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店林場

林分類型:在森林資源中,天然林面積3386公頃,總蓄積308700立方米,分別占森林面積、蓄積的65.8﹪和71.2﹪。 人工林面積1759公頃,蓄積124720立方米,分別占森林面積、蓄積的34.1﹪和 其餘為用材林,面積4596公頃,蓄積433420立方米。

地理位置與行政區劃

林場位於海倫市區東北部40公里處,地理坐標為東經127 º10′— 127 º26′45″,北緯47º33′—47º40′25″。東、西與紅光農場相鄰,南隔扎音河與綏稜縣相望,北臨扎音河與海倫農場相望,東與東方紅水庫相距14公里。

自然地理概況

山脈:林場地處小興安嶺西坡余脈,施業區內林農交錯,以4條丘陵漫崗相隔組成,山脈間隔是紅光農場大片耕地,形如:“四指 ”,海拔高度213—295米。
水系:屬松花江水系,東方紅水庫源頭扎音河流經林場,呼蘭河支流克音河發源於林場,境內有新曙光、紅光2座小型水庫。
氣候: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春季多風少雨,夏季高溫高濕,秋季降溫急劇,冬季乾燥寒冷。年平均氣溫2℃,年日照時數2328小時左右,無霜期120天左右。
土壤:為暗棕壤和草甸土,土壤分布隨地勢升高而變化,從低到高分布的土壤順序為沼澤泥炭土——草甸土——草甸暗棕壤——暗棕壤。
植被:主要喬木有紅松、落葉松、樟子松、魚鱗松、榆、樺、柞、楊等,灌木主要有榛子、野刺玫等,草本植物有400餘種。其中,中草藥有黨參、山參、刺五加、五味子等;山野菜主要有蕨菜、薇菜、老山芹等;藤本類有山葡萄等;菌類有草蘑、木耳、榛蘑、榆黃蘑等。
野生動物:主要有狼、狍子、山雞、野鴨、林蛙、狐狸、獾、野豬、猞猁,梅花鹿、馬鹿、黑熊等。

社會經濟狀況

現有職工211人,其中幹部33人,技術人員5人。占地550畝的省級種子園、苗圃、木材加工廠。固定資產130餘萬元。年產值200萬元,利潤3萬元。林楊人口1200餘人。

森林資源狀況

森林資源概況:施業區總面積9596公頃,林業用地面積8745公頃,其中有林面積5145公頃,灌木林地9公頃,未成林造林地246公頃,無林地3319公頃,苗圃26公頃。森林總蓄積量436470立方米(散生蓄積3050立方米)。
林分類型:在森林資源中,天然林面積3386公頃,總蓄積308700立方米,分別占森林面積、蓄積的65.8﹪和71.2﹪。主要林分類型有闊葉混交林面積1739公頃,蓄積177750立方米,占天然林面積、蓄積的51.3﹪ 和57.5﹪;軟混、山楊、白樺面積1647公頃,蓄積130950立方米,分別占天然林面積、蓄積的48.7﹪和 42.5﹪。
人工林面積1759公頃,蓄積124720立方米,分別占森林面積、蓄積的34.1﹪和 28.8﹪。主要林分類型有紅松林面積547公頃,蓄積65480立方米,分別占人工林面積、蓄積的31﹪和52.5﹪;落葉松林、樟子松林、水曲柳林面積1212公頃,蓄積59240立方米,分別占人工林面積、蓄積的69﹪和47.5﹪。
林種結構:施業區森林分用材林和特殊用途林2種,其中特殊用途林540公頃,包括落葉松母樹林、紅松母樹林、水曲柳母樹林(紅松母樹林於80年代中期開始結實,落葉松母樹林於2001年結實)。除此之外,天然的黃鳳梨在天然林中均有生長。其餘為用材林,面積4596公頃,蓄積433420立方米。
齡組結構:在用材林中,幼齡林面積946公頃,蓄積17160立方米,占用材林面積、蓄積的20.7﹪和4.6﹪;中齡林面積644公頃,蓄積31320立方米,分別占用材林面積、蓄積的14﹪和8.5﹪;近熟林面積316公頃,蓄積是31600立方米,分別占用材林面積、蓄積的6.9﹪和8.5﹪;成熟林面積2102公頃,蓄積220420立方米,分別占用材林面積、蓄積的46﹪和60﹪;過熟林面積545公頃,蓄積是67440立方米,分別占用材林面積、蓄積的11.9﹪和18.3﹪。

林業生產建設情況

林場始建於1955年, 47年來共生產商品材24萬立方米。年生產木材4000立方米,完成中、幼齡林撫育2.3萬畝,荒地造林1.4萬畝。種苗基地面積26公頃,每年新播和換床苗500萬株以上。省級種子園占地40公頃,園中落葉松母樹林枝繁葉茂,平均胸經已達20公分以上,已於2001年開始結實。
農田1000公頃,年產大豆200萬公斤;小水庫13座,養各種淡水魚400餘萬尾;2002年開始養河蟹100多萬隻;利用草原養黃牛400餘頭,養綿羊、山羊300隻。
木材加工廠已生產旅遊專用方便桌4100套(每套4件)全部出口瑞典等北歐國家,年創產值73萬餘元,利潤4萬元;年生產圓棒80萬根,產值13萬元,利潤4萬元左右。固定資產43萬元。擁有帶鋸,沙光機等在內的大、中、小型機械22台(套、件),烘乾室4座,烘乾能力每次70立方米左右。
林場公用建築全部實現磚瓦化,民用建築磚瓦化面積現突破1萬平方米,每年以500平方米遞增,有60﹪的職工住進寬敞明亮的住房。林場安上了有線(加密)電視、自來水,用上了電腦。現有各種車輛近180台(輛),電話140餘部,移動通訊信號塔1座。省級公路四通八達,交通便利,每天早、午、晚若干車次的大型客車穿梭往來於市區與周邊縣鎮。

發展方向

林場在今後的發展上,一是通過分類經營區劃界定,把以發揮生態效益為主要目的的森林劃分為生態公益林,科學經營,追求最大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把發揮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為主要目的的森林劃分為商品林和特殊用途林,對商品林加大管護力度,提高林地生產力,培植後備森林資源。對特殊用途林,如紅松母樹林、落葉松母樹林、水曲柳母樹林加大病蟲害防治力度,增加母樹林的結實量,為培育苗木提供種源。二是依託林場屬淺山區的地緣和林區小氣候的優勢條件,種植業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根據地塊不同,變單一的大豆種植為多元化、高附加值的經濟作物的種值。如中藥材和其它市場對路的經濟作物。

發展項目

利用木材加工廠現有的機械設備和出口態勢良好的契機,上新產品刨光材,年生產量600立方米,產值162萬元,利潤15萬元;拼板年生產成品200立方米,產值20萬元,利潤3.5萬元;把苗木基地建成除培育各種苗木外,還集種植與加工黃花菜、刺嫩芽的綜合型基地。
林場場長:朱 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