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瓦爾人騎兵

阿瓦爾人騎兵

阿瓦爾人 《魏書》、《北史》均稱為“蠕蠕”。據《魏書》記載,“蠕蠕”是北魏太武帝因為打仗缺乏頭腦,而且像蟲子一般,故改其號稱之。《草原帝國》一書引自拜占庭家西摩卡塔的區分法,把柔然人稱為真阿瓦爾人,居於少數

民族歷史

至560年前後,阿瓦爾人的版圖已經從伏爾加河延伸到多瑙河河口。阿瓦爾汗把他的篷車駐紮在多瑙河北岸,他向北攻打斯拉夫各部(安特人、斯洛維尼亞人和文德人);向西進入日耳曼地區,最後在圖林根的一次大戰中被克洛維的孫子、法蘭克王西格伯特打敗(562年)。阿瓦爾人遂向黑海撤退。

至六世紀末,阿瓦爾人的勢力範圍南起亞得里亞海,北至波希尼亞,東臨喀爾巴阡,西及阿爾卑斯。還是征服了原先住在這裡的眾多斯拉夫部落。即使在全盛時期,阿瓦爾軍隊的規模也只有五萬人左右,其中還包括了依附的匈奴人和巴爾幹人。作戰時,總讓被征服的民族組成的步兵(主要是斯拉夫人)站在前列,而阿瓦爾騎兵作為決定性的打擊力量放在中央。他們帶來的軍事革新很快就被採用,體現在拜占庭重騎兵的裝備上。阿瓦爾人的貢獻是木框、皮面的馬鞍,馬鐙,以及用多層薄銅片穿制的護喉。據認為,馬鐙是阿瓦爾人帶入歐洲的最重要的革新,極大的增強了騎兵的馬上格鬥能力,可以更有效的控制坐騎,可以在馬上站起來;並且將雙手解放出來,不用像以前那樣緊緊的抓著韁繩,可以裝備更大更重型的防盾。

對阿瓦爾人最後的一記重擊來自於法蘭克的查理曼大帝。791年8月,他為反擊阿瓦爾人三年前的侵寇,親自進軍阿瓦爾汗國,一直打到多瑙河和拉布河的合流處。但沒有獲得決定性的勝利。

在飽經災難之後,阿瓦爾人已無力使自己免受來自斯拉夫人和保加利亞人的雙重壓力了。查理曼統治末期,在他的許可下,阿瓦爾人由可汗帖奧朵勒率領放棄了多瑙河北岸,遷往卡農圖姆和沙巴里亞之間的班諾尼亞西部。多瑙河東部落入了保加利亞手中,它包括匈牙利南部、瓦拉幾亞和巴爾幹山以北的保加利亞。西部地區先建立斯拉夫人和巴伐利亞的殖民地,九世紀後期這裡興起了斯拉夫人建立的大摩拉維亞國,它包括從波希米亞到班諾尼亞之間地區。九世紀末馬札爾人從東方來到阿瓦爾人的故地,成為又一個新的“阿瓦爾人”。但昔日強盛一時的阿瓦爾人已無蹤可尋,只成為了一個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名詞。

文化藝術

阿瓦爾人並非沒有自己的重要的藝術,這一點已經被在匈牙利發現的考古文物所證實。它是草原藝術的一個分枝,具有彎曲的動物形體,特別是螺旋形的幾何圖案或錯綜交織的植物圖案,產生了一種固定的裝飾效果。這些物品通常是用青銅做成,像草原上傳統的裝飾品一樣,是由帶狀片、扣子、各種設備和馬具上的裝飾物、鉤、飾針組成。注意到匈牙利的阿瓦爾人的這些遺物與在黃河河套地區、鄂爾多斯草原上發現的、屬於匈奴、柔然和突厥時期的類似的青銅器之間的緊密的連續性是特別有趣的。在有豐富遺物的匈牙利遺址中,可以提到的有凱斯特海伊、瓊尼、內麥斯沃爾吉、帕希普茲塔、瓊格拉德、森特什、舍拉吉-索姆利歐、杜納彭特勒、於勤以及小克勒什。正如南朵爾·費蒂奇發現的那樣,阿瓦爾人的藝術與米努辛斯克的西伯利亞藝術的晚期風格,即被稱為遊牧騎士風格的藝術特別相似。費蒂奇把阿瓦爾藝術風格與明曾特、費內克和普茲塔托蒂出土文物的風格進行了比較,這種比較很有啟發性。讓我們強調指出,很有可能是阿瓦爾人把馬蹬的使用傳入了歐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