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陀斯島

阿陀斯島

阿陀斯半島位於愛琴海上的希臘,哈爾基迪基半島的東部,是一個形如手臂的小半島,伸向碧波萬頃的愛琴海,隸屬於中馬其頓大區(Central Macedonia)哈爾基迪基(Chalkidiki)省。

基本信息

關於聖山

阿陀斯島阿陀斯島
阿托斯聖山是聖母的聖山。阿托斯聖山是聖母的聖山。話說當年聖母瑪利亞拜訪窮苦病人(Lazarus),在一次前往塞普勒斯(Cyprus)途中,船隻偏移了航線,意外來到阿陀斯。聖母上了岸後,見島上景象非比尋常,遂將其定為神聖區域,宣告女性不得踏入這地方。值得一提的是,據說在二次大戰後,希臘發生內戰,修道院曾經收留過女性和少女。
位於希臘東部近海地區,自1054年以來,“神聖的山”一直處於自治的狀態。作為正統的精神上的中心,聖山不允許婦女和小孩進入。拜占廷時代以來,聖山是世界上公認的藝術中心。層層疊疊的修道院(其中大約20個修道院現在還有1400個僧侶)影響著像俄羅斯一樣廣闊的疆域,它們的繪畫藝術同樣影響了正統藝術的歷史。
聖山阿托斯也名為“聖母的花園”,這是繼主耶穌基督墓地之後世界上的第二大聖地。阿托斯聖山是東正教世界的天堂,是基督世界獨一無二的地方;這裡是一個由修士組成的世界,充滿了上帝的恩典,來自正教世界的1千多名修士在這裡進行靈修生活。阿托斯聖山的主人是聖母,其他任何婦女都不允許進入這裡。
所有的這一切好象就是上帝所創造的奇蹟。阿托斯呈細長形,面積為339平方公里,最寬的地方超過了80平方公里;在這裡有20多座大修道院、15座小修道院和200多個大大小小的庵室,共有1500多名來自希臘塞爾維亞俄羅斯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的修士在這裡進行靈修。
哈爾基季基(Chalkidiki)州從西到東的第三個半島狹長而又多山,它深入海中達28英里,這個半島基本上就是阿蘇斯神權共和國(AftonomosPeriochiAgiouOrous)的行政區域,半島的端部就是威嚴肅穆的阿陀斯山,又稱為聖山。在這個被森林覆蓋幾乎是無人問津的地區,從九世紀開始,由於很多拜占庭城市在打破舊習的鬥爭中陷入一片混亂,陸續有一些隱居遁世者和修道者逃逸到這裡並試圖找到藏身之處,這其中的典型就是禁慾苦修的Peter(PetertheAthonite)和St.Euthymius,他們居住在岩洞中。
這裡的修道團體的組織形式和行為規範是由St.Athanasius(St.AthanasiustheAthonite)制定的,他在957年退休並隱居在此。然而,在和Candia(克里特島最大的城市,現改名為以阿克里翁)(註:Candia是義大利殖民者給克里特島起的名字)的戰爭中,他追隨他的朋友NicephorusPhocas並利用部分戰利品建立了一個Lavra(因宗教原因而隱居者的小團體)。在Nicephorus(成了統治者)的支持和保護下,這個Lavra在963年轉變成一個龐大而富有的修道院,它擁有80名僧侶和廣闊的領地。儘管該修道院的建立激起了隱居在該半島上且拒絕這種新的生活方式的其他僧侶的敵意,另外兩個修道院,Iviron(978)和Vatopedi(985),也分別建立起來。很快的修道院在整個半島興盛起來,君主和帝國的大臣們也建立了一些。大多數修道院都從拜占庭統治者那裡得到扶持,當然,半島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得與薩洛尼卡和拜占庭的海上交通極為快捷,這樣僧侶們可以開展各種各樣的商業活動來支持自己的發展。
