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侯壺

中國古代青銅酒器中的盛酒器。

注音

陳侯壺 chén hóu hú

基本信息

年代: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
尺寸:通高50.5厘米。
出土時間.地點:1963年肥城縣孫樓公社小王莊出土。.

詳細描述

容酒器。扁方體,長頸,垂腹,圓角方圈足,蓋為子口,蓋頂有圓角長方形捉手。頸兩側附象首套環大耳,象鼻上揚。蓋、頸、足飾弦紋,腹飾“田”字紋。

銘文內容

器蓋對銘,各陰文13字:“陳侯作媯櫓媵壺,其萬年永寶用。”“陳”,先秦國名,媯姓,原在河南睢陽,後遷安徽亳縣。“媯櫓”是他女兒的名字。“媵壺”即陪嫁的壺。
陳侯壺陳侯壺

關鍵字

壺:盛液體的器皿。商代已有,春秋戰國尤其盛行。河北平山中山王墓出土的銅壺內就保存有二千三百年前的古酒。也用於盛水。商代的壺多扁圓,貫耳,圈足。西周的壺圓形,長勁,大腹,有蓋,獸耳銜環。春秋的壺扁圓,長頸,肩上有二伏獸,有蓋,蓋上常作蓮瓣裝飾;也有方壺。戰國的壺有圓形、方形、扁形和瓢形等。圓形壺到漢代稱鍾,方形壺則稱“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