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研究總院

鋼鐵研究總院

鋼鐵研究總院創建於1952年,直屬原冶金工業部,1999年7月轉制為中央直屬大型科技型企業,2000年3月27日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註冊,是目前我國冶金行業最大的綜合性研究開發機構。其研究領域包括以新材料為主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全部的鋼鐵生產流程工藝技術,以及相關的分析檢測和質量控制等,是目前我國冶金行業最大的綜合性研究開發機構。鋼鐵研究總院以產業規模化、工程大型化、產品國際化為目標,1998年以來陸續發起設立或組建了以 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新冶高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北京鋼研高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納克分析儀器有限公司和中聯先進鋼鐵材料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等為代表的一批具有較強經濟實力、高成長性的高新技術企業,正在逐步建立符合現代企業制度的一流科技企業集團。

總院簡介

鋼鐵研究總院創建於1952年,原為冶金行業最大最權威的綜合性研發機構。1999年轉制為中央直屬大型科技企業。2007年初成為中國鋼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和核心研發平台。

鋼鐵研究總院在中國工程院院士乾勇為代表的領導團隊帶領下,秉承原有研發力量,不斷創新與實踐,成為行業國際一流研發中心。

企業實力

科研領域

鋼鐵研究總院材料科學研究領域復蓋了功能材料、結構材料、高溫合金、粉末冶金、焊接材料、非晶微晶合金等。並擁有“先進鋼鐵流程及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一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連鑄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非晶微晶合金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先進鋼鐵材料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鋼鐵材料測試中心”、“國家鋼鐵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5個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京外設有舟山海洋腐蝕研究所。

在國內外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形勢下,鋼鐵研究總院經營創收水平不斷踏上新的台階,利潤水平穩步提高,縱向來款迅速增長,資產結構日趨合理,資產規模適度增長。到2004年底,全院資產總額38.44億元,2004年共實現營業收入19.23億元,進出口額達5389萬美元。

企業人才

鋼鐵研究總院現有從業人員3452人,在崗職工2143人,專業技術人員2505人,副高級以上職稱人員516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2人,博士生導師3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234人。離休人員90人,退休人員1882人。

科研成果

鋼鐵研究總院是我國冶金新材系關鍵冶金新材料的研製任務。為"兩彈一星"、"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和"神舟號"飛船等諸多國家重點工程研製生產了大量的關鍵材料,為我國的國民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

鋼鐵研究總院致力於國家冶金行業共性和關鍵技術的研發與集成。在鋼鐵行業的每一個重要技術變革時期,鋼鐵研究總院都起到了先鋒和推動作用。90年代以來,在冶金行業發展的六大關鍵技術中有四項關鍵技術由鋼鐵研究總院牽頭取得重大突破並在行業推廣,依靠高新技術推動了冶金行業向新型工業化發展的進程,並在推進冶金企業品種、質量、效益的提高、節能降耗、資源的綜合利用、環境保護等可持續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技術實力

鋼鐵研究總院作為國家冶金分析測試技術的權威機構,與30多個國家實現了金屬材料化學分析數據的有效互認,在國際實驗室能力對比實驗中多次名列第一。研究開發並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原位分析儀、痕量分析儀、快速線上檢測儀等設備達到國際水平,起到了引導冶金分析檢測發展方向和潮流的作用。

鋼鐵研究總院致力於技術創新,設有先進鋼鐵材料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先進鋼鐵流程及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連鑄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非晶微晶合金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鋼鐵材料分析測試中心和國家鋼鐵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等9個國家級中心。

企業發展

鋼鐵研究總院以產業規模化、工程大型化、產品國際化為目標,1998年以來陸續發起設立或組建了以 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新冶高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北京鋼研高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納克分析儀器有限公司和中聯先進鋼鐵材料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等為代表的一批具有較強經濟實力、高成長性的高新技術企業,正在逐步建立符合現代企業制度的一流科技企業集團。

