侖圩村(原屬奉議縣)人。少年時讀過私塾,後到侖圩日新高級國小就讀。1912年考入廣西省立第五中學,畢業後被田南道尹雷殷派為視學委員,曾到東蘭、鳳山等縣視察。返回百色後,到奉議縣任科房總務(相當於縣府秘書),後到恩隆縣任鹽厘局局長,半年後又辭去局長職務,先回本鄉擔任日新國小名譽校長,後到七里山區任國小教員。

1925年他開始從事革命活動,1926年,任國民黨廣西省黨部農民部幹事。5月,省黨部農民部選送他到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第六期),在這期間加入了中國共產黨。9月畢業後回廣西工作,仍任省黨部農民部幹事。任職期間,常到南寧市內的工廠、郊區農村進行革命宣傳活動。不久,以省黨部農民部特派員身份回恩隆縣從事農運工作。10月,“東蘭農民慘案”發生後,恩隆、奉議兩縣的革命團體聯合組成慰問團,他出任團長,率領100多人武裝到東蘭縣聲援農民革命運動。

1927年2月1日,廣西省農民部田南道(相當於今百色市)辦事處成立,他任辦事處主任。3月19日,國民黨廣西省黨部又任命他為田南道黨務指導員。任職後,經常深入農村,給貧苦農友宣傳革命真理,組織各級農民協會,在侖圩開辦平民夜校,親自為夜校上課。在開展革命活動中,還帶領民眾,將廟裡的觀音菩薩、村邊的土地公等全部搗毀,放火焚燒,並沒收道公、巫婆的道具。破除封建禮教,推行婚姻自由。3月,他到南寧和廣西省當局協商,請省黨部幫助發展右江農軍力量,並把時任國民黨廣西軍校校長俞作柏暗助右江農民自衛軍的步槍100支,子彈50箱,從南寧秘密運回右江,擴大武裝力量,同時,並以侖圩鄉農軍為基礎,擴編為田南道農軍大隊,下轄三個中隊。他兼任大隊長,積極帶領農軍開展武裝鬥爭。

1927年“4.12”反革命政變後,駐百色的桂軍旅長劉日福(劉華堂)派一連武裝到平馬鎮,於5月1日逮捕了他。當時,余少傑通過內線與陸聯繫,準備武裝營救。他不同意,認為國民黨不會對他怎樣,主張和談解決。後被押解百色,於5月中旬在百色被害。赴刑場時,他不斷高呼“打倒國民黨反動派”等口號,敵人只好用鐵線綁住他的嘴巴,表現出一位革命的英雄氣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