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鼓

陶鼓

陶鼓,東營市歷史博物館館藏精品。1985年在山東省東營市廣饒縣五村遺址出土。新石器時代大汶口文化時期遺物,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

(圖)陶鼓陶鼓

陶鼓,東營市歷史博物館館藏精品。

出土

1985年山東省東營市廣饒縣五村遺址出土。新石器時代大汶口文化時期遺物,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

性狀

該器物為泥質紅陶,侈口,器身中部略細呈桶狀,下腹折收為小平底。口沿外均勻的飾有13個排列有序鞔鼓皮用的凸狀鈕,腹部及底飾有11個不均勻的直徑約0.7厘米的圓形出音孔。折棱處飾一周錐刺紋,器壁較厚,堅硬,全身施紅陶衣。高50.5、口徑27厘米。

考證

鼓是一種打擊樂器,在我國禮樂器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據《黃帝內傳》載:“黃帝制夔牛鼓八十面,一震十里。”由此推斷在原始社會中晚期就已經出現鼓。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鼓的種類也越來越多,有銅鼓、手鼓、花鼓、定音鼓等十多種。經專家考證,在廣饒縣發現的這件陶鼓,是目前我國發現最早的陶鼓。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