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上三峽

陸上三峽

“陸上三峽”是酒泉打造風電“巨無霸”的一個新的目標與口號。酒泉1000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建設項目獲國家發改委批准,玉門昌馬風電場20萬千瓦風電場通過國家特許權招標,這一股股風電項目“勁風”,拉開了甘肅省“建設河西‘風電走廊’,再造西部‘陸上三峽’”的帷幕,也表明甘肅省有望在10年內成為全中國最大的風能產業帶。

(圖)陸上三峽陸上三峽

基本簡介

(圖)陸上三峽陸上三峽 地理位置
“陸上三峽”是酒泉打造風電“巨無霸”的一個新的目標與口號。酒泉1000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建設項目獲國家發改委批准,玉門昌馬風電場20萬千瓦風電場通過國家特許權招標,這一股股風電項目“勁風”,拉開了甘肅省“建設河西‘風電走廊’,再造西部‘陸上三峽’”的帷幕,也表明甘肅省有望在10年內成為全中國最大的風能產業帶。

2009年5月4日,甘肅省發改委透露,規劃報告通過了正式提出將在酒泉實施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戰略構想。如果甘肅酒泉將這個構想變為現實,這裡將會是中國國內規模最大的風力發電基地,並且能夠緩解華北、華東地區用電緊張的問題。這是國家繼西氣東輸、西油東輸、西電東送和青藏鐵路之後,西部大開發的又一標誌性工程。

中國風能資源豐富,主要集中於西北、東北、東部沿海地區,加上西部、東南沿海地區,可開發利用的風能儲量約10億千瓦。其中,內蒙古約占全中國風能資源儲量的40%,居全中國首位。截至到2008年5月初,內蒙古風電裝機已達180萬千瓦,超過甘肅省的50萬千瓦,列全國第一位。甘肅酒泉是中國風能資源豐富的地區之一。它所轄的瓜州縣被稱為“世界風庫”,玉門則被稱為“風口”。

甘肅酒泉已經在著手建立3個大型的風電站,每個電站的裝機容量都將在20萬千瓦以上。酒泉風電基地提出,要在2010年達到380萬千瓦的裝機容量;2020年達到1065萬千瓦的目標。

建設發展

(圖)陸上三峽陸上三峽 風電場

在中國大陸北緯40°左右,從本世紀初期開始興建的風力發電場就像戈壁灘上強勁的風一樣迅速地刮起來,從西向東涉及新疆、甘肅、內蒙、河北,以及沿海省份江蘇,這幾個省、自治區,風電裝機容量將在不久的若干年裡實現每個省份超過千萬千瓦的構想。

酒泉在國家風能資源區劃中被確定為風能資源豐富區,瓜州縣被稱為“世界風庫”,玉門市被稱為“風口”。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金塔縣、敦煌市和肅北蒙古族自治縣馬鬃山鎮等地風能資源豐富。據氣象部門評估,酒泉風能資源總儲量為1.5億千瓦,可開發量4000萬千瓦以上,與國內沿海、東北地區及內蒙古、新疆等風能較豐富的省區相比,酒泉風能資源具有獨特的優勢和特點:無破壞性風速,對風能利用極為有利,適宜建設大型併網型風力發電場。

為加快風電產業發展,酒泉市委、市政府緊緊依託資源、區位和交通優勢,把風電產業作為振興地方經濟的支柱產業來抓,從組織領導、資源調查評估、規劃制定、招商引資、配套服務等方面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並選定了瓜州北大橋、乾河口、小宛、橋灣、三十里井子、低窩鋪、昌馬馬鬃山等18個風電場開始風電基地的建設。

2005年中國的風力發電能力每年都以超過100%的速度發展。按照國家“十一五”規劃,中國將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最佳化能源消費結構,使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總量在一次能源供應結構中的比重提高到10%;至2020年,中國風電總裝機容量有望突破1億千瓦;而到2040年左右,風電等新能源將替代火電成為主流。國外研究機構表示,中國的風電將逐漸增加到近2億千瓦。

2008年,酒泉風電發展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由中國水電顧問集團西北勘測設計研究院編制完成的酒泉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規劃報告在北京審查並通過,酒泉成為中國國內首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建設基地。規劃中的酒泉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將建設瓜州北大橋、乾河口、橋灣、柳園等8個大型風電場,力爭到2010年風電裝機達到500萬千瓦,到2015年風電裝機總容量達到1271萬千瓦。

2009年,第一個千萬千瓦裝機容量的風力發電場開始在甘肅酒泉興建,其中的80%設在歷史古城瓜洲縣。被稱為“世界風庫”的瓜洲,有自己更加宏偉的計畫:到“十三五”末,全縣風、火、光、核等電源裝機規模將累計達到1878.5萬千瓦。風力發電場帶給瓜洲的將是年105.26億元的增加值,這個數字是2008年瓜洲全縣工業增加值的15倍。

投資環境

(圖)陸上三峽陸上三峽

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中國國內外的眾多知名風電企業搶灘酒泉,投資開發風電項目。中國國電龍源集團、大唐集團、中國電力投資集團、中廣核集團等國內電力巨頭已在酒泉安營紮寨。中國節能、華能國際、中水投、中水建、國投華靖、中海洋、國電電力、甘電投、華電、華能新能源等20多家知名企業,也緊鑼密鼓在酒泉展開了風電項目的前期工作。酒泉市發改委主任王建新告訴記者,去年3月以來,酒泉市平均每個月就有一個5萬千瓦級的風電場開工建設,目前,酒泉建成的風電總裝機規模達到51萬千瓦,在建風電場裝機規模達70萬千瓦,即將開工建設的風電場裝機規模達390萬千瓦。

