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螺果

陀螺果

陀螺果(Melliodendron xylocarpum Hand.-Mazz.),又名水冬瓜、冬瓜木、鴉頭梨等,是安息香科陀螺果屬植物,也是陀螺果屬的屬模式種。喬木,花白色,產雲南東南部、四川南部、貴州、廣西(東南部除外)、湖南、廣東中部以北、江西和福建,為中國特有植物,具備一定的經濟價值和景觀價值。

基本信息

植物學史

陀螺果是安息香科的的主要植物,該科由 Dumoritor(1829)建立,中國學者黃淑美、梁元徽、喻誠鴻等對其系統學、木材和葉片的形態解剖學、花粉學等內容進行了較為細緻的研究和記載,使本科的範圍和分布區基本被確定。1994 年,應俊生、張玉龍記錄了中國安息香科特有屬陀螺果屬植物花粉形態特徵,及生態特性與地理分布。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熱帶林業科學研究所植物標本室存有1974年8月10日採集的陀螺果標本。

形態特徵

陀螺果形態特徵 陀螺果形態特徵

喬木,高6-20米,胸徑達20厘米;小枝紅褐色,嫩時被星狀短柔毛,成長後無毛;樹皮灰褐色,有不規則條狀裂紋;冬芽卵形,長達10毫米,外面包圍的鱗片寬卵形至卵形,由基部向上漸較大,頂端漸尖至急尖,密被星狀短柔毛。

葉:紙質萬狀披針形、橢圓形至長橢圓形,長9.5-21厘米,寬3-8厘米,頂端鈍漸尖或急尖,基部楔形或寬楔形,邊緣有細鋸齒,嫩時兩面密被星狀短柔毛,尤以下面被毛較密,成長後除葉脈外無毛,側脈每邊7-9條,和中脈、網脈均在下面隆起;葉柄長3-10毫米。

花:白色;花梗開始短,以後伸長達2厘米;花萼高3-4毫米,萼齒長約2毫米;花冠裂片長圓形,長20-30毫米,寬8-15毫米,頂端鈍,兩面均密被細絨毛,外面被毛常較密,雄蕊長約10毫米;花往長達13毫米。果實形狀、大小變化較大,常為倒卵形、倒圓錐形或倒卵狀梨形,長4-7厘米,寬3-4厘米,頂端短尖或凸尖,中部以下收狹,有時柄狀,外面密被星狀絨毛,有5-10 棱或脊。4月至5月進入花期,7月至10月進入果期。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000-1500米的山谷、山坡濕潤林中。

分布範圍

產雲南東南部、四川南部、貴州、廣西(東南部除外)、湖南、廣東中部以北、江西和福建。

繁殖栽培

陀螺果圖片 陀螺果圖片

以采自廣西金秀大瑤山的陀螺果當年果實為材料,通過對其進行形態解剖和發芽實驗,探索陀螺果種子繁殖技術。結果表明:

1、木質化的內果皮是陀螺果種子萌發的主要障礙,果實經充分吸水能自行頂破內果皮;

2、陀螺果種子並不存在休眠現象;

3、陀螺果種子在種植7天后開始萌發,在21天左右達到萌發高峰,其發芽率可達到54%;

4、即使開裂的果實也不宜將其整個埋入土中,將種子剝離果皮和種皮後,其發芽率將提高約40%。

植物價值

經濟價值

陀螺果木材呈黃白色,材質堅韌,適宜作農具或工具等用材。

景觀價值

陀螺果的花 陀螺果的花

陀螺果樹形美麗,可供庭園中的綠化樹種 ;分枝開展,花大而美麗、先葉開放、略帶粉色,雅致潔淨,果形似陀螺;4月至5月進入花期,是優良的觀賞樹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