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天華[近代革命家]

陳天華[近代革命家]

陳天華陳天華(1875-1905)字星台,別號思想。湖南新化人,革命家。清末資產階級革命派出色的宣傳家,字星台,亦字過庭,別號思黃,湖南新化人,葬於長沙嶽麓山。早年就學長沙嶽麓書院,1903年留學日本,參與組織拒俄義勇隊和國民教育會,從事反清活動。陳天華是清新化縣知方團(今榮華鄉)人。母早逝,父為塾師,幼從父識讀,因家境貧寒,乃營小賣以補濟,然堅持好學不輟。常向人借閱史籍之類書籍,尤喜讀傳奇小說,亦愛民間說唱彈詞。1904年與黃興、宋教仁等在長沙創立華興會,策劃武裝起義,事泄逃亡日本。1905年12月8日,陳天華在日本東京大森海灣投海自殺,抗議日本文部省頒布的《取締清國留日學生規則》。陳天華決心以一死抗議日本,喚醒同胞。他揮筆寫下《絕命書》。12月8日晨,陳天華蹈海,年僅30歲。

基本信息

生平簡介

陳天華陳天華與華興會領導人合影
陳天華幼時替人放牛,或為小販。15歲入蒙塾,尤喜民間彈詞小說。1896年,隨家遷新化縣城居住,任以小販維持生活。後得族人幫助,入資江書院學習。不久考入提倡新學的新化求實學堂。1903年由該學堂資送留學日本,入東京弘文學院學習。鏇參與創辦《遊學譯編》《新湖南》。同年4月,寫血書抗議沙俄侵占東三省,並參與發起拒俄義勇隊(後易名為“軍國民教育會”),被委為“運動員”。同年冬,回國策動武裝起義,作《猛回頭》、《警世鐘》等書,用極其通俗的語言宣傳反清思想,主張反對帝國主義、推翻“洋人的朝廷”、建立民主共和國,影響深廣。1904年2月,隨同黃興、宋教仁等在長沙創立華興會,參與謀劃在湖南舉行武裝起義。曾往江西遊說防營統領回響起義,並與劉揆一等從事聯絡會黨首領馬福益的活動。事泄,逃往日本。1905年在日本東京與宋教仁等創辦《二十世紀之支那》雜誌,參加組建中國同盟會,被舉為會章起草員,並參與《革命方略》的擬定工作。 《民報》創刊,任撰述員。同年11月日本政府文部省頒布《取締清國留
陳天華陳天華
日學生規則》,即奮起反對,並於12月8日在東京大森海灣蹈海自殺,欲以死激勵國人覺醒。時年30歲。臨死前,留下《絕命辭》,勉勵人們“去絕非行,共講愛國”,並留有給留日學生總會的一封信,希望堅持鬥爭。生平遺著收入《陳天華集》

光緒二十一年(1895),陳天華隨父遷居縣城,仍以提籃叫賣為生。後經族人周濟,入資江書院讀書,刻苦博覽二十四史。二十四年,考人新化實學堂,深受維新思想影響,倡辦不纏足會,成為變法運動的擁護者。二十六年春,考入省城嶽麓書院,成績名列前茅。其時,蒞湘某令識其才,欲以女妻之,陳效法漢時霍去病“匈奴未滅,無以家為”,乃婉言謝絕,說:“國不安,吾不娶”(直至蹈海報國之時,終身未娶)。次年轉入求實書院。光緒二十九年(1903)初,入省城師範館。是年春,獲官費留學日本東京弘文學院師範科。不久,逢沙俄企圖侵占東北三省,引發拒俄運動,祖國正處主權淪喪境況,陳破手血書寄示湖南各學堂。

