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讀新加坡:一位中國母親陪子留學實錄

陪讀新加坡:一位中國母親陪子留學實錄

出版社:中國鐵道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9月2日)平裝:190頁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開本:16 ISBN:9787113132545, 7113132545 條形碼:9787113132545 商品尺寸: 23.8 x 16.4 x 1.6 cm 商品重量: 322 g 品牌:中國鐵道出版社 ASIN:B005ITXV6I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陪讀新加坡:一位中國母親陪子留學實錄》內容沒有大起大落,沒有波濤洶湧,有的只是最真實、最簡單的文字。用讀中,讀者會感受到作者的親切與平實,仿佛作者就在身旁溫和地陪伴著讀者,在和讀者進行毫無障礙的溝通:與讀者交流對人生的理解、對社會的探索,分享作為父母對孩子成長的坎坷與喜悅。

編輯推薦

《陪讀新加坡:一位中國母親陪子留學實錄》:2002年年底…為了給十歲兒子提供更好的學習環境,開始了解留學新加坡的可能性。新加坡國小的教育資源優良,對經濟要求也不是很高,比較適合有期望、有穩定收入的工薪家庭。

2003年上半年…揮別成都,開始求學之旅。經過諸多波折,終於考進政府國小。

2005年…進入國小六年級,為了解決孩子的英文問題,在印度叔叔家託管一年,效果理想。

2006年…進入中正總校(國中)就讀,孩子性格更加獨立、成熟,入校後給自己選擇了專業羽毛球訓練。

2006年底至2011年2月…母親因事回國,將孩子託管在天鵝媽媽家。此時對孩子生活的照料已不是非常重要了,對其心智的教育更為重要。

2009年年底至2010年初…通過O水準考試,作續讀初級學院與理工學院的定向選擇。孩子力排眾議,獨立思考,自己選擇了讀初級學院,奠定了上大學的基礎。

2010年至今…進入高中階段的學習。這階段孩子最重要的變化是認識的改變,明白了努力的重要性,並為實現夢想而奮鬥著。

在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沒有人比父母更有發言權。一個選擇,足以改變一生。

新加坡以其優秀的教育資源、較低的學費、中英雙語教學以及和中國相近的文化氛圍等因素,逐漸成為中國學生尤其是較低年齡段學子的留學新熱門。作為一位選擇從國小開始就將兒子送到新加坡接受教育的中國母親,作者分享了陪讀新加坡各種感受以及這種選擇給兒子及家庭帶來的積極改變。

《陪讀新加坡:一位中國母親陪子留學實錄》內容沒有大起大落,沒有波濤洶湧,有的只是最真實、最簡單的文字。閱讀中,讀者會感受到作者的親切與平實,仿佛作者就在身旁溫和地陪伴著讀者,在和讀者進行毫無障礙的溝通:與讀者交流對人生的理解、對社會的探索,分享作為父母對孩子成長的坎坷與喜悅。

什麼樣的書是一本好書?是讀者感受不到書的存在,而是心隨文字融入其中,拿起時翻開的是前言,合上時已然是後記。

能與《陪讀新加坡:一位中國母親陪子留學實錄》相遇,也是一種幸運吧!

媒體推薦

我很認真地閱讀了這本書稿,深深地感受到書中滲透的人性與客觀。

書的質樸讓我很感動,很敬佩。人在紅塵中,心總是隨著賓士的車輪不能

自主,難得遇見內心的自我世界。很慶幸作者能拋棄繁雜,理性地留下自

己的經驗。能融入生活,又不沉陷其中,這是難能可貴的。我們需要這樣

的人生,尤其是女人。走自己的路會感到很幸福,能勇敢地走出一條看似

同眾、實則不同的特別之路,更是令人佩服。

——成都市婦聯副主席 高久雲

一位有著偉大母愛、責任、善良和集所有能想像到的優秀品質的女人

,在異國他鄉教育孩子的心路歷程深深地影響了我。讀這部有靈魂的著作

,內心深處久久縈繞的是:震撼!深思!我建議您用心去感受一下由這位

堅韌、智慧的家長創造的教育模式的解讀。您定會有意想不到的、不可思

議的收穫!

——“引爆生命動力”教練 趙奉凱

作者簡介

石清桐,中國四川省成都市人,土木工程專業技術人才。早期因不滿足於工程職業生涯,遂自謀職業,經歷曲折豐富,在人生階段的收穫中,自認最大收穫是有了孩子。又因教子心切,欲深造其子,於2003年送子於新加坡就讀。陪讀生涯,經歷頗奇,起心著書以養自身、以助他人。

作者是一個普通人,但在人生的旅途中從不放棄追求人性之美,即使在那及其陰霾的時代,也要做到身外萬物皆可棄,身內精神不可拋。後因興趣學習心理學,成為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目錄

1 選擇

2 成都,再見!

