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良[富士康國際控股公司董事長]

陳偉良[富士康國際控股公司董事長]

富士康國際控股公司(FIH)董事長(1950年-),出生於香港,七歲移民美國,賓州大學畢業,擁有經濟學與法學雙學位,目前為富士康國際控股公司(FIH)董事長兼行政總裁。

基本信息

江蘇振達鋼管集團董事長

陳偉良 ,他是一個企業家。在他的辦公桌上,在他的名片上,都鐫刻和書寫著這樣一句話:“人生最大的快樂莫過於奮進”。作為座右銘,陳偉良一直以此激勵自勉。十多年艱苦創業風雨征程,在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的大潮中,他帶領振達集團的全體員工團結拼搏,敢為人先,超越自我,勇立潮。2007年振達集團共完成多種規格型號的特種鋼管67萬噸,實現銷售收入41.5億元,分別同比增長55%和66%。無縫鋼管產量在全國民營企業中排名第一,在全行業排名第六。2008年國家巨觀調控的力度依然趨緊,各種原輔材料的價格上漲過快,企業的利潤空間變小,這些困難因素都是不爭的現實。但在春節前2月4日召開的振達集團一屆三次職工代表大會,陳偉良激勵大家:只有科學發展、最佳化發展、加快發展,才能克服前進中的矛盾和困難。2008年的目標,產量要突破80萬噸,總銷售收入要突破60億元。振達在前進的道路上永遠是向前,向前,向前!陳偉良就是以這種永不滿足,超越自我,奮發進取的精神,在楊市社區建有分公司,在江蘇淮安,在湖北黃岡實施了跨地區的橫向協作,投資拓展,努力把企業做大做強。在十多年來企業不斷發展壯大的實踐中,陳偉良悟出了一個真諦:科技創新是企業發展的靈魂。基於這種具有前瞻性的戰略抉擇,振達集團投資8000餘萬元,建造20層的科技研發中心,誓定於今年北京奧運會開幕的當天8月8日竣工剪彩。並會同中國鋼鐵研究總院在科技研發中心建辦國家級的實驗室,對集團所生產的各類產品進行材質的金相分析、理化分析、化學分析、機械性能檢測,對國際同類產品進行工藝、質量、成本等全方位的對比,確保出口產品的質量信得過,過得硬,在國際市場上叫響振達品牌。另外,進行新產品的開發研製,不斷提高振達產品在國內外市場上的占有率和產品附加值,引領企業又好又快發展。振達集團的成功之處還在於鑄就眾志成城團隊精神、建立健全現代化企業管理制度和實施人性化的管理。自辦“振達鋼管”企業報,利用企業文化園地部署目標任務,交流工作經驗,發布各類信息,評選優秀員工,弘揚企業精神。2007年振達集團花資1000餘萬元,在梅涇村商貿區購買了一幢商住樓,為當地的困難職工、外地職工中的優秀人才、招賢納才的工程技術人員和大學生免費提供每戶二室一廳的公寓房;對企業做出突出貢獻的工程技術人員、車間主任、銷售人員,不管在哪個部門哪個崗位,不管是本地的外地的,只要你為企業做出突出貢獻,經過評選確定,每人獎勵轎車一輛,目前振達集團獎勵給員工的轎車已累計超過100輛;2007年集團員工的年均收入達2.8萬元……他們凝聚在振達的旗幟下,齊心協力共創著更加美好的未來。
陳偉良陳偉良

陳偉良,他又是一個慈善家。當我們專訪陳偉良的時候,他顯得很低調、很謙遜,希望對他個人不要張揚。但從他簡短的話語中,折射出他身上的一種質樸、一種奉獻、一種精神、一種責任。“要稱得上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企業家,必定也是一個慈善家。”——陳偉良如是說。在這次進行的“藍天下的關愛”慈善捐款活動中,振達集團捐款200萬元,在全鎮起到了帶頭作用。陳偉良不僅是振達集團的董事長,還兼任無錫市北塘區劉潭社區的黨總支書記。他走馬上任就發動了振達鋼管、振達電器、振達大酒店等企業捐資640萬元建立了劉潭社區愛心基金會,其中陳偉良名下的振達鋼管就捐資了320萬元。今年春節期間陳偉良還帶領社區的領導來到社區90歲以上的老人家中進行慰問,還特地到107歲的朱榮仙和101歲的張菊娣兩位百歲老人家中拜年,送去了蛋糕和慰問金,並祝老壽星們晚年生活像蛋糕一樣甜甜蜜蜜,幸福安康。兩位百歲壽星激動萬分,幸福的笑容感染了在場所有的人們。振達鋼管集團坐落在梅涇村,梅涇村委為振達集團的投資興業做了大量的服務,營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村企關係十分融洽。振達集團也為梅涇村照顧性地安排勞動力70餘人。梅涇村造橋鋪路、創建工作、建造梅涇休閒中心,以及石塘灣國中校董會成立等等,這些社會性的公益事業陳偉良都樂意慷慨解囊,鼎力相助,聊表心意。陳偉良無論在老家北塘劉潭社區,還是在振達集團地處的梅涇村委,老百姓有急事難事,只要尋到陳偉良,他總是幫助解決,有求必應。“我俚格陳書記真正好得,像個觀音菩薩。”——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這就是老百姓對陳偉良的口碑。陳偉良今年又當選了無錫市新一屆政協委員,“多一個職務,就多一份責任,僅此而已。”陳偉良平淡地說。
在我們結束對陳偉良的專訪的時候,陳偉良對企業和“財富”作了一段精彩的解說:“企業不是我個人的,是全體員工的,是社會的。企業存在於社會,不在真空里。企業的發展得到各級政府和社會方方面面的關照和支持,企業發展以後當然應該回報於社會,這是一種責任,是責無旁貸的。企業家不僅要千方百計地為社會創造物質財富,也應該為社會創造更多的精神財富。以企業家的品德、行為、精神、人格魅力去影響周圍的人,去推動社會的文明與進步,在尚德勵新構建和諧的當今,顯得尤為重要。”
1.富士康國際控股公司(FIH)董事長
(1950年-),出生於香港,七歲移民美國,賓州大學畢業,擁有經濟學與法學雙學位,目前為富士康國際控股公司(FIH)董事長兼行政總裁。
陳偉良先生生平
業務員出身,先後在Commodore Electronics與Atari任職。2000年7月進入鴻海,任鴻海美國光通訊公司財務長一職,執行光通訊“鳳凰計畫”,後任採購長。2005年富士康國際控股公司(FIH)成為鴻海集團旗下首家成功赴海外掛牌的子公司。陳偉良則積極經營與諾基亞的關係,甚至舉家搬到芬蘭,不斷接觸諾基亞總部高層,成功取得諾基亞大量的訂單,2006年富士康市值已逼近一千億港幣。陳偉良因此成為富士康國際控股公司(FIH)董事長兼行政總裁。陳偉良年薪超過一千二百萬元港幣(約合新台幣四千八百萬元),是鴻海集團最高薪的職員,握有富士康約二百四十萬股。

