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歌舞劇院

陝西省歌舞劇院

陝西省歌舞劇院是一個有著60年歷史的藝術表演團體,其前身為1940年成立於延安的西北文藝工作團。

劇院簡介

陝西省歌舞劇院陝西省歌舞劇院

陝西省歌舞劇院是陝西省直屬的國有大型藝術表演院團,前身為1940年成立於延安的“西北文藝工作團”,由毛主席題寫團名。1963年擴編為劇院。目前的建制包括有歌舞團、歌劇團、古典藝術團、音樂舞蹈團、民族樂團、交響樂團,附屬專業劇場——陝西歌舞大劇院及院部行政管理機構,全院現有演職人員705人。
六十多年來,相繼有三千多位藝術家和專業文藝工作者在劇院工作,創作和演出了大量優秀的劇目和節目,如歌劇《如兄如弟》、舞蹈《花兒與少年》 、《風雷頌》、組歌舞《邊區生產歌》、聲樂作品《延河照樣流》、《陝北革命民歌五首》、器樂作品《江山如此多嬌》等。

改革開放以來,陝西省歌舞劇院先後創作演出了一大批具有民族文化精神和時代主旋律的優秀劇目和節目,如原創大型古典樂舞《仿唐樂舞》 、《唐•長安樂舞》、舞劇《高粱情》、民族舞詩《信天游》、原創大型樂舞詩《大唐賦》、大型情景交響音樂會《中國魂》,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和國家“文華大獎”的歌劇《張騫》(作曲張玉龍,編劇陳平)、榮獲“文華新劇目獎”的大型歌劇《司馬遷》(作曲張玉龍,編劇張平), 以及大型歌舞《盛世國風》、民族管弦樂《絲綢之路幻想曲》等。

陝西省歌舞劇院目前擁有一大批在國內外具有影響的藝術家,如著名歌唱家馮健雪、米東風,作曲家張玉龍,劉慶,編導王宏,舞蹈家武世民,演奏家王厚臣、樊兆青、龐西林,指揮家馮學忠,青年歌唱家雷安紅、任慧、高詠梅、賀梅、任勇;民族器樂演奏家王玲、高音波、張春等眾多中青年優秀藝術人才。

陝西省歌舞劇院先後出訪過五大洲四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接待過一百多個國家的元首和政府要員,並多次為我黨和國家領導人作重要演出,藝術足跡遍及國內國際,在觀眾中享有很高聲譽。

主要機構

歌舞團

陝西省歌舞劇院歌舞團主要從事中國古典樂舞藝術和民族民間音樂歌舞藝術的研究、創作及演出,是西部地區目前藝術規模最大、歷史最久遠的音樂歌舞

陝西省歌舞劇院陝西省歌舞劇院

藝術表演團體,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目前擁有各類藝術人才230餘名,頗有影響的藝術家數十位,實力雄厚,精英薈萃。半個世紀以來,歌舞團先後創作和演出了大量影響久遠的優秀節目。80年代首創推出中國第一台盛唐宮廷樂舞《仿唐樂舞》和《唐·長安樂舞》等“唐樂舞系列”並榮獲多項大獎,至今演出兩萬餘場,觀眾達一千萬人次,期間於2004年辦理了《仿唐樂舞》和《唐·長安樂舞》的文字作品、錄像作品的著作權登記證書。在歷時兩年多的策劃、創作和精心排練後,大型樂舞詩《大唐賦》於2008年4月搬上舞台,在第五屆陝西省藝術節上獲得了音樂、舞美、編創、導演等多項大獎。

近年來,創作演出了《十月的交響》、《盛世國風》、《爛漫金秋》等大型晚會,參與了全國城市運動會開幕式、東西部貿易洽談會開幕式等省內外重大演出及外事出訪任務。 歌舞團憑藉雄厚的表演實力和無以倫比的民族藝術魄力,許多作品在全國、全省的藝術評比中獲得各項獎勵,並在國際藝術節的演出中享有盛譽。二十餘年來,先後出訪美國、法國、德國義大利瑞典巴西、日本、台灣、香港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足跡遍及世界各地,為增進中國人民與世界各國人民的友誼、為宣傳開放的中國和燦爛的中國文化藝術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歌劇團

陝西省歌舞劇院陝西省歌舞劇院

陝西省歌舞劇院歌劇團,1940年成立於陝北延安,原名西北文藝工作團,由毛澤東主席題寫團名。是我國文化藝術領域有重要影響的國辦歌劇藝術表演團體,主要從事中國民族歌劇的創作和演出,並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西部歌劇風格。全團編制130人,設有演員隊、交響樂團、舞台美術隊、創研室。陝西省歌舞劇院歌劇團歷年來創作上演了大量優秀的劇目,如歌劇《戰友》、《如兄如弟》、 《蘭花花》 、《張騫》、《司馬遷》等。其中創作於1992年的原創歌劇《張騫》榮獲第三屆國家“文華大獎”、1992年度“五個一工程”獎、第三屆中國戲劇節“優秀劇目獎”、第二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創作金獎”、“演出金獎”、“舞美金獎”,相繼出訪新加坡參加“亞洲演藝節”和參加第三屆“BESETO”中日韓國際戲劇節(北京),被譽為“新時期中國歌劇的里程碑”。
創作於2000年的原創歌劇《司馬遷》參加了第二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第七屆中國戲劇節(南京)、第二屆“相約北京”國際藝術節。榮獲第八屆“五個一工程”獎、第八屆國家“文華新劇目獎”、第七屆中國戲劇節“優秀劇目獎”、第十四屆“曹禺戲劇文學獎”。
2001年10月,陝西省歌舞劇院歌劇團被文化部授予“全國文化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2008年在第五屆陝西省藝術節上歌劇團以一部陣容恢宏、氣宇震憾的大型情景交響音樂會《中國魂》榮獲金獎,在觀眾中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陝西省歌舞劇院歌劇團堅持走民族歌劇的道路,繼續以歌劇的形式弘揚民族文化、本土文化、唱響中國民族歌劇的主旋律。