3 雙重身份

4 異國第一天

5 選擇留學

6 報考政府國小

7 探望大連母女

8 火速回國的兩姐妹

9 “sars”與災難

10 女詩人母子

11 終於上學了

12 對異國教育的認識

13 找工作

14 催人成長的工作

15 成長中的孩子

16 周末的海邊

17 特殊時段孩子的管理

18 託管於印度叔叔之家

19 託管於天鵝媽媽之家

20 不同託管家庭的對比

21 一封特別的信

22 日記摘錄

23 掙扎中的母親

24 不屈的中國女人

25 當心中有了信仰

26 想要培養什麼樣的孩子

27 身邊的當地人

附錄

後記

序言

這本書可能會使所有期望從書里只掌握新加坡留學導遊圖的讀者失望

。這本書要告訴讀者,留學不是僅僅靠經濟實力、也不是僅有熱情和充滿

期望就能成就的。

這本書想說的是:留學考驗的是孩子,更重要的是考驗父母。父母的

心態、教育觀念以及承受能力等都將決定孩子留學的得失與成長狀況,決

定在何種程度上實現家庭的共同目標。這一切皆應在留學之前作出儘可能

充分的思考和準備,而非是在意外出現之時束手無策,任憑命運擺布而無

應對措施。對於想要出國留學的人來講,都可試著問問自己:“我確實在

經濟和非經濟兩方面都做好充分準備了嗎?”

如果你是學生,你可從書中對國外留學生活窺見一斑,對留學中可能

遇到的問題有一定的心理準備,以此增強你決定出國留學的判斷力:如果

你是家長,相信你會有很多的問題,你會帶著好奇與期盼來讀這本書。

作為一名母親,我深深地感到送孩子出國留學確實是一個很重要的決

定。孩子留學不僅影響孩子的一生,同時也會影響到家長和整個家庭。伴

隨留學出現的問題將會在書中有所揭示,並通過具體內容的描述讓讀者朋

友得到有益的收穫。

回想2002年底決定帶著孩子離開溫暖的家,遠赴國外留學生活之前的

那段日子,我曾有過怎樣的期盼,有過怎樣’的內心糾結,有過怎樣的猶

豫和疑惑,這些心情漸漸地變成了一個一個的問題,相信這些問題也是家

長們最關心的。

提出問題的目的是解決問題,解決問題的目的是夯實生活基礎。然而

提出真正的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難,需要的是對生活的真實感悟和升華。實

際生活中真正會遇到的問題很多,我只能粗略地提幾條以供大家思索之用

1.留學國外到底會是怎樣的一條路,其過程真如中介所說的那么好嗎

2.新加坡這個國家雖然很小,但教育制度不錯,還是雙語教學,通過

在新加坡留學,將來孩子會比較容易轉到歐美或大英國協國家去讀書,這些

都是到新加坡留學的好處,但孩子能考上政府國小嗎?考不上學校又該怎

么辦?

3.留學帶來的經濟壓力能承受得了嗎?長期和家人分離會產生怎樣的

心理壓力與後果?

4.在國外生病了怎么辦?

5.留學需要注意哪些具體的細節?護照、簽證、入關等手續怎么辦?

6.在國外,家長應該怎樣培養好孩子?

7.面對新環境,比如語言的不適應,不同民族同學關係的不適應,生

活環境、習慣相異的不適應,學習方式改變後的不適應等,孩子的感受會

是怎樣的?如何改變不適應的情況?

8.碰上孩子學習跟不上,家長應該如何引導和支持孩子走出困境?

9.孩子在社交方面可能遇到什麼樣的問題?孩子會不會遇到和異族同

學的交往困難,怎么處理?

10.明白陪讀的實質就是讓讀書的專心讀書,陪而不讀的人如何做好生

活保障(尤其是精神和心理的保障)?

11.陪讀者的身體疲勞和心理焦慮如何減輕?

12.陪讀過程中如何保證和孩子無距離的溝通?

13.要想儘快地適應新環境,需要先做什麼樣的心理準備?需要明白接

納環境、接納自己進而被環境接納的道理嗎?