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於2000年5月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實現了科技資本和金融資本的有機結合,有力地推動了鋼鐵研究總院新材料及相關領域產業化的進程。鋼研集團(包括下屬公司)建設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國內最大的非晶微晶生產基地、國內最大的藥芯焊絲生產基地和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高溫母合金及CA精鑄生產線。在國內首家研發並在30餘家企業推廣了彩塗板和鍍鋅生產線的國產化工程。設有中關村科技園區永豐新材料產業基地、中關村科技園區昌平產業基地、北京天竺空港工業區(B區)產業園和涿州國家冶金精細品種工業性試驗基地。在京外設有青島海洋腐蝕研究所、舟山海洋腐蝕研究所、成都大氣腐蝕試驗站。現有科研和產業基地1235畝。

政府關懷

建院以來,鋼鐵研究總院的改革和發展得到了黨和政府的親切關懷,朱德委員長、聶榮臻副總理曾先後親蒞視察和指導我院工作;周總理、江總書記和胡總書記專門參觀了我院研究成功的有關科研樣品;2000年時任政治局常委的李嵐清副總理親蒞我院視察指導工作。

2002年9月,我院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隆重的建院五十周年慶典活動,國家20餘委部委領導親臨參加慶典大會。2002年我院乾勇院長光榮地出席了黨的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並當選為大會主席團成員。2003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北京市委書記劉淇等領導視察我院產業基地。2004年2月,國務委員陳至立在中國工程院徐匡迪院長、科技部徐冠華部長、國資委副主任、黨組書記李毅中、國務院陳進玉副秘書長等領導的陪同下,視察我院,聽取我院科研、發展、改革等有關工作的匯報並作了重要指示。

改革發展

改革轉制後,鋼鐵研究總院繼續保持在行業關鍵共性技術和冶金新材料方面的研發優勢,仍然承擔了大量國家科研開發項目,在行業技術發展方面繼續保持絕對優勢,技術性收入及產品收入顯著增加,總體實力和影響力不斷增強。2001年以來連續獲得工商銀行信用等級評定“AAA”資格;2002年以來連續榮獲中國技術市場金橋獎集體一等獎。鋼鐵研究總院已通過ISO9001(GB/T19001)2000版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在發展高技術產業的同時,我院也十分重視精神文明建設,並取得較好成績:1999年被授予“首都文明單位標兵五連冠”獎盃;同年被命名為“首都創建文明單位示範點”。2003年被授予“中央國家機關文明單位十連冠獎盃”、連續十年被中央國家機關評為“文明單位標兵”、連續十年被北京市評為“首都文明單位標兵”等。2003我院被評為“全國推行廠務公開先進單位”。正在以實際行動“創建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

鋼鐵研究總院已制定了中長期發展規劃,確立了"科技為先導、產業為支柱、人才為根本、創新為靈魂"的發展方針,在上級部門領導、關心下,在院黨政班子領導下,全院職工正在為實現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雙豐收、科技研發和產業轉化雙發展、把鋼鐵研究總院建設成為國際一流的科技企業集團、實現我院10年發展規劃所提出的戰略目標而努力奮鬥!

2006年12月,經國務院同意、國務院國資委批准、由鋼鐵研究總院更名為中國鋼研科技集團公司, 冶金自動化研究設計院(創建於1973年)作為全資子企業併入中國鋼研科技集團公司。這是我國冶金行業最大的綜合性研究開發和高新技術產業化機構,2009年5月,經國務院國資委批准改制為國有獨資公司,並進行董事會試點。

研究發展

2010年鋼鐵行業將進入兼併重組的關鍵時期,深化優勢重組將成為中國鋼鐵行業結構調整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化優勢重組將直接減少鋼鐵企業數量,提高產能和區域集中度,有利於國家對鋼鐵行業發展及時把控和調整,加強對鐵礦石談判的話語權,最終提高整箇中國鋼鐵行業的國際競爭力;對於重組企業的個體而言,劣勢企業將從優勢企業處獲得資金、管理、技術等層面更多的支持,有利於公司競爭力的提高,優勢企業可以通過重組獲得更大的企業規模,實現產能的快速擴張、合理的產業布局和更高的安全邊際,同時有利於在重組的過程中淘汰落後產能。

