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川崇安寺

兩院落之間為過殿,面闊5間,進深6椽,單檐歇山頂,為明代建築。 後院正殿為大雄寶殿,面闊5間,進深8椽,單檐懸項,亦為明代建築。 面闊5間,進深3間,重檐三滴水歇山頂,屋頂裝飾全部用琉璃構件。

陵川崇安寺 俗稱凌煙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陵川縣城西北隅之臥龍崗。創建年代無考,唐初名丈八佛寺,宋太平興國元年(976)賜名“崇安寺”,沿襲至今。現存規模為明代重修後形成。明洪武年間(1368—1398),即在該寺設僧會司(管理佛教僧眾的機構)。現存兩進院落。寺前有兩層平台,第2層平台之上為山門,是古代陵川境內規模最大的樓閣式建築。山門兩側為鐘鼓二樓,其間夾掖門二。鐘樓二樓均為重檐歇山頂,脊飾琉璃,頂復布瓦,檐部為琉璃剪邊。鐘樓內現懸掛宋崇寧元年(1102)所鑄鐵鐘一個,高約2米,直徑為1.6米,形制古樸。兩院落之間為過殿,面闊5間,進深6椽,單檐歇山頂,為明代建築。過殿兩側,原有東西二插花樓,東樓於20世紀40年代毀於戰火,現僅存西樓,亦為樓閣式建築。後院正殿為大雄寶殿,面闊5間,進深8椽,單檐懸項,亦為明代建築。後院各有東西配殿7間,兩廂各有東西配殿11間,為清代翻修之物。崇安寺山門,也稱古陵樓。面闊5間,進深3間,重檐三滴水歇山頂,屋頂裝飾全部用琉璃構件。上檐正中。懸掛牌匾一塊,書“古陵樓”三個大字。另有牌匾4塊,書“行山鍾秀”四個大字。山門明間為一石質門框,上刻北宋嘉祜辛丑年(1061)題記,當為宋代原構件。二樓之外出乎座,形成圍廊。圍廊上為一塔,上檐與平座之下,使用7鋪作斗棋,下檐使用5鋪作斗棋。所有斗棋的螞蚱頭上,多刻龍頭、象鼻,體現了明清建築的重要特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