在昔日談風色變的瓜州,一排排高大潔白的風力發電機組已在戈壁荒灘上拔地而起。瓜州縣已建成乾河口大梁西風電場、中電國際瓜州北大橋風電場、中廣核大梁和甘肅新安向陽4處風電場,風電總裝機容量已達50萬千瓦,併網發電的有30萬千瓦。瓜州縣委書記李麗介紹說,到2020年,瓜州縣將建成千萬千瓦級能源輸出基地,風電裝機容量達到1275萬千瓦,配套的核電、火電、光電、水電、生物質發電等調峰電源裝機規模突破600萬千瓦,能源產業和相關產業增加值達到140億元,工業占全縣GDP、財政收入比重分別達到70%和80%。

在誕生甘肅省第一家風電場的玉門市,風電基地建設更是如火如荼。在國家首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啟動項目——甘肅玉門昌馬20萬千瓦風電項目的建設工地上,300餘颱風機塔筒已安裝完備,工人們正吊裝風機葉片。中節能港建風力發電有限公司的項目負責人說,風電場已完成了主控樓主體和配套的110千伏升壓站配電室主體建設,到年底可全部建成投入運行。

實驗探尋

(圖)酒泉市正闊步進軍千萬千瓦級風電場建設領域,意欲打造“陸上三峽”。酒泉市正闊步進軍千萬千瓦級風電場
建設領域,意欲打造“陸上三峽”。

氣象部門最新風能評估結果顯示瓜洲年風能有效利用小時數達2300小時以上,風能總儲量達2000萬千瓦以上。與中國國內沿海、東北地區及內蒙古、新疆等風能較豐富的省份相比,瓜州風能資源有其獨特的優勢和特點:氣候條件好,全年最低溫度不低於零下29攝氏度,適宜風電機組的建設和全年運行;風電場面積大,建設條件好,規劃的風電場均為沙礫覆蓋的平坦戈壁荒灘,可減少同一地區季風變化帶來的限制,形成“此起彼伏”的優勢,降低運行成本;交通便利,各風電場均分布於蘭新鐵路敦煌鐵路和國道312線兩側等。

建設風力基地的一個重要原則是不能占用大量的耕地,在國家計畫的4個千萬千瓦風電的省份中,甘肅瓜洲占了優勢。“都建設在戈壁灘無人區,不存在征地問題。” 韓明文說:“我們是試驗者,眾多技術、管理問題將要在這裡找到突破點,為其他省份建設千萬級風力發電場做經驗準備。”據記者了解,目前在千萬千瓦的風力發電中,電價問題、風資源利用問題、連片建設的技術問題和眾多品牌設備的測試要通過酒泉的千萬千瓦風電項目來解決。

“陸上三峽”項目批覆後,遭到個別專家質疑的最重要方面是關於電網傳輸線路的問題。酒泉區域內目前只有110千伏、330千伏的線路,已經通過的750千伏輸送線路按照規劃,明年10月份才能建成投入使用。按照甘肅省發改委的要求,2010年10月,裝機容量達380萬千瓦的設備將正式發電,對此,當地有官員表示了擔憂。“至今為止,750千伏輸電線路還沒有動工,到2010年10月能不能發電還是問題。”

最先進入瓜洲縣風力市場的甘肅中電酒泉風力發電有限公司這兩年嘗到了苦頭。廠長徐慶輝說,2008年他們虧損了1711萬元人民幣。由於限電,他們少發電7100多萬度,距離他們的任務2.3億度還有很大的距離。按照他們的招標電價,要發到2.6億度電才有利潤可言。

“不僅是酒泉,全中國的風力發電都存在電網輸送能力不足,有電送不出去的問題。”大唐甘肅發電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綜合管理部主任郝軍說。風可利用資源豐富的地區大都缺少水電和火電,線網建設程度低,而超過承載量會帶來危險。“只有限制風力發電的發電量。”

風電的年可發電時間大約在2300小時左右,而火電為5500小時左右,不可同日而語。不賺錢的生意沒人做。在風電虧本的情況下,還有眾多的電力公司蜂擁而上,自然有其緣由。“發改委現在絕對不會單獨批覆賺錢的火電企業。但是如果你建設風電,發改委允許配備相同容量的火電。”郝軍說。

不僅利潤小,風電在前期的投入也要遠遠高於火電。一個千瓦的風電投資為9000多元,而水電只需要6000元左右的投入,火電更小。這次招標通過的近20家風力發電公司每家的裝機容量大都在20萬千瓦,每家投入接近20億人民幣,據記者從大唐了解,公司至少要拿出總投資的20%,其他資金才可以從銀行貸款

面對鋼材漲價、金融危機,2008年中標的這十多家電力公司又獲得了優惠。根據增值稅抵扣政策,在未來的10-12年中,增值稅將被銀行拿走還債,之後地方才能徵收相應稅收。“我們地方就等這10-12年一過,就可以收稅了。”韓明文對未來充滿了希望,他說十年後瓜洲的地方財政不得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