產業提高

鋼鐵行業是典型的規模經濟產業,在我國鋼鐵產能和產量高速增長的同時,鋼鐵行業集中度低的情況卻一直難有改觀,產能高而不精,相當比重的落後產能亟待淘汰。

在中國龐大的鋼鐵產能中,很多中小型鋼鐵企業產品結構不合理、檔次低,國際上許多淘汰的工藝和裝備在這些企業中大量存在,這就必然導致高能耗、高污染和低效率。

此外,普通建築鋼材生產能力過剩,利潤空間較小。2009年,受基建項目拉動,鋼材產量主要集中在一些低端的建築用鋼。若按國內鋼鐵產量5.7億t計算,這些中小型鋼鐵企業仍為市場提供了至少2億t的產量。而且,一些中小鋼企的產量仍呈上升態勢,未來如何徹底將落後產能淘汰掉仍將是一場攻堅戰,這必然涉及到鋼鐵企業的深化兼併重組整合。

中國鋼鐵產業集中度不高還體現在鋼企多而不強。和國際主要產鋼國家比較,中國鋼鐵產業集中度明顯偏低,鋼鐵生產分散,大型鋼鐵企業產量占全國鋼鐵比重太小,生產的分散加劇了鋼鐵企業之間的無序競爭;同時,由於缺少超大型的強勢鋼企與全球鋼鐵行業現階段不斷深化兼併重組,並不斷出現超級鋼鐵企業的趨勢相比,我國鋼鐵企業的進展顯然慢了很多,不利於產業結構的合理布局,不利於提升我國鋼鐵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從而進一步導致在全球資源採購和產品銷售中缺乏話語權。國內鋼鐵需求快速增長的同時,國內鐵礦石資源瓶頸矛盾仍難以解決,中國鋼鐵行業對進口礦的依賴依舊很強。

因此加強中國鋼企併購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打造鋼鐵“強企”,增強鐵礦石為代表的資源議價能力迫在眉睫。

優勢重組

在十大產業振興規劃中,鋼鐵行業名列其中,在六大產能過剩的重點調控行業中,鋼鐵業更位居其首。由此可見國家對鋼鐵行業的關注和重視程度前所未有,其核心即如何推進鋼鐵產業結構調整和企業兼併重組。

關於中國鋼鐵工業未來的發展之路,主要有《鋼鐵產業發展政策》、《鋼鐵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促進中部地區原材料工業結構調整和最佳化升級方案》、有望近期出台的《促進鋼鐵企業兼併重組指導意見》以上四個國家層面的指導性產業政策,以及河北、山東等產鋼大省相繼出台的區域規劃政策。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優勢重組所體現的不是在兼併重組中簡單的做個加法,第一視點要以“優勢”為先,突出優勢企業在重組過程中的主導作用,改變傳統的“拉郎配”式的企業組合,需要找出併購雙方的時間、區域、人員、技術等指標的差異優劣,明確組合後的定位和發展方向。

併購戰略的選擇、目標企業的確定、企業併購後對目標企業的整合都會對企業併購的成敗產生較大影響。如,儘管一些公司對外宣布了合併,但實際上具體的生產和運轉過程還是各自為戰,並沒有產生任何協同性和高效率。究其根源,因為在中國鋼鐵行業重組過程中,特別是牽扯到複雜的地方或關聯方利益尤其難解決,使得許多行政指令式的兼併重組事先就流於形式,簡單做了個加法,並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結構。

而優勢企業主動發起的,有政府扶持的,從企業長遠戰略角度進行的重組更值得期待。優勢鋼企在國家和地方的政策支持下,結合資源配置、市場互補等綜合因素,明確共同的方向,形成統一經營的企業組織,最終體現出併購重組後的優勢結果。

鋼鐵行業內的優勢重組,能夠讓企業間的資產和相應的生產能力得到補充和調整,使優勢企業積聚的管理和技術優勢向整合後的企業輻射,使單位生產成本下降;同時單位經營成本也因調整後,原本分散的市場行銷網路、管理人員可以再次最佳化組合而下降,通過集團內產品生產的合理分工,提高下屬子公司的專業化生產水平,擴大專業化產品生產規模,提高市場占有率;對於鋼鐵企業而言,還可以提高鐵礦石等原材料採購的集中度,降低採購成本,提高企業抗風險的能力,最終達到降低鋼鐵生產成本的目的。