AndronicusPaleologus二世(1282-1328)登基後支持那些反對將東正教和天主教教會統一的僧侶們,開創了一個深切的宗教和藝術上的革新時期。在這個時期,阿陀斯山逐漸變成拜占庭世界的宗教和文化中心,這也是它在後來的歷史時期的一貫角色。在十四世紀,這些修道院遭受到海盜的襲擊和內戰(1341-47)的破壞,且先後為塞爾維亞人(1345-71)和土耳其人所占領。1424年,奧斯曼帝國強迫它們接受奧斯曼的統治,雖然它們有一定程度的政治和行政上的自治權且允許它們保有它們的大量財產。由於僧侶們參與反對奧斯曼帝國的起義活動,從1821年起,土耳其人占領了阿陀斯地區達九年之久,在這期間,這裡的建築、藝術作品和圖書館的藏書都遭到了不可彌補的破壞。1927年,希臘憲法將該半島建為一個完全自治的神權共和國,但它仍屬於希臘,在外交事務部,有他的專門代表。它由設立在卡里埃(Karyes)的Epistasia來管理,所謂的Epistasia就是一個有分別來自20個修道院的20名代表組成的行政機構,這些代表在每年的一月份選出。
除了二十個比較大的修道院外,在臨近海岸的地方還有十二個skite(較小的僧侶團體),這些團體一般聚居在樸素的建築里。有時候,三三兩兩的僧侶聚居在分散的定居點(kellia,kathismata):隱居者住在岩洞或深谷里,特別是半島南部地區。
僧侶修行方式主要有兩種,修道院方式和自我修行方式。在修道院系統下,所有的僧侶在修道院長的指導下共同生活;在自我修行方式(18世紀引入)下,僧侶有更大程度的自由,比如說,每人都有他自己的房間而且可以擁有私人財產,集體活動只是一起祈禱。從建築形式上來說,由於起源於不同時期,修道院的風格也大不相同。每個修道院都有其自身的特點。這些修道院四周都是加強工事,有塔樓,有巡邏通道,有可以擴大射擊範圍的棱堡,有狹長的窗子和一個入口,城門則是用釘子加固的厚重的金屬門。在內部靠牆而建的則是…………..這些頂部建有涼廊的多層建築就是僧侶們的住處,行政管理中心,烤爐(oven),酒窖(cellar),醫院,客房(guesthouse),招待所(hospice),圖書館和一些小禮拜堂(chapel)。Katholikon就坐落在庭院的中央,而且經常是在一個君士坦丁堡-希臘式十字架的設計,但是後來發生了一些變化(可能是出於禮拜式的原因吧),Katholikon的附屬建築變成了兩個拱頂附屬建築(apse),這樣一來就形成了阿蘇斯山地區特有的設計:總共有三個拱頂附屬建築。坐落在Katholikon前方的大大的門廳則具有特殊的禮拜上的目的,這也是修道院的一個特點。它被分為六個開間並且在中央有兩個孤立的柱子,它被一個中央拱頂和兩個側面的圓屋頂所覆蓋。在教堂的前面則是一個滌罪泉(purificationfountain)(phiala)和食堂(refectory)(trapeza)。食堂對於修道院生活是必須的,因為集體用餐是彌撒慶典的最後一項活動(thecollectivemealisthelastactinthecelebrationofmass)。
修道院裡裝飾有成組的壁畫,這些壁畫歷經滄桑,並多次重畫。幾乎沒有畫作被從十二世紀保留到現在,但那些碩果僅存的幾幅畫作都是那個年代裡拜占庭畫作的典範之作。最重要的時期就是在AndronicusPaleologus二世,阿蘇斯僧侶的最偉大的支持者,的統治之下的階段。這個階段壁畫是由來自薩洛尼卡的ManuelPanselinos繪製的,該人是馬其頓學派(MacedonianSchool)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的特點是描繪的建築物詳盡而精美,描繪的人物有逼真的面部,而且色彩明快。克利特的畫家則在十五十六世紀比較活躍,大概是因為克利特是當時東正教世界最重要的藝術中心之一吧。TheophanesStrelitzas就是這些畫家中的一位,他於1535年在GreatLavra工作。他的作品富於象徵意義且構圖高雅和諧,但人們更為賞識的是它們毫無瑕疵的東正教特點。除了克利特學派外,還有底比斯學派的畫家FrangosKatelanos(1560),他偏好以運動和空間為特點的更為自由的景象。十八世紀的時候,阿蘇斯繪畫逐漸形成了它特有的地方特點,滲透著強烈的回顧性的趨勢。它陷入到更為流行的以回顧發生在AndronicusPaleologus二世統治時期的藝術復興為特點的運動中。當然修道院裡也有很多藝術作品(聖像,金器,紡織品,法衣和祭壇陳設物)和稀有的宗教書籍(包括11500件泥金寫本)。

