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非洲熱帶魚]

阿里[非洲熱帶魚]

阿里可能是馬拉威湖慈鯛缸中最常見的品種了。由於阿里是飼養發色都非常容易的種類,其華麗的藍色為它贏得了“藍色閃電”的稱號(Haplochromis or Sciaenochromis ahli是過去經常被沿用的拉丁學名,但是1993年由AD.Koning博士重新歸在Sciaenochromis fryeri了。)。其驚心動魄的金屬藍體色吸引了一大批慈鯛愛好者,這也是“藍色閃電”風靡幾十年經久不衰的主要原因。

阿里阿里

阿里

西藏是世界的屋脊,而雄踞西藏西部的阿里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是屋脊上的屋脊。這是一片恢弘的土地,它深鎖著古格的千古之謎,造就了土林的千姿百態,讓人感受到土地的神聖。這塊離藍天和太陽最近的土地,從久遠的時候起,就被西藏苯教佛教乃至印度教的信奉者尊為神靈之所在的世界中心。扎達土林是水平岩層地貌經洪水沖刷、風化剝蝕而形成的獨特地貌,陡峭挺拔,雄偉多姿。扎達縣城外圍的山坡上,土林到處都是,可從縣城徒步前往。往來扎達時,在途中停車,就可看到大峽谷般的景色。其中又以毛刺溝的土林最為壯觀。這裡嚴整的山體,酷似一座座土城古堡,面積達數百平方千米,浩大壯闊。

阿里簡介

西藏阿里地區

阿里地區,位於青藏高原北部—羌塘高原核心地帶。阿里是喜馬拉雅山脈、岡底斯山脈等山脈相聚的地方,被稱之為“萬山之祖”。同時,這裡也是雅魯藏布江、印度河、恆河的發源地,故又稱為“百川之源”。
自駕車穿越阿里地區
新藏公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道路最險、環境最惡劣的高原公路之一。穿越阿里,冰凍層、冰大坂、無人區、冰河險灘、高山缺氧、雪崩塌方、風餐露宿等困難都會讓旅途變得兇險無比,不
阿里阿里
僅考驗著人的肉體,也考驗著人的意志。但正因為如此,阿里對自駕愛好者來說,有著難以抗拒的挑戰和誘惑,更何況阿里的自然風光足以補償長途跋涉的艱辛。從拉薩方向進入阿里,由拉薩出發,一路西行,經日喀則,經拉孜,經桑桑,到達二十二道班,這時有二條線路都可進入獅泉河阿里南、北線。阿里南線是由二十二道班再經薩嘎仲巴帕羊霍爾巴噶門士進入獅泉河,南線沿途有聖湖瑪旁雍錯神山崗仁波齊鬼湖拉昂錯神女峰納木那尼古格王國遺址普蘭國際市場科加寺扎達土林等景點。阿里北線是由二十二道班再經措勤、改則、革吉進入獅泉河,北線沿途景點相對南線來說要少得多,班公錯、日土岩畫值得一看。經南、北線進入獅泉河的距離、耗時都差不多,都需要大概5天左右的時間。如果不打算沿新藏公路出阿里地區的話,一般採用南線進、北線回的大迴環路線。如果計畫穿越阿里地區,最好是走阿里南線進入獅泉河,再由新藏公路經葉城出阿里。
轉山引發的意外在不斷增加
每年內地前往阿里地區轉神山的人越來越多了,但是隨之而來的問題是身體對高海拔的適應性。由於轉山外線徒步需要3天時間,全程56.5公里,徒步者要經過海拔高達5700米的地區,對普通人的身體是一個超強的挑戰。適度的提前適應性訓練能避免對身體的傷害。

旅遊攻略:

建議遊玩時間:十天
最佳旅遊時節:7月~9月為佳。
旅遊景點:鳥島班公措、科迦寺、托林寺、古格王朝遺址、日土岩畫、扎達土林、岡仁波齊、瑪旁雍措、雙湖無人區普若崗日冰川、象泉河、馬泉河、孔雀河、獅泉河

人物:

阿里(‘A1i,600~661):伊斯蘭教史上的第四任正統哈里發。與艾布·伯克爾、歐麥爾和奧斯曼並稱為穆罕默德的四大賢配。穆罕默德的堂弟和女婿。全名阿里·本·艾比·塔利卜·本·阿卜杜勒·穆塔里布。出身於麥加古萊什部落哈希姆家族。其父艾布·塔利卜是穆罕默德的伯父,曾撫養和保護過穆罕默德,其母法蒂瑪賢惠善良。幼年喪父後由穆罕默德撫養。610年穆罕默德傳播伊斯蘭教時,阿里僅有10歲,同赫蒂徹、艾布·伯克爾、栽德等首批信奉伊斯蘭教。是艾爾蓋姆秘密會的成員之一。據傳,622年9月,麥加貴族陰謀迫害穆罕默德,阿里為掩護他安全遷徙麥地那,曾冒著生命危險睡在他的床上作替身,並辦完他委託的經濟事務之後,才遷往麥地那。穆罕默德將其女法蒂瑪許配阿里為妻,後生子哈桑和海珊。阿里是穆斯林公社領導集團成員之一,並擔任穆罕默德的錄事,記載“啟示”和先知的訓示。聰穎篤學,通曉經訓、教法,酷愛文學,擅長軍事韜略和武藝。在穆罕默德領導的向麥加貴族進行鬥爭的白德爾、吳侯德、壕溝等歷次重大戰役中,衝鋒陷陣,多次負傷,屢立戰功,故有“安拉的雄獅”之稱。受穆罕默德委託到各地進行宣教活動。630年攻克麥加後,奉命帶領穆斯林軍搗毀和清除了克爾白殿內的多神偶像。631年隨艾布·伯克爾到麥加朝覲,奉命宣布麥加為禁地,非穆斯林不許進入克爾白殿內。632年穆罕默德逝世後,為爭奪哈里發權位,領導集團內部出現了分裂傾向,阿里的追隨者支持他爭奪哈里發位,但他沒有堅持其權力要求,對前3任哈里發盡到了輔弼之責。此間,他集中力量按年代順序整理、匯集《古蘭經》,並蒐集研究聖訓。

656年6月,奧斯曼被害後,阿里被穆斯林推舉為第四任哈里發。在執政期間(656~661),伊斯蘭教領導集團內部離心力量增長,各派權力之爭激烈。為整頓內部、維護穆罕默德和前3任哈里發已開拓的疆土,把首都從麥地那遷至經濟、文化較發達的庫法城,重新任命了一批地方新總督,撤換了與奧斯曼有血親關係的軍政要員,削弱了伍麥葉家族成員的權力,從而遭到各派政治勢力的反對。麥加古萊什貴族為要挾阿里退位,以給“奧斯曼復仇”為由,要他懲辦殺害奧斯曼的兇手及幕後支持者,阿里表示拒絕。從此先後爆發了3次內戰。656年10月,祖拜爾、泰勒哈聯合穆罕默德遺孀阿伊莎在巴斯拉附近舉兵發動了反對阿里的駱駝戰役,被阿里擊敗。敘利亞總督穆阿維葉拒不承認阿里的哈里發地位,於657年起兵反抗,雙方發生了隋芬之戰。阿里在軍事上占優勢的情況下,接受穆阿維葉以《古蘭經》裁決的停戰和談建議,招致政治上失利,阿里陣營中分裂出哈瓦利吉派。660年哈瓦利吉派舉兵反對阿里同穆阿維葉議和,發生了納赫拉萬之戰。穆阿維葉乘此機會出兵占領了埃及和希賈茲,阿里的力量遭到很大削弱。661年1月24日,阿里在去庫法清真寺禮拜的途中,被哈瓦利吉派的阿卜杜·拉赫曼·本·穆勒傑姆殺害,葬於庫法附近的納賈夫。阿里的被害標誌著伊斯蘭教四大哈里發時期的結束,導致什葉派的形成。後什葉派尊奉阿里為第一代伊瑪目。其陵墓被稱為“聖墓”,其信徒經常拜謁。11世紀,什葉派的學者阿里·本·海珊·謝里夫·穆爾塔達將阿里生前的言論、書札、禱辭及其有關資料整理彙編成書,命名《辭章之道》(Nahj al-Balaghah),被奉為聖訓經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