2009年6月,溫總理在考察鋼鐵企業時強調,結構調整必須把技術改造、壓縮落後產能和兼併重組這三者結合起來,修訂中的《鋼鐵產業發展政策》也將對行業集中度提出更高要求。鋼鐵行業深化優勢重組將成為2010~2015年整個行業發展的主要趨勢。

鋼鐵行業是典型的規模經濟產業,行業的發展本身就是趨向大型化的過程。由於我國對鋼鐵企業的扶持政策是以規模為目標,這也使很多鋼鐵業的併購是單純以追求規模和產能擴張為目的。規模經濟和高集中度是行業重要特點。山東鋼鐵重組日照鋼鐵,寶鋼吞併寧波鋼鐵,首鋼布局長治鋼鐵和通鋼,我國鋼鐵企業聯合重組的步伐自2009年以來開始明顯加快。特別是隨著每個省鋼鐵振興規劃的出台,兼併重組也似乎成為了每個鋼鐵企業的必修課,甚至一些鋼鐵企業在年度工作計畫中把收購重組多少家鋼鐵企業作為了是否完成年度任務的硬指標。

由於我國鋼鐵工業已有集群龐大,鋼材需求也呈多層次多區域分布,因此鋼鐵工業的分布仍將呈現明顯的區域化,但區域內的集中度會進一步提升,未來有望形成幾大龍頭企業為代表的區域性鋼鐵集群。而還沒有被併購的企業,也都希望不斷擴大產能規模,以避免被併購或者淘汰,因為鋼鐵產業政策中明確指出,要形成若干個千萬噸級的大型鋼鐵企業,而這些企業才能得到更多來自國家的扶持政策。

結語

2010年是中國鋼鐵行業兼併重組的加速年。資源優勢組合、規模擴張和提高產業集中度一直是國際大型鋼企發展戰略的核心思路。合理的優勢重組,能夠提高鋼鐵企業規模效益,“積水成淵 蛟龍生焉”,可使我國鋼鐵行業擁有更好的發展土壤,聚集內力,克己不足,朝陽永續。對於具體企業而言,重組的主導力量將向優勢企業傾斜。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優勢龍頭鋼鐵集團將走向大而強,被併購重組鋼鐵企業也會結合自身特點選擇融入發展或被淘汰。

企業文化

核心理念

求實、創新、誠信、高效是鋼研文化在新時期的繼承和弘揚,是全體員工共同的道德追求。中國鋼研堅持求真務實,力戒形式主義,鼓勵大膽創新,不斷超越自我。在市場經濟活動中,企業和員工講求誠實守信,注重高效運營、績效爭先,努力創造卓越的業績。

歷史沿革

2009年9月18日,宣告成立董事會。

2009年5月12日,改制為國有獨資公司的中國鋼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變更註冊完成。

2009年3月19日,國資委批覆中國鋼研科技集團公司改制為國有獨資公司,進行董事會試點。

2007年1月18日,聯合重組後的中國鋼研科技集團公司在國家工商總局正式註冊。

2006年12月26日,國資委正式批覆:“鋼鐵研究總院更名為中國鋼研科技集團公司,冶金自動化研究設計院併入中國鋼研科技集團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2006年7月,“鋼鐵研究總院”被科技部、國資委和全國總工會等部門授予首批103家創新型企業試點企業。

2004年10月,“鋼鐵研究總院”被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批准登記為高新技術企業。

1999年7月,“冶金工業部鋼鐵研究總院”和“冶金工業部自動化研究院”由科研事業單位轉制為中央直屬大型科技企業,2000年3月和5月分別在國家工商局註冊為企業法人,定名為“鋼鐵研究總院”和“冶金自動化研究設計院”,隸屬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1988年9月,“冶金自動化研究所”更名“冶金工業部自動化研究院”。

1979年1月,“冶金工業部鋼鐵研究院”定名為“冶金工業部鋼鐵研究總院”。

1973年10月,冶金工業部決定由建築研究院、鋼鐵研究總院部分單位和北京冶金儀表廠合併組建“冶金自動化研究所”。

1958年1月,“鋼鐵工業綜合研究所”更名為“冶金工業部鋼鐵研究院”。

1955年1月,“鋼鐵工業試驗所”更名為“鋼鐵工業綜合研究所”。

1952年11月,鋼鐵研究總院創建 ,初期為“重工業部鋼鐵工業試驗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