人文知識

阿陀斯島阿陀斯島
公元1060年,阿陀斯山頒布了一條嚴律:禁止女性入山!男性不能攜帶妻子、女友、情人入山,就連雌性的貓、狗、鸚鵡等寵物也不行。
自1060年以來,阿陀斯制定了“禁止女人上島”的法律。
在阿陀斯山上,1000多年來居住著特殊居民——東正教的修士和隱士,人們把這座山稱為“聖山”。
神秘的聖山半島,上千年來聚居著各地修道士,由於嚴禁女性甚至雌性動物上島,該島也被希臘人稱為“男人國”。日前,由於規定有了一些鬆動,媒體才得以進島探訪,發現事實確是如此。
阿陀斯山雖地處希臘,但卻不受希臘法律的約束,而直接聽命於東正教的修道院。島上有“城鎮”11個,居民1.5萬餘人,其中修道士九百多人,幾十座修道院依山而建。阿陀斯是獨一無二的實行禁慾生活的地方,九百名很有學問的修道士一生下來就被送到島上,平生沒有見過女人。在他們的生活中,沒有收音機、電視機、電話,也沒有報紙,禁絕一切樂器,還禁止他們唱歌、吸菸等。島上的平民百姓也一律過著禁慾的生活。他們至今吃的還是自製麵包。一位餐館服務生說,島上的人們同吃同住,共同修道。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軍隊占領該地時,納粹們對禁止婦女進山的奇怪法律也表贊同,德國人撤退後,這裡緊跟著展開了一場激烈的辯論,議會討論了關於母雞的問題,最後決定準許餵養母雞。"畢竟,"巴斯利多斯修道院院長解釋道,"母雞們每天都為我們的早餐提供雞蛋。"
阿陀斯為何禁止女人進入?至於阿陀斯為何制定“禁止女人上島”的法律,一位長鬍須的修士這樣解釋:"當初一個女人就破壞了伊甸園,只要一個女人也足以毀掉阿陀斯。"“這裡悠然而寧靜,沒有煩惱,沒有麻煩,不必為任何事情擔心,我們在阿陀斯山上生活,比世上任何地方的人都長壽,在這裡我們為什麼需要女人呢?”阿陀斯半島自阿陀斯制定了“禁止女人上島”的法律,那以後幾乎沒有一個女人得以進入,阿陀斯真可謂是名副其實的“男人國”。這裡不僅沒有女性,就連一些雌性動物也不許存在,甚至連女性的照片、圖畫或有關女性的日用品也不準帶上島。阿陀斯不受希臘法律的約束,而直接聽命於修道院,使之成為世界上僅存的真正的“僧侶政治”地區。在歐洲,阿陀斯是獨一無二的實行禁慾生活的地方,們至今仍採用人們早巳廢棄的古代曆法。島上的修道士如此,平民百姓也亦然,一律過著禁俗的生活。阿陀斯人過著與文明世界隔絕的生活,至今吃的還是自製麵包。不過,現在他們也有了整潔的臥室和“文明產物”的抽水馬桶及一輛汽車。大家心甘情願地過著這樣的生活。一位修道土說:“在這裡生活很值得,沒有煩惱,不必為任何事情擔心,我們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的人都長壽。”據說,他們當初禁止女人上島的理由十分充足。既然“當初一個女人就破壞了伊甸園,現在一個女人也足以毀掉阿陀斯”。

神話傳說

關於這個半島,有一個神話傳說:很久以前,這個半島上住著一位名叫阿陀斯的大力士,與海神波塞冬在這兒進行了一場激烈的拚搏,最後阿陀斯用盡全力,將這座山壓在波塞冬的身上。為了紀念降神的英雄,人們就用他的名字來稱呼這座山。

