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韡[南宋後期名臣、文學家]

陳韡[南宋後期名臣、文學家]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陳韡(wěi,1180年-1261年8月19日 ),字子華,號抑齋。 福州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南宋後期名臣、文學家。 陳韡為開禧元年(1205年)進士,師從葉適。嘉定十四年(1221年),應邀任淮東制置使賈涉的幕僚,參與抵禦金軍有功。紹定三年(1230年),出知南劍州,接連討平汀州、衢州、贛州等地叛亂。歷任知隆興府、沿江制置大使、兵部尚書、同知樞密院事、參知政事、湖南安撫大使、福建安撫大使等職。最終以守觀文殿學士之銜致仕。 景定二年(1261年),陳韡去世,年八十二。獲贈少師,諡號“忠肅”。《全宋詩》 、《全宋詞》 收錄有其作品。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效命兩淮

陳韡的父親陳孔碩,是大儒朱熹、呂祖謙的門人,官至秘閣修撰。陳韡將父親的恩蔭讓給弟弟陳韔。宋寧宗開禧元年(1205年),陳韡考中進士,他曾從學於“永嘉事功學派”的集大成者、名臣葉適。

嘉定六年(1213年),陳韡任湖口縣尉。

嘉定十四年(1221年),賈涉升任淮東制置使兼節制京東、河北兵馬,他大開幕府,徵辟陳韡為京東、河北節制司乾官( 掌均輸之官)。陳韡向賈涉獻處置忠義人的策略,主張在新復的山東、河北各地,仿效西漢趙充國留屯之策,而且分授疆域給忠義人,如在山東采“三分齊地,張林,李全各處其一,又其一以待有功者,以分其權”,河南首領“以三兩州歸附者與節度,一州者守其土”,忠義百姓都回到北方。之後,再以淮甸地區的閒田,仿照北宋韓琦訓練河北義勇的方法,“募民為兵”,提供他們田地並收少量的租賦,選擇當地豪族統率;青壯年的鹽民又另外組成一軍,以成為第二道藩籬。

嘉定十五年(1222年),宋軍在淮西擊退金軍,陳韡預計金軍一定轉而專攻安豐軍,並分兵牽制各郡,於是派卞整、張惠、李汝舟、范成進等人各自率軍屯駐廬州,以等待金軍。金將盧鼓捶剛剛在潼關獲勝,在此次南侵時,想乘著銳氣未喪而速戰速決。陳韡認為應該以對峙拖垮金軍,十日之內金軍一定會逃遁,屆時宋軍再設伏邀擊金軍,一定能夠獲勝。他又讓時青、夏全在金軍深入進攻時,乘虛領輕兵直搗其巢穴,這是“第一策”。之後,金軍果然進攻安豐軍,陳韡前往盱眙勞軍。改任淮東制置司幹辦公事。他再次前往盱眙會見鎮江都統劉琸,調集卞整、張惠、范成進、夏全各部採用之前定下的援助、搗虛的計策,於是取得了擊敗金軍的堂門之捷,生擒金朝的四駙馬。

其後,陳韡被調為將作監丞,又改拜太府寺丞,出任知真州、淮東提點刑獄。又加官直寶章閣,仍任提點刑獄兼知寶應州。再轉任宗正寺丞、權工部郎中及倉部員外郎等職。他入宮應答時,向宋理宗建議:“臣所說的夏、周、漢、唐幾位君主的事跡,像布德兆謀( 布施仁德、開始謀劃)、任用賢才、賞罰分明、處置藩鎮、不姑息縱容,天下的規摹沒有比這些更大的了。”又說:“人主所依靠來統御天下的,只不過是賞與罰罷了。”

閩中平盜

紹定二年(1229年)冬,閩中盜賊起事,知福州王居安委託陳韡提舉四方保甲,陳韡以家人去世為由推辭。轉運使陳汶、提舉常平史彌忠向朝廷告急,認為盜亂一定要陳韡才能平定。紹定三年(1230年),陳韡以寶章閣直學士之官被起復,出任知南劍州,兼任提舉汀州、邵武軍兵甲公事及福建路兵馬鈐轄。