陳天華陳天華故居
1905年加入同盟會,任《民報》編輯,以通俗的說唱體著《警世鐘》、《勐回頭》、《獅子吼》等文,宣傳革命思想,影響“較之章太炎《駁康有為政見書》及鄒容《革命軍》,有過之,無不及”(馮自由《革命逸史》)。1905年12月在東京參加反對日本《取締清韓留日學生規則》的活動,留下《絕命書》五千言,勉勵同學“堅韌奉公,力學愛國”;並致留日學生總會一信,請求援助。1905年12月8日晨,在日本大森灣投海自盡。1905年12月25日,黃興為《絕命書》作跋,孫中山稱讚其為“熱心血性的革命黨”。其作品經後人收集、整理,有《陳天華集》。

湖南巡撫趙爾巽亦為感動,親臨各學堂宣讀,並刊登於官報,還飭令各府、州、縣開設武備講習所,使湖南全省拒俄運動士氣更加高漲。陳天華在日本積極參與組織拒俄義勇隊和軍國民教育會。還“日作書報以警世”。同年,先後撰寫《勐回頭》《警世鐘》兩書,以血淚之聲,深刻揭露帝國主義列強侵略中國和清廷賣國投降的種種罪行,風行於世,影響甚大。次年初,回到長沙,參與組織華興會,與黃興等密謀準備長沙起義,事泄未成,又被迫流亡日本,入東京法政大學。此時,陳結識孫中山。

歷史背景

陳天華陳天華紀念碑
陳天華所處時代的中國,是一個被列強瓜分、凌辱、被排除在世界主流話語權之外的三流國家,國家將亡是一個懸在無數覺醒的中國青年心中的首要命題。這些熱血青年的背後,是三億多留著辮子的人群——這是怎樣的人群呢?余世存先生曾在他的《破碎》一文中這樣描述這群人:

“中國人民,像拋灑在東方大陸上的無數種子,生根、發芽,他們在關中大地治河,在北方邊陲的群山之巔築建萬里長城,在五嶺蠻荒之地開闢草萊。他們跟傳統文明的其他國家的人民一樣,以自我犧牲的勞作和牛馬一樣的苦役為上流社會效勞……他們像螞蟻、像芽蟲、像蜜蜂,機械地活著,悲慘地死去。他們就像生物學上毫無質量可言的生物群,他們只能以數量保種取勝,以供文明不斷地盤剝、殺戮。

這是中國人民的奇觀,自古及今,它都算人類世界最龐大的基因種群,但這個種群卻以最卑微的姿態生活。它的個體成員要么加入上流的吃人宴席,要么被吃,要么離群索居,或者成為化外之民,一經化外,它的個體成員就為夷為狄。就是說,中國的個體成員從未成為自己,成為文明的人格。中國這個種群,中國人民,似乎是為了一種奇特的目的而犧牲自己的。”

余世存先生的這段話從文學的絕度深刻的反映出陳天華在當時所處的歷史背景,中國人民當時處於半甦醒階段,陳天華的作品和他的死直接把中國人民從甘願做奴隸的心理中解放出來了。

光榮就義

陳天華陳天華和姚宏業合墓
1905年12月8日,陳天華在日本東京大森海灣投海自殺,抗議日本文部省頒布的《取締清國留日學生規則》。陳天華決心以一死抗議日本,喚醒同胞。他揮筆寫下《絕命書》。12月8日晨,陳天華蹈海,年僅30歲。

陳天華是湖南省新化縣人。1903年赴日本留學,同年4月,寫血書抗議俄國侵占中國東北三省,並參加留日中國學生組織的拒俄義勇隊,作《猛回頭》《警世鐘》等書。1904年回國,同黃興宋教仁在長沙創立華興會,準備在湖南發動武裝起義,事泄逃亡日本。1905年8月,參加組建中國同盟會,任機關報《民報》撰述員

自殺後,留下《絕命書》萬餘言,鼓勵人們“去絕非行,共講愛國”。有《陳天華集》。1906年7月11日,長沙學生與各界數萬人,為陳天華舉行公葬。

自殺原因

陳天華陳天華(雕塑)
1、當時清朝政府為了挽回國衰民窮的頹勢,派出了大量青年留學美國、歐洲和日本學習先進技術,其中以留學日本最多。對清朝政府的未來,美國當時駐上海領事館領事曾指出有兩條路:一條是改革,美國可以為之培養出一大批審時度勢的改革家;另一條是革命,日本正在為顛覆清朝培養暴力革命家。