島嶼生活

阿陀斯山位於愛琴海上的希臘,隸屬中馬其頓大區這裡交通很不方便,完全需要自己步行攀登,而且很容易迷路,修道院都建在懸崖絕壁之上,圍以深牆大院,入口只有一個,每到天黑就全部關閉,到那時候,如果你還在外面,那可真就是走投無路了。所以,這樣的旅行本身對我們來說也是另一種修行。阿陀斯為世界上僅存的真正的“僧侶政治”地區。阿陀斯的隱修士都是些什麼樣的人呢?這裡的大多數人是一出生就被送來的,所以平生沒有見過女人。然而,他們為什麼心甘情願地同文明世界隔絕,在這個僅有150平方英里的半島上打發時光呢?如果你步行或騎著騾子進山觀光,沿途便呈現出一座又一座修道院。人們在這裡看到的是整潔的臥室、真正的素食、充足的淡水或果酒。進齋時悄然無聲,餐桌上有扁豆湯、魚、色拉、酒和麵包。麵包是修士們自己烘烤的。阿陀斯山上的修士們都很有學問。“我為什麼不該留在這裡?”一位修士說,“在這裡生活很值得。這裡悠然而寧靜,沒有煩惱,沒有麻煩,不必為任何事情擔心,我們在阿陀斯山上生活,比世上任何地方的人都長壽,在這裡我們為什麼需要女人呢?”修道院的高牆禁錮了這些單身漢,他們在這裡生活、勞動、祈禱,在平靜、安寧、冥想之中消時度日。阿陀斯是人類歷史的一個古蹟,也是男子在地球上的最後一個隱居地。嘗試上島的女人們不準女人上島,並不等於沒有女人上島。不久前,一位美國女學者偷偷上了島,可惜被發現,不但被捆綁挨了16鞭還在黑暗的地牢里被關了一夜。唯一的“成功者”是1930年歐洲小姐艾迪斯·迪普拉拉科,她偽裝成男水手上島。之後,她將親身經歷著文發表,並附上了她與一位年輕修道士在山上的合影。倘有偷偷進山的女子被捉,懲罰的慣例是6-16記鞭笞,然後立即驅逐。以身試“法”的事也發生過:美國交流學者科拉·米勒女士就是其中之一。她駕駛著一艘划艇來到阿陀斯山腳下,上岸後,她身穿泳裝漫步于海灘上,縱情欣賞大自然的傑作。被發現後,她被捉住,怒火中燒的阿陀斯宗教法庭將她綁起來痛鞭16下,還把她關在黑暗的地牢里整整一夜,不給食物和水。前羅馬尼亞王后瑪麗曾喬裝打扮成一個男孩,幾乎騙過警衛。她被捉後立即被送回國,沒有受到懲罰。阿陀斯的主人顯然諳熟如何處理這種外交事件,避免其演變成一場複雜的國際“糾紛”。

旅遊指南

手續辦理

要進入阿陀斯,男性旅遊者可以通過設在雅典希臘外交部,或設在薩洛尼卡的希臘北方部得到特許;再花上不到5美元的“入境費”,從阿陀斯政府有關部門得到一張可享受免費食宿的通行卡;然後乘坐一艘上午7點30分開的近海遊船離”“開歐那諾波里斯城,通過代夫尼港灣便可抵達阿陀斯。

入島檢查

聖山管理局不得不將非希臘籍的外國訪客人數限制為每天20名男子,且需年滿18歲才可申請入境簽證。入島的遊客必須接受嚴查,以確認確實為男性。這個神秘的地方現在允許遊客進入。按規定,每天非希臘籍的遊客人數限制為20名男子,且需年滿18歲。入島的遊客不能攜帶雌性動物,還要接受島上警察的嚴查。遊客需撩開內衣,確認性別,以排除女扮男裝的可能。

島上交通

在阿陀斯島上遊覽,唯一的交通方式就是步行。修道院都建在懸崖絕壁之上,圍以深牆大院,入口只有一個,日落時分即關閉。對於遊客來說,這樣的旅行本身就是一種修行。

生活日程

一位老修道士對我們說,目前島上仍然沿用儒略曆和拜占庭時間,每天晨光初露鐘聲四起,修道士們便開始早禱,聖歌此起彼伏,7時30分準時結束。當太陽落山時,隨著鐘聲再次響起,修道院的門就要關閉起來,舉行晚禱。不知不覺,已到了中午時分,我們都餓了,商議後便選了一家餐館用餐。餐桌上的食物都是一些素食,外加當地產的“聖山牌葡萄酒”,這酒僅是品嘗而已,不可放開量地飲用。飯後,聽一位餐館服務生說,島上的人們同吃同住,共同修道。修道院的主持根據修道士的體能及特長,分配他們從事耕種、繪畫、釀酒、雕刻、管賬、做飯等工作。不過,近幾年他們開起了商店和旅館,免費為遊客提供膳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