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少梅西園雅集圖

陳少梅西園雅集圖

《陳少梅西園雅集圖》是陳少梅於1945年所畫的一幅畫。

基本信息

簡介

“高土雅集”是中國畫中的傳統題材。本幅作品典故出自宋代米芾所撰《西園雅集圖記》一文。在米芾《寶晉英光集》中,記述了蘇軾、王詵、米芾、黃庭堅、秦觀、劉巨濟等著名詩人、文學家、書法家、畫家在駙馬都尉王詵府中西園聚會的情景。與會的著名畫家李公麟將此次盛會描繪下來,名為《西園雅集圖》。米芾則以文字形式將人物姓名、衣冠、坐臥、神態及周圍清幽曠遠的環境一一記錄。所涉及人物有蘇東坡、王詵、米芾、黃庭堅等,凡十有六人,他們各以佳文妙墨、博學好古、廣識多聞而聞名。其雄豪絕俗之姿、高僧羽流之傑,在米芾文中均有生動的記錄。此後,“西園雅集”便成為繪畫史上常見的題材。

此圖為陳少梅1945年所作,為其早年手筆中的精品力作。他將這一具有情節性的文人雅集,以精湛的筆墨和生動的形象加以詮釋,把繪畫的意象美充分地展現出來。畫中共21人,被有機地分為五組,按景物分布的不同,錯落有致地安插其間。首先進入人們視線的是靠近畫面下部的一組人物。孤松盤郎,下有幾個人。烏帽道服、執筆而書的是蘇東坡,坐觀者為駙馬都尉王詵,倚椅而視者為李端叔,扶方桌對面弓背佇立者是蔡天啟。另有兩名侍女,乃王剖即之家姬,雲鬟翠飾,風韻嫻雅,站立一旁。另一組人物在湖石旁,芭蕉掩映。几案之上,陳設古器、瑤琴。披巾據橫卷作畫者為李公麟。坐於几案旁,右手倚案、左手執卷而觀者為蘇子由。道巾素衣、靜而俯視者為鄭靜老。跪而觀畫者為張文潛和晁無咎。手持團扇而諦視者為黃魯直。有一童子執壽杖遠遠佇立。再往上觀,有兩人坐於盤限古檜下,撥阮者為陳碧虛,幅巾素衣、袖手側聽者為秦少游。溪岸對過,唐巾朱衣、昂首題石者為米元章。袖手仰觀者為王仲至。一鬅頭書童,捧古硯而侍立於側。再往上觀,有一小橋,溪岸深處,翠竹環繞,濃陰茂密,兩人對坐於清流激湍的小溪之畔。著袈裟而坐蒲團說無生論者為圓通大師,對面皂冠褐衣諦聽者為劉巨濟,一仆童恭手侍立。水流潺諼,風竹相語,草木自馨。人間清曠之樂不過如此。

作者以“之”字形曲水分割畫面。水流時隱時現,藏露結合,既引緬觀者視線,又使畫中景物有機聯繫。畫面布局既緊湊又開闊,既有鋪陳又有取捨,烘托出—種曲徑通幽的意境氛圍。背景樹石,或淺絳,或青綠,著色古雅。泉石、花竹、草木,皆曼妙動人。人物毫髮畢現,各肖其形,無些許市井塵埃氣。在這裡,作者將山水畫與人物畫完美地結合在—起,林泉高致,盡顯無遺,非凡筆可及。

中國傳統山水畫主要有兩種風掐特色和表現技法。明代董其昌在《畫禪室隨筆·畫源》中講道:“禪家有南北二宗,唐時始分。畫之南北二宗,亦唐時始分也,但其人非南北耳。北宗則李思訓父子,著色山水,流傳而為韓斡、趙伯駒、伯驌,以至馬夏輩。南宗則王摩詰,始用渲淡,一變勾斫之法。其傳為張璨、荊、關、郭忠恕、董、巨、米家父子,以至元之四家,亦如六詛之後有馬駒雲門,臨濟兒孫之勝。而北宗微矣。”這—觀點帶有—定的崇南抑北的傾向。此說一出,四海風從,致使北派山水幾乎無人間津。至民國初,由金城等發起的中國畫學研究會及湖社在“精研古法,博採新知”的宗旨下,才使得北宗畫法重又振興。陳少梅傾心北宗山水,畫法遠師李唐、郭熙、劉松年、馬遠、夏圭,近師周臣、唐寅、仇英。其山石皴法,或斧劈或彈渦,或鬼范大學面或刮鐵,如刀劈斧斫。他以小筆畫大畫,筆墨爽利穎銳,不板不滑,嚴謹中見超逸;用筆圓熟靈動,靈活多變,轉換自然,變化中求統一。此圖中,無論是高士還是仕女,均盡態極妍,曲盡其妙,得仇實父之遺韻。其人物形象、服飾無—雷同,衣著色調冷暖不一,變化自然,素雅清淡。近景處一仕女,著朱紅色古艷上衣,提點畫面精神。款識字學元代倪瓚,又有魏晉人風骨。整幅作品,畫意相生,有著觀畫如讀文,“畫是無聲詩,詩乃無聲畫”之感,但又不是對米芾文章的圖解,而是給人“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的審美感受。

陳少梅(1909—1954),名雲彰,湖南衡山人。自幼隨父學習書畫、詩文。15歲人中國畫學研究會,為金北樓入室弟子。17歲加入湖社畫會,22歲主持湖社天津分會,後在天津從事書畫創作和教學活動。有《陳少梅畫選》、《陳少梅人物》、《陳少梅畫集》行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