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圖塞

1918年生於阿爾及利亞的比曼德利。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參加過反法西斯戰爭,1940年被俘,二戰結束時獲釋。戰後在法國巴黎高師學習。畢業後一直在該校任教。1948年參加法國共產黨,在理論上與法共領導人加羅蒂有重大分歧。60年代中期,結構主義在法國興起之際,阿爾圖塞極力提倡用結構主義觀點重新解釋馬克思主義,企圖把馬克思主義“結構主義”化。其主要著作有:《矛盾和多元的決定》(1962)、《保衛馬克思》(1967)、《讀資本論》(1968)、《列寧與黑格爾》(1969)、《自我批評論文集》(1974)。1980年11月16日在精神病醫生稱之為“急性抑鬱症突發”的過程中親手勒死了他的妻子海倫娜·阿爾圖塞,比在隨後被送入了聖安娜醫院。1990年10月21日因為心臟病突發去世。
阿爾圖塞理論的中心內容是用結構主義觀點說明馬克思主義是“怎樣演變”為科學理論的。他把成熟的馬克思的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同早期馬克思的“前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分離開來,力圖說明,馬克思的思想從非科學的意識形態發展為科學理論,是由於拋棄了把人的本質作為歷史基礎的人道主義概念,從而具有了一套嶄新的“理論框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