帶著這些問題,我在新加坡居住了近四年。其問有機會近距離地觀察

這個國家的日常狀態,也在繁忙的日常生活中,較為細膩地親身體驗了許

多與國內不一樣又似一樣的經歷。感慨頗多,因而也對現代社會的留學潮

有了新的認識。

作為一個普通人,經歷過的自然是百姓階層的體驗與觀察,認識也在

老百姓關心的範圍內,感慨也由親身經歷所產生。我一直認同人對適應環

境和轉換角色的能力是很強的,更容易融入完全不同的環境中。但我的真

實體會是,要實現身份轉變而完全地融入一個新的國家,初期的過程是非

常艱難和痛苦的。初入異國的中國人,並非個個都做好了一切準備——經

濟的、環境的、精神的、心理的準備。而突然的身份轉換,心情免不了既

微妙又複雜,還會出現不由自主的潛變化。

主觀上,強烈的中國人身份會刻意地看重和保留,內心深處中國人的

烙印已難以磨去。客觀上,因地域的改變而使身份在突然之間隨之改變,

但心理上還不能在短時間接受這種改變。從主人的感覺轉換成了客人的感

覺,常年做客,尷尬之事難以避免。想要從客人的感覺轉換成主人的感覺

,其過程是不易的。許許多多的中國人無論是在新加坡或是其他東南亞以

及歐美國家,都同樣經歷了這樣一種生活適應過程和心路改變歷程。這是

傳統文化差異造成的,還是人的綜合素質造成的,或是心理成熟與否造成

的,抑或兼而有之?

我生長在成都,從小接受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適應了中國這塊土地

,我的整個身心都是祖國大地提供營養培育的。新加坡既不是純粹的西方

文化,也不是純粹的東方文化,同中國的傳統文化相比較差異還是相當大

的。當文化沉澱到具體生活中,其個性是鮮明的、強烈的。內涵的力量無

時不顯示出個性的獨特,要猛然間熟悉、了解並且能得心應手地運用其個

性,會碰到諸多意料不到的困難,這是因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烙印已經深刻

於我們的思想。

經歷了磕磕碰碰、坎坷艱辛的歲月,內心的感悟像種子一樣破土而出

,催生我想要回答以上問題的想法。若只是自問自答,其意義不知何在,

若能同讀者共同探究,其意義就非同一般。至少,若能讓一些正經受著讓

孩子出國留學之衝動的家長,有一個“且慢”的聲音迴蕩在耳畔;有一個

小小的放大鏡置於眼前,不得不順便地、清楚地再審視幾番自己的目標。

若能讓尚在國內的同胞對實現自己的神聖心愿(培養一個優質孩子,做一名

合格家長)提供一點點的幫助,寫這本書的目的就達到了。

在新加坡,帶著年齡尚小的孩子讀書的中國媽媽不算少數,至少這個

群體在現實生活中已經引起了人們的注意。有一個可以說是為華人新移民

成立的機構叫華源會,他們除了關注新移民的生活外,也關心這裡的陪讀

媽媽。另外,還有一個口L{新加坡宗鄉會館聯合總會的機構,其秘書處也

定期出版了《源》雜誌(新加坡唯一的華文文化雜誌),雜誌中常有描寫這

個群體人們生活的文章。

但種種關注並沒有給中國的媽媽們帶來多少實際的幫助,文章雖然盡

量反應出母子陪讀的真實生活,該表現的表現,該呼籲的呼籲,可敬可佩

總會的編輯們,其苦心令人感動,但讀書看報的人卻在觀點上各有取捨,

看問題的角度各不相同,關注的焦點也大相逕庭。如此種種,往往相反的

給陪讀媽媽們已經艱難的生活增添了無形的精神負擔和心靈陰影。在寫作

中我曾多次提筆又放下,但因為這個原因一直牽動著我的心,最終促使我

堅定寫作並劃上最後一個句點。希望我的點滴經驗能使留學家庭的成員更

好地從各種社會表象中看到實質,能理解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內心矛盾衝突

,能了解如何調適自己的心態,儘快地、更好地適應在他國異鄉的現實生

活,達到孩子求學的目的。

真誠地希望這本書在就業、生活以及人際交往方面,對還在新加坡的

陪讀家長們有所借鑑,如能在他們的空餘時間與我分享在那裡生活的酸甜

與苦辣、奮發與感動,那將是令我十分高興的事情。同時,也希望能夠讓

還未出國或正打算出國求學的家庭對這些體驗和觀察有所認識和理解,以

便作出更理智、更正確的抉擇。

後記

這本小冊子終於殺青了。

正當書本準備印刷之際,我再次返回了獅城。眼看幾年回憶、感悟出

的處女作就要出版,心裡總感覺到有個聲音在說:“這本書的孕育之地在

獅城,母親最刻骨銘心的感受在獅城,孩子成長的點點滴滴在獅城,一樁

樁一件件反應的也是獅城,為何不請獅城人為書寫幾句話呢?”