陳韡將當地百姓中的丁壯登記組成一軍。沙縣失陷後,盜賊在高橋被忠勇軍擊敗,於是轉攻邵武軍,聲勢愈發壯大。當時有人認為應當招安而不應剿捕,陳韡反駁道:“開始時賊人只有上百人,官員招撫而不剿捕,把他們養到上千人,又養到上萬人,現在再一次豢養他們,將會達到無法計算的程度。只要求來淮西兵五千人,就能求得太平無事了。”理宗令陳韡兼任福建路招捕使。盜賊急攻汀州,淮西制置使曾式中調遣精兵三千五百人由泉州、漳州自小路進入汀州,在順昌擊敗盜賊。六月,各路宋軍會合,陳韡被加為福建路提點刑獄。七月,陳韡親自提兵至沙縣、順昌、將樂、清流、寧化等地督捕盜賊,大軍所向披靡。九月,陳韡分派各軍進討盜賊。十月,又削平盜賊五座營寨。十一月,宋軍再破盜賊興起的潭瓦磜,夷平其巢穴。十二月,陳韡誅殺汀州叛兵,招降連城的七十二座營寨。汀州全境叛亂平息。

紹定四年(1231年)正月,陳韡派部將擊破下瞿張原寨。二月,親自前往邵武軍督捕殘餘盜賊,其首領晏彪歸降,陳韡認為他是“力屈乃降”,最後仍將其誅殺。朝廷錄功,擢升陳韡為右文殿修撰,仍任提點刑獄、招捕使兼知建寧府。衢州盜賊汪徐、來二攻破常山、開化等縣,聲勢頗大。陳韡命淮西將領李大聲提兵七百人,出其不意,乘夜逼近其營寨。盜賊出寨迎戰,看見運算元旗,大驚道:“這是陳招捕( 陳韡)的部隊!”都大哭起來,李大聲趁勢急攻,衢州盜賊都被平定。

贛州定亂

紹定六年(1233年),陳韡升任寶章閣待制、知隆興府。贛州盜賊陳三槍號稱張魔王,據松梓山寨,出沒於江西、廣東之間,所到之處屠害百姓。陳韡所派去勸諭的使者,都被盜賊殺死。他因此認為盜賊都是因為貪官才被逼起事,於是上奏彈劾貪贓最為嚴重的兩位官員。又說:“寇盜遲遲未滅,是因為底下的官員欺騙、事權渙散導致的,如果決意出兵剷除,幾個月就能結束了。”十一月,理宗令陳韡節制江西、廣東、福建三路捕寇軍馬。他請求派部將劉師直扼守梅州、齊敏扼守循州,自己則率淮西兵及親兵直到盜賊大營。十二月,又兼任知贛州。

端平元年(1234年)正月,陳韡進官華文閣待制、江西安撫使。二月,他抵達贛州,先斬殺畏懼盜賊聲勢及搶掠百姓財貨的士兵。此時,齊敏、李大聲部討叛進展順利。三月,陳韡分兵守衛大石堡,截斷盜賊的糧道,以此攻破松梓山寨。陳三槍與其黨羽縋崖逃走。陳韡親自督命諸將,乘著春瘴還未出現,逼近松梓山。盜賊集中精兵下山迎戰,其部伍旗幟、服裝整齊鮮明。陳韡指揮步、騎兵配合夾擊,又縱火焚燒盜賊,宋軍攀崖進攻,盜賊大營化為灰燼。此役,宋軍共斬首一千五百級,擒獲叛將十二人,獲得被擄掠的婦女、牛馬及盜賊僭偽的服裝、器物各自數以百計。陳三槍中箭兵敗,最終於興寧就擒,在隆興府的集市上被處斬。