音樂舞蹈團

陝西省歌舞劇院音樂舞蹈團是多年來活躍在省內外文藝舞台上的專業藝術表演團體。建團十八年來,堅持“二為”方向,踐行“三貼近”原則,積極探索發展具有陝西地方風格的民族音樂舞蹈道路,在藝術實踐中注重藝術質量,重視社會效益,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和嚴謹的舞台作風,培養鍛鍊出一大批具有較高藝術水平和思想素質的藝術人才。
建團以來,先後創作排演了《西部之聲》、《音樂會》、《西北之聲》、《延河水長流》、《黨旗頌》 、《信天游》、《山丹丹開花紅艷艷》等多部大型音樂歌舞晚會,展現了較高的藝術水平和突出的民族風格,
受陝西省委、省政府和上級主管部門及中國音協、中央電視台等單位委託,與國內外數十名著名藝術家合作,舉辦多次大型文藝晚會。多次代表省委、省政府承擔重要演出活動,為陝西省文化藝術事業的發展和交流作出了積極貢獻。
音樂舞蹈團因演出和管理工作成績顯著,多次被評為陝西省文化系統先進單位,被譽為“文藝戰線上的輕騎兵”

陝西省歌舞劇院陝西省歌舞劇院

古典藝術團

陝歌古典藝術團是我國第一個從事古典樂舞藝術研究和表演專業團體。保護、發掘、整理、研究、繼承和創新古典樂舞是這個團的宗旨。一九八二整理、發掘、創作了我國第一部唐代宮廷樂舞——《仿唐樂舞》。
二十八年來《仿唐樂舞》演出三萬多場,出訪四十多個國家地區,創造了中國演出市場的奇蹟,是陝西對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品牌和陝西省的旅遊演出標誌。《仿唐樂舞》參加香港第九屆亞洲藝術節,獲得巨大成功。《仿唐樂舞》部分作品作為古典樂舞經典在國內廣泛上演,打擊樂合奏《鴨子拌嘴•老虎磨牙》 《霓裳羽衣舞》 《白紵舞》《綠腰》《觀鳥捕蟬》也獲得了國內國際的許多大獎。
2008年落實省委省政府“大戲、大劇、大製作”的精品戰略,陝西省歌舞劇院聚全院之精華,在左青、張千一、孫天衛林安康、莫小敏、張雲峰、余粟力等著名藝術家主創團隊的帶領下合作推出了大型舞劇舞詩《大唐賦》,獲得了巨大成功和社會反響,並在同年的陝西省第五屆藝術節榮獲最佳創作表演大獎。為了衝刺國家精品工程和走市場,新版仿唐樂舞《大唐賦》,成功簽約西安陽光麗都大劇院,成為陝西旅遊演出新的風景線。
古典藝術團把對古代樂舞的發掘整理、研究創新作為辦團的宗旨。古典團集聚了編導家王宏、丁維東,歌唱家黃君維、李小聰等實力的青年藝術家團隊。為陝西省的藝術繁榮與創作做出了貢獻。古典藝術團的主要代表作品有:《仿唐樂舞》和新版仿唐樂舞《大唐賦》 、《打鼓唱天歌》《鼓紅》《火》《大把把辮子》《泥人魂》等在全國和陝西獲獎的金獎劇目。國家級祭祀樂舞《軒轅頌》,《陝西社火》參加柏林亞太藝術節獲得巨大成功,《天地社火》參加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會前表演和2009年英國英丁堡國際軍樂節。主創的大型劇作有:大型社火舞詩《華山魂》、大型雜技樂舞《漢唐百戲》、雜技《剪紙娃娃——抖空竹》義大利馬戲節金獎。
古典藝術團繼承和發揚中國古代藝術的精品、創作反映當代和世界審美的精品劇(節)目,服務於社會,服務於大眾。

代表劇目

陝西省歌舞劇院陝西省歌舞劇院

歌劇《戰友》、《如兄如弟》、《蘭花花》、《張騫》、《司馬遷》;

民族管弦樂《江山如此多嬌》;

組歌《陝北革命民歌五首》;

民族古典樂舞《仿唐樂舞》、《唐·長安樂舞》;

大型舞劇《絲路長虹》;

交響舞詩《信天游》;

交響組曲《絲綢之路幻想》、《東渡》等。

相繼出訪五大洲4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歌劇《張騫》榮獲第三屆國家“文華大獎”,1992年度“五個一工程”入選獎,第三屆中國戲劇節“優秀創作金獎”、“優秀演出金獎”、“優秀舞美金獎”。被譽為“中國歌劇史上的里程碑”。

歌劇《司馬遷》獲中宣部第八屆“五個一工程”入選獎,第十四屆“曹禺戲劇文學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