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張龍圖南湖暑飲二首

《陪張龍圖南湖暑飲二首》是宋代詩人司馬光陪同岳父遊船於南湖之上的即興之作。張龍圖,即張薦(司馬光的岳父)因為曾任龍圖閣學士,所以稱為張龍圖。

基本信息

【名稱】《陪張龍圖南湖暑飲二首》
【年代】宋代
【作者】司馬光
【體裁】無言律詩

作品原文

陪張龍圖南湖暑飲二首[1]

紅旆縈林卻轉[2],瓊筵就水重開[3]。
荷香著衣不去[4],竹色映水遙來。

樓船瀲灩輕浪[5],鷗鷺繽紛滿天。
清影久之未度[6],畫梁塵落芳筵[7]。

作品注釋

[1]張龍圖:指張薦,字誠之,冀州(今河北冀縣)人,曾任龍圖閣學士。司馬光岳父。
[2]紅旆:紅旗。
[3]瓊筵:珍美的筵席。
[4]著衣:附著在衣服上。
[5]樓船:有疊重樓台的遊船。瀲灩:波光閃動的樣子。
[6]清影:指鷗鷺之影。未度:未飛。
[7]畫梁塵落:《藝文類聚》卷四十三引《劉向別錄》:“漢興以來,善歌者魯人虞公,發聲清哀,歌動梁塵。”

作品賞析

這兩首詩以清新流麗的筆調,寫夏日裡的雅人美景、賞心樂事:詩人陪同岳父遊船於南湖之上,四周荷香氤氳,遠處修竹拔立,鷗鷺無數盤旋於湖上,席間玉盤珍饈,彩袖殷勤,歌聲美妙,賓主同樂。前一首妙在用擬人手法描寫景物,生動形象:“荷香”嬌憨無比,總想與人親昵,附著人,想拂也拂不走;“竹色”見人宴飲湖上,也不甘寂寞,想趕來赴宴,它映在水面,隨著波浪起伏,似前非前。後一首寫音樂動聽,鷗鷺為之吸引,而停留佇聽;歌聲清越,響徹四寰,樑上積塵亦為之振動,紛紛墮於席間。這種擬人、誇張手法把歌樂之美妙寫得惟妙惟肖。

作者簡介

司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實,號迂夫,晚號迂叟,陝州夏縣(今屬山西)涑水鄉人,世稱涑水先生。自幼聰慧,七歲時,以石破瓮搶救墜水兒童,傳為佳話。1038年(宋仁宗寶元元年),中進士甲科。四十歲前歷任蘇州、武成軍、鄆州、并州判官等職。四十歲召還為開封府推官,累除知制誥、天章閣侍制、知諫院。神宗即位,擢為翰林學士,力辭曰“臣不能為四六”,不獲辭。神宗任用王安石實施變法,司馬光因與變法派政見不合而又無力抗拒,力求外補。1071年(熙寧四年),以西京留守退居洛陽,築獨樂園,專意編著《資治通鑑》。哲宗即位,高太后垂簾聽政,召還主國政,將新法廢除殆盡。1086年(元�元年),拜左僕射兼門下侍郎,是年九月,卒於位,當政僅一年多。贈溫國公,諡文正。
司馬光在政治上,始終與變法派對立。在為人方面,他正直磊落,務實敢言,律己嚴謹,正如其自稱:“吾無過人者,但平生所為,未嘗有不可對人言耳!”(《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二十八)
司馬光著述宏富,有《資治通鑑》二百九十四卷,《續詩話》一卷,筆記《涑水紀聞》十六卷等等。其詩文集名《傳家集》,有八十卷。司馬光自謂:“光素無文,於詩尤拙”(《答齊州司法張秘校正彥書》)。這其實是他的自謙之辭。其集中存詩十四卷,共一千一百多首,其中律詩近九百首。他的詩質樸充實,不事華藻,卻又能寓情於辭,言盡其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