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龜

陵龜是一種藥材,相傳古城巴陵(今岳陽),風景名勝之地,產美酒,尤以藥酒—龜蛇酒最為有名。巴陵龜蛇酒,亦稱“仙酒”。

基本信息

動物介紹

陵龜夾蛇龜的一個別名.
夾蛇龜
【夾蛇龜的功效介紹】:
夾蛇龜 (《蜀本草》)
【異名】攝龜(《爾雅》),陵龜(《爾雅》郭璞注),蠳龜(《抱朴子》),鴦龜(陶弘景),呷蛇龜(《唐本草》),啖蛇龜(《食療本草》),克蛇龜(《浙江中藥手冊》),斷版龜(江蘇)。
【來源】為龜科動物夾蛇龜的全體。

動物形態

【動物形態】夾蛇龜體長圓形,背、腹均有堅硬的鱗甲;甲長約15厘米左右。
頭略呈矩圓形;頭頂光滑無鱗,黃綠色,頭側及眼後方有黑紋;鼓膜圓形,明顯。
吻端略尖,頜無齒,成角質緣;頸能伸縮。
背面鱗甲黑褐色,脊棱明顯;頂鱗甲狹小;脊鱗甲S枚,第2、3、4枚較大,第5枚呈扇形;肋鱗甲兩側各4枚;緣鱗甲每側11枚;肛鱗甲2枚。
腹甲長圓形,黑色,邊緣黃色;腹鱗甲12枚,前後兩半間有韌帶相連,能活動,使甲殼閉合。
尾尖短。
四肢背鱗,指、趾間具蹼,並均有鉤爪。
棲于山溪中。
分布浙江、江蘇、湖南、湖北。
本動物的肉(夾蛇龜肉),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夾蛇龜為閉殼龜的一種,我國廣東廣西尚產一種三棱閉殼龜,形狀相似,但背甲有三條縱棱,且肛角板後緣有凹陷為異。
【採集】春、夏、秋三季均可捕得。
【功用主治-夾蛇龜的功效】治骨勞,勞熱骨蒸,崩漏帶下,小兒囟門不合,久瘧,痔疾,瘰癧,喉蛾。
①《食療本草》:主女人漏下赤白崩中,小兒囟不合,破症瘕痃瘧,療五痔陰濁濕痹,女子陰隱瘡及骨節中寒熱,煮汁浴漬之。
②《浙江中藥手冊》:活血消腫。
單雙喉蛾,瘰癧惡瘡。
③治骨結核。
(江蘇)
【用法與用量】內服:酥炙或燒炭研末,1~2錢。
外用:煎湯浴漬或燒灰調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