2、正是為了撲滅在日本留學生中越來越高漲的暴力推翻清朝政府的革命火焰,1905年11月2日,清朝政府勾結日本政府文部省發表了一個嚴格管束中國留學生的規則,就是《清國留學生取締規則》。這個規則有很多內容,主要有三條,第一是中國留學生一定要在清朝政府駐日公使和日本學堂登記,留學生的活動、到哪裡去都得要登記;第二通信要登記,給國內給朋友寫信都必須登記;第三不準住到別的地方去,只能住在留學生學校的宿舍。

3、這個規則一出台,就引起了廣大留日學生的抗議,但是在該如何具體應對這場鬥爭的方式上,留學生們出現了嚴重分歧。一派以秋瑾和宋教仁為代表,主張全體同學罷學回國;一派以汪兆銘胡漢民為代表,主張忍辱負重留在日本繼續求學,兩派發生了激烈爭吵,甚至到了水火不相融的地步,以至最後留日學生總會的幹事們不想承擔責任,紛紛辭職不幹了。

4、這種情況讓日本報紙很是幸災樂禍,描述中國留學生是“烏合之眾”,1905年12月7號的《朝日新聞》甚至乾脆說中國留學生是“放縱卑劣”的一群,挖苦中國人缺乏團結力,而陳天華就是在看了這張報紙後的當夜,連夜手書了一封被後世人稱為“絕命辭”的信,第二天就赴海而死。

毫無疑問,陳天華是在羞憤中死去的。這種羞憤不是針對挖苦輕視中國人的日本人,也不是針對喪權辱國的清朝政府,而是針對“求利祿不居責任”的中國留學生和甘當奴隸麻木的祖國同胞。天華之死不是為了抗議任何勢力,也不是為了證明自己是一個輕視生命的英雄,他用自己的生命試圖換來兩個目的的實現:一是告訴人們,特別是幾千來信奉“好死不如賴活著”的中國民眾一件事——在這個世界上,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二是用自己的死讓每一個中國人在羞憤中意識到我們族人的缺陷與陋習,督促、勸戒、警醒中國國人務必正視這些缺陷與陋習並加以改變。一句話,陳天華因中國國人之陋而死,他是死給我們自己人看的。

相關作品

陳天華的文章,旨在揭露帝國主義侵略,痛斥清朝政府是“洋人朝廷”。認為“革命者救世救人之聖藥也”,力主拿起武器,號召“手執鋼刀九十九,殺盡仇人方罷手”。在《猛回頭》、《警世鐘》里,大聲疾呼“改條約,復政權,完全獨立;雪國恥,驅外族,復我冠裳”;高呼“萬眾直前,殺那洋鬼子,殺那投降洋鬼子的二毛子”,“推翻‘洋人的朝廷’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國”。

陳天華陳天華作品
《猛回頭》序

俺也曾,灑了幾點國民淚;俺也曾,受了幾
日文明氣;俺也曾,拔了一段殺人機;代同胞願
把頭顱碎。俺本是如來座下現身說法的金光遊戲,
為甚么有這兒女妻奴迷?俺真三昧,到於今始悟
通靈地。走遍天涯,哭遍天涯,願尋看一個同聲
氣。拿鼓板兒,弦索兒,在亞洲大陸清涼山下,
喝幾曲文明戲。

《絕命書》精選

苦呀!苦呀!苦呀!我們同胞辛苦所積的銀錢產業,一齊要被洋人奪去;我們同胞恩愛的妻兒老小,活活要被洋人拆散;男男女女們,父子兄弟們,夫妻兒女們,都要受那洋人的斬殺姦淫。我們同胞的生路,將從此停止;我們同胞的後代,將永遠斷絕。槍林炮雨,是我們同胞的送終場;黑牢暗獄,是我們同胞的安身所。大好江山,變做了犬羊的世界;神明貴種,淪落為最下的奴才。唉!好不傷心呀!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