2.中山大學教授(圖)

簡介

職 稱:中山大學教授系
附屬第二醫院口腔頜面外科主任醫師
職 務:中山大學顱頜面外科中心副主任
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口腔頜面外科主任

學術兼職

國際口腔頜面外科協會會員
國際口腔癌協會會員
美國現代科學進步協會會員
中華口腔頜面外科專業委員會脈管疾病學組成員
廣東省口腔醫學會理事
國際著名雜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Oral Oncology和World Journal of Surgical Oncology,國內著名雜誌Chinese Journal of Dental Research、中國口腔頜面外科雜誌中山大學學報(醫科版)等的審稿專家

教育背景

1.1983年中山醫科大學口腔醫學系畢業
2.1987年中山醫科大學高級英語班培訓
3.1998年美國加州大學(UCLA)客座教授在美研修口腔頜面外科
4. 2003年在澳大利亞皇家兒童醫院研修顱頜面外科
5. 2005年中山大學嶺南(大學)學院高級工商管理班畢業,獲h-EMBA學位

國際學術交流

1.1994年香港國際唇齶裂會議作學術報告
2.2003年澳大利亞墨爾本國際口腔癌學術會議作學術報告
3.2005年希臘雅典國際口腔癌學術會議作學術報告
4. 2005年赴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洛杉磯分校和史丹福大學調研醫藥衛生管理及學術流
5. 2007年荷蘭阿姆斯特丹國際口腔癌學術會議作學術報告

工作單位及經歷

自1983年中山醫科大學口腔醫學系畢業以來一直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口腔頜面外科從事醫療、教學和科研工作。1990年晉升為講師,主治醫師;1995年破格晉升為副主任醫師,1996年轉評為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2000年晉升教授,主任醫師。1994年至1997年任口腔科副主任,1997年至2000年任口腔科主任,2001年至2003年任中山大學顱頜面外科中心副主任兼中山二院南院副院長。2005年至今任中山大學顱頜面外科中心副主任兼附屬第二醫院口腔頜面外科主任。

教學任務

1. 1998年至2006年主講《口腔頜面部腫瘤治療學》
2. 2000年~2002年主持廣東省繼續醫學教育項目——《口腔頜面腫瘤治療與缺損修復》
3. 2003年~2007年主持國家級繼續教育項目——《口腔—顱頜面綜合治療高級研修班》
4. 1998年至2007年指導口腔頜面外科碩士研究生30多名,協助指導博士後研究和博士生10多名
科研課題
主持省部級科研課題10項,資助金額80多萬元。

學術論文及成果

發表學術論文100多篇,其中SCI收錄8篇,國際會議交流7篇,Medline 收錄24篇。論文主要涉及口腔顱頜面部良性(如頜骨囊腫,鰓裂囊腫,腮腺混合瘤,成釉細胞瘤等)和惡性腫瘤(舌癌,牙齦癌,頰癌,齶癌,舌根癌等口腔口咽癌和頜面頜骨肉瘤)分子水平基礎研究,良惡性腫瘤手術治療,軟硬組織缺損修復以及中晚期口腔癌化學治療、基因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等綜合治療;口腔頜面部脈管疾病—血管瘤,淋巴管瘤,脈管畸形的基礎研究。治療包括手術、超選擇性栓塞、放射、硬化、核素和冷凍等綜合治療;口腔頜面部外傷骨折救治;口腔頜面部感染的治療;口腔頜面部先天(唇齶裂和頜骨畸形)後天畸形(外傷疤痕和缺損)整復;口腔顱頜面痛症和神經精神疾病的診斷和治療等。《舌癌根治術後病者生存率和生存質量評估》2003年獲廣東省人民政府科技成果三等獎;《口腔頜面頭頸部大型組織缺損修復的系列研究》2006年獲廣東省人民政府科技成果二等獎;2003年(澳大利亞墨爾本)和2005 年(希臘雅典)獲國際口腔癌協會頒發的優秀獎。2006年5月在義大利舉行的國際口腔癌會議上成為學術組成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