此次起事波及廣東、江西、福建三路的幾個州、六十多座營寨,至此全部被平定。理宗下詔褒獎陳韡,升授他為權( 暫任)工部侍郎,仍任知隆興府兼江西安撫使。旋即正式被授為工部侍郎,調任江東安撫使、知建康府兼行宮留守。

措置諸邊

端平二年(1235年),陳韡入朝奏事,理宗當面稱讚他平叛的功勞。陳韡叩首說道:“臣不才,徒有一片孤忠之心,仰仗陛下神威,暫且免於失敗罷了,有什麼功勞。”旋即升任權工部尚書,又為權刑部尚書、沿江制置大使,仍任江東安撫使、知建康府。受命往來巡視鄂州地段江面,措置防禦事宜。

端平三年(1236年),陳韡被加官寶謨閣學士。十月,理宗下詔,命他挑選猛將、精兵,根據輕重緩急,據守有利地形,阻扼要衝,以挫敗蒙古軍的奸謀。 次年,進升為煥章閣學士。

嘉熙四年(1240年),陳韡被任命為刑部尚書,他予以推辭。又被加為徽猷閣學士,改任知潭州、荊湖南路安撫使。

淳祐四年(1244年),陳韡獲召入朝,任兵部尚書,又調為禮部尚書兼翰林侍讀,同時任同修國史、實錄院同修撰。此後,再拜端明殿學士、同簽書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成為副相。不久,改任參知政事兼同知樞密院事。

淳祐七年(1247年),陳韡以知樞密院事之職出任湖南安撫大使兼知潭州。

退居逝世

淳祐九年(1249年),陳韡以觀文殿學士、福建安撫大使之職改知福州。他五次上奏推辭,獲準以舊職提舉洞霄宮,成為宮觀官。

開慶元年(1259年),因邊境危急,陳韡再次被召入朝,後以醴泉觀使兼侍讀之職致仕。

景定元年(1260年),陳韡第二次出任福建安撫大使兼知福州。之後,又提舉佑神觀,陳韡極力請退,理宗為其進官一階,準他以守觀文殿學士之銜致仕。

景定二年(1261年)七月二十二日(8月19日),陳韡去世,享年八十二歲( 《宋史》、《續資治通鑑》作八十三歲,此從劉克莊《忠肅陳觀文神道碑》)。理宗追贈他為少師,諡號“忠肅”。

個人作品

《全宋詩》錄陳韡的詩( 皆為七言律詩)四首、句一句。 《全宋詞》錄有其詞三首。

陳韡主要作品 
《初夏郊行》《武夷築精舍》《游武夷作(兩首)》《句》
《蘭陵王·角聲切》《臨江仙·陳守美任》《哨遍·陳抑齋乞致仕》

表格參考資料:

人物評價

李全:若有三五個陳制參,中原不足平也。 ( 《忠肅陳觀文神道碑》引)

趙昀:韡忠勤體國,計慮精審,身任討捕之責,江、閩、東廣,訖底寧輯。 ( 《 宋史 》引)

魏了翁:笏圍腰,書創屋,騎籠街。時賢白盡鬚髮,老子抑名齋。更取堂名淇綠。要把北山萬竹。一日倚雲栽。自處只如此,將相任時來。 ( 《 水調歌頭·建康留守陳尚書韡生日 》)

脫脫:徐榮叟父子兄弟皆為名臣,陳韡將帥才也,優於別之傑多矣。 ( 《 宋史 》)

親屬成員

輩分關係姓名簡介
家世曾祖父陳僖追贈太傅。
曾祖母黃氏封華國夫人。
祖父陳衡官至通直郎,追贈太傅。
祖母黃氏封婺國夫人。
父親陳孔碩官至秘閣修撰,追贈太師,學者稱其為“北山先生”。
母親 田氏封福國夫人。
同輩弟弟陳韔——
子輩兒子陳礱——
陳石——
陳和官至中散大夫。
孫輩孫子陳治
陳冶——
陳怡——

表格參考資料:

史料記載

《後村先生大全集·卷一百四十六·忠肅陳觀文神道碑》

《宋史·卷四百一十九·列傳第一百七十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