轉念又想,自己因離開新加坡已有四年多,對當地再次產生了陌生感

,更由於過去所經歷的僅僅是生存,而談不上生活,也沒想過會寫成本書

並出版,故而不知道應該請誰為書寫幾句話。

在一個關於新移民問題的座談會上,我有幸認識了當地知名人士、新

加坡中華總商會董事、新加坡同濟醫院副主席、新加坡宗鄉會館聯合總會

理事、新加坡三江會館會長李秉萱先生。李先生領導下的三江會館一直致

力於幫助當地新移民以及新移民的融人,一直在關注著需要幫助的新移民

。當李先生得知這本書的內容之後,對書做了頗高的評價,並同意為書寫

感言。

李秉萱先生對書的認同和支持,令我十分感動。我非常感激李先生的

鼓勵與鞭策,以及同樣支持這本書的新加坡隨筆南洋網主編李葉明先生。

本書出版之際,從頭再細細閱讀,覺得也沒有講出什麼大道理,都是

些日常小事。我經常想,我們生活中能有什麼大事呢?小事就組成了生活

的全部,這些小事,無時無刻地被我們重複著。每天的重複並沒有使我們

生厭,為什麼呢?這是因為,這些小事是我們必須重複的,裡面有很多大

的哲理在起作用,只是我們沒有仔細思考而已。

是什麼哲理呢?

我認為第一是文化形成的生活格局所決定的。很多事情看上去並沒有

什麼意義,但這“沒意義”決定著你的生存狀態。一日三餐有什麼意義?

有物理上的生理需要。三餐搞好了,幸福也就在細微中最大量地體現出來

了。重複,是去熟悉、體味幸福;細微,是體現生命過程。所以沒人認為

一日三餐是不必要的重複,日復一日,熱情認真,變盡花樣的重複,但實

質仍是生存的需要。試想,每日都是經歷著第一次的新鮮感,還真不知道

日子該怎么過了。安排生活,就是生活在我們可知的狀態,如不可知,又

怎么能安排呢?

第二是由於我們承擔的責任和義務的社會性所決定的。培養孩子,表

面看起來是家庭行為,但實質是社會行為,因為孩子最終是這個社會的主

角。世界是他們的,明天的社會是什麼樣子,完全在他們手裡。現在我們

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責任、義務認識到位,做好我們應該做的事。對孩子負

責,何嘗不是對社會負責,對孩子的義務,何嘗不是對國家的義務。這樣

說未免有誇大之嫌,但仔細想想,這難道不是事實嗎?母親手中可真的把

握著未來啊,萬萬不能掉以輕心。這就是我把這些微不足道的日常常識講

出來的動力所在。看似為私,實則為公,我們今天的辛勤和勞苦,難道不

是明日的繁榮嗎?如果不是這樣,我們努力的一切,意義又何在呢?

我個人的能力太微不足道了,只能做些文字上的事。但由於我職業的

關係,我對社會的認識是站在一個心理學學習者的角度上去觀察的,不可

能全面,獨到,錯誤的論述在所難免,希望更多的陪讀媽媽總結自己的生

活經驗,提供給後來者,善莫大焉。陪讀媽媽是個新生事例,在現代中國

尤顯突出。我們關注她們何嘗不是關注自己,幫助她們更是在自助。這是

我寫作的目的,雖不成熟,文字也短淺,但相信心意是大家所能理解的。

近四年的陪讀生活,留下了片片回憶,整理這些回憶,初衷很簡單,

只是有感而發。可整理之後卻發現其目的變得多起來了:它可能成為新加

坡留學導遊圖中的一部分,可能成為打算陪孩子留學的父母的參考,可能

對想要留學的孩子也有一定的借鑑價值,可能對想要了解新加坡國情的人

能提供點點資料,可能對想要知道如何在新加坡生存的人也有一點幫助。

總而言之,讀了這篇真實的回憶記錄之後,我不知道會有什麼目的達到了

,會有什麼目的還沒有達到。但有一點,就是我自己在這個回憶中對過去

的生活經歷進行了重新提煉,讓那段生活變得更有價值,更值得回味了。

不僅如此,還將帶給我新的生活與工作方式,帶給我新的對未來的嚮往與

計畫,就此而言,整理這些片段回憶,我的收穫是很大的,我感謝自己這

段時間的工作,感謝朋友們的鼓勵與支持,更感謝我親愛的孩子的理解與

認可。

作為一個家長同時作為一個母親,我深深的感到送孩子出國留學是一

個非常重要的決定。留學不僅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同時也影響到家長和整

個家庭。伴隨留學出現的問題我已在書中有所揭示,但對讀者最關心的一

些問題,不知道是否達到了回答的目的,書中具體內容的描寫不知是否讓

讀者朋友得到了有益的收穫。希望有興趣的讀者朋友能不吝賜教,給予我

寶貴意見,多做交流。感謝讀者抽出自己寶貴的時間來閱讀這篇“個人行

程表”,跟隨這張表,透視我生活的各個側面。如能感同身受,那將是我

們共同的收穫,如能感悟點滴,那將是您的收穫,請接受我的真誠祝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