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望道故居

陳望道故居

陳望道故居位於義烏市城西街道分水塘村,故居是一幢建於清宣統年間的庭院建築。一進五開間,左右廂房各二間,開間前檐有天井,設有照牆。古居右角不遠處是陳家的柴屋。陳望道故居陳列著他的生平事跡、照片和部分珍貴書籍,是讓人們了解革命的絕好教材。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陳望道故居位於義烏市城西街道分水塘村。分水塘是義西夏演鄉的一個偏僻的小。周圍巒重疊,鄰著浦江縣。因這裡的水流分別流入義烏浦江,故稱分水塘。

故居歷史

陳望道故居陳望道故居
1891年1月18日,一位給中國的命運帶來直接影響的人物--著名的思想家、社會活動家、教育家、語言學家、共產黨創始人之一的陳望道就誕生在這個村子裡。

1919年,陳望道從日本留學回來,因提倡思想解放,被當局以“非孝”、“廢孔”和“共產”、“共妻”的罪名而遭查辦時,回到家鄉,並在這柴屋中首譯了《共產黨宣言》中譯本。

後來,柴屋焚於火中,而他翻譯的經典著作,卻為中國革命“盜取”了“天火”,照亮了革命者的道路。

1984年9月,陳望道故居被義烏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義烏市文物保護單位。

1996年4月被中共義烏市委公布為義烏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庭院結構

陳望道故居陳望道故居
陳望道故居是一幢建於清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間的前廊式天井院兩層磚木結構庭院。故居坐北朝南,呈“凹”字形布局,正室5間,前設開堂,左右廂房各兩間。南面山牆辟石庫大門,門前設照壁,正堂明間門口上方懸掛汪道涵題寫的“陳望道故居”匾額。

西廂房西面有柴房一間,據回憶,當年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就是在這間柴房中完成的。

故居於1998年8月進行了整體維修。占地面積約294平方米,現只開放正堂的3間,其餘還有私人居住。曾經翻譯《共產黨宣言》的柴房,因年久失修已倒塌。故居還開闢了陳望道生平介紹的展板。

人物簡介

陳望道陳望道
陳望道(1891.01.18-1977.10.29),中國教育家、修辭學家、語言學家。原名參一,筆名陳佛突、陳雪帆、南山、張華、一介、焦風、曉風、龍貢公等。浙江省義烏人。1891年1月18日(清光緒十六年農曆臘月初九)出生於農民家庭,早年畢業於金華中學,曾赴日本留學學習文學、哲學、法律等並閱讀馬克思主義書籍。撰寫了《漫談“馬氏文通”》等論文和《修辭學發凡》等專著。

1977年,他在病榻上完成了他最後一部著作《文法簡論》(1978)的定稿工作。這本書共分7章,其中不少地方是30年代末40年代初一些見解的進一步發揮。書中對詞類問題用了較多的筆墨,既講了詞類區分的依據,又講了漢語的詞類系統。他把漢語的實詞分為體詞、用詞、點詞、副詞4大類。體詞包括名詞、代詞;用詞包括動詞、形容詞、斷詞、衡詞;點詞包括數詞、指詞;加上副詞,合為9類。虛詞包括介詞、連詞、助詞3類。在實詞、虛詞之外另立感詞一類,總計13類。句法部分講得比較簡單,他把複合謂語分為並列、順遞、接合、提帶4種。這本書是他繼《修辭學發凡》之後又一部重要的學術著作。

此外,他還有許多篇論文。他的論著均已收入四卷本《陳望道文集》中或依專題而分別收入《陳望道語文論集》《陳望道修辭論集》等當中。陳望道曾任上海大學、復旦大學、安徽大學、廣西大學等高校教授。

1977年10月29日,陳望道不幸逝世,享年86歲。1980年1月23日,中共上海市委組織部根據黨中央的指示精神,在上海市革命公墓隆重舉行了為陳望道同志骨灰盒覆蓋黨旗儀式。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