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道

陰陽道

陰陽道(日文:おんみょうどう)源自古代中國的自然哲學思想與陰陽五行學說,傳入日本後,逐漸發展成富有特色的一門自然科學與咒術系統,成為日本神道的一部分,同時也是日本法術的代名詞。史實上的陰陽道,以“天文”“曆法”“漏刻”等為正職,而並行“占卜”“追儺”等事。同時身負科學家與方技師的身份。然而在民間傳說中,卻往往訛傳為法術的使用者。奉行陰陽道的術師,稱之為陰陽師。

基本信息

陰陽道的起源

所謂的陰陽道其實是源自於中國的「陰陽五行說」。就時間的演進上,甚可遠推至遠古傳說伏羲造八卦的年代,而至周朝大致發展完備,代表性的典籍為《易經》。「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論者視為構成世界萬物之五大元素。《陰陽師》主角安倍晴明所著的《占事略決》中,則將五行互動作用分為旺、相、死、囚、老五態,稱為「五行旺相死囚老法」。
古人藉由這套學說,結合八卦五行天干地支等,用以解釋天地萬物的現象,也逐漸發展出一套推算時間、自然現象、人事推移的天文歷算與占卜的系統,可說是中國天文及曆法研究的基礎。

陰陽學的東傳與套用

西元第六世紀,中國的五經(包含《易經》)經由朝鮮半島傳入日本,這些學說以及同期傳至日本的各種方術,很快地獲得了天皇的重視,並將之套用在觀天象、定曆法,以至國運的占卜、政策的制定等用途。《陰陽師》故事背景的平安朝,正是此項學說在日本發展的鼎盛時期,而「陰陽道」這個名詞則是在第十世紀時正式出現在日本史料記載中。
陰陽道的套用,一開始是為了國家統治上的需要,例如判定祥瑞災異,或於建立新都時,勘定風水、地相,以尋求思考和行動上的參考準則的一切思想和理論,甚至包含軍事戰略及作戰情報的蒐集也都逐漸成為其執掌之一。平安時代後,為了回應朝廷貴族的需要,陰陽師也開始占卜、祭祀、判定吉凶時刻或方位。

何謂陰陽師

在對陰陽道最為狂熱的天武天皇時期,政府機關「陰陽寮」正式設定。除了最上層的長官「陰陽頭」之外,有陰陽博士一人、陰陽師六人、天文博士一人、歷博士一人及兩位漏刻博士。
所謂的陰陽師就是宮廷中負責卜筮、舉行祭儀、天文觀測的官職。簡單地說,可以說是占卜師,或是幻術師。他們不但懂得觀星宿、通曉人相學,也會看方位、占卜、畫符念咒致人於死、施行幻術。對於人們看不見的力量──例如命運、靈魂、鬼怪之事,都深知原委,並具有支配這些神工鬼力的技術。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