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溢燦

阿溢燦源於納西語,是麗江古城最早的村之一。

阿溢燦源於納西語,是麗江古城最早的村之一。在麗江古城從東大街向南轉到密士巷附近有一個泉水井名為“溢燦”,這裡古稱“阿溢燦”,意思是“駐紮過軍隊的地方”,據說是因元朝的軍隊在此安營紮寨而 得名(“阿溢”意為“阿營”,“燦”意為“村”)。該井水甘甜可口,且一年四季總是滿滿的。當地人說這是因為它有東巴教中權威最高的“ 術”神靈護佑。井水甘冽純甜,據說還有養顏益壽的供銷,在井旁為了方便行人喝水放置了杯碗,由此也可以看出麗江的民風淳樸。
在過去,古城裡有鄉規民約,晚上十點前後到第二天早上十點前後,是居民到河裡打飲用水的時間,任何人不得在河裡浣洗或扔垃圾。如果過了這段時間還要打飲用水,就要到散步在古城中的泉水井、三疊泉里去打,這就保證了古城居民的生活用水。每逢年節,在各水源點上要燃香敬神,稱為“買水”。水源地常常可以見到張榜公布 的“護井公約”。
從古至今,古城居民形成了約定俗成的文明用水方式,如在取水時間上規定:當晚10點後至次日早上10點前是取飲用水的時間,任何人都會自覺 的遵守,不在這一時段在溪流中洗衣物。在造井方式上創造了“三眼井”,上池飲用、中池洗菜,下池洗衣的合理利用充分顯示出納西人保護 水源,科學利用的聰明才智。
另外,納西女人被稱之為“阿溢燦美”(納西語),男人被稱之為“阿溢燦若”。

阿溢燦古井的傳說

阿溢燦古水井,位於大石橋以北的玉水中河之旁三十步之遙。井水清純涼爽,甘美可口,可謂天然“飲料”,是麗江古城人們飲用的主要 水井之一。
阿溢燦古井與麗江古城的諸多的水井別具特色之處,在於它有自然天成的石“蓋板”,使井水不受路旁塵埃的污染,不受烈日的暴曬,使 那水更涼蔭蔭,清悠悠,讓你喝上一口,甜潤心脾,頓覺渾身舒坦。那天然的石蓋板上有一個碗口大的橢圓形的洞孔,如同明亮的井眼睜大眸 子,凝視著高原湛藍的天空、潔絮般 的雲朵……
傳說那井“眼”不是天生的,是住在井旁的楊家修鑿的“天眼”。
住在阿溢燦古井旁的楊家是從大理遷來的,原籍在南京,是從事密宗教及建築彩畫的世家。後來,來到麗江這塊靈秀寶地,安居在井旁的 二層藏經樓房裡,進行傳教和建築彩畫的營生。每天比誰家都方便地飲用著那口清涼的井水,日子倒也過得自在和充實。不過,在大理落腳了 十代,子孫極其昌盛的楊家,到了潔白無瑕的玉龍大雪山下的麗江大硯(研)古城裡,被那木土司時代就因坐落在其衙署所在地(蒙當,即下 面的場地)的右(溢)邊村子—阿溢燦之後,接連數代,單傳了又單傳,幾乎斷了繼承家業的根兒,祭祖燒香的種兒。不僅這樣,幾乎個個患 有眼疾—耳聰而眼拙—聰而不明。
楊家怎能不心焦,怎能不愁斷衷腸?他家是珍藏密宗經卷、懷揣星相圖的傳教人,自然疑這疑那,把住宅的左右風水看了個遍,猜測著各 種原因。
也許是家旁那口井的緣故,楊家想。傳說那口井是萬鹹燕大破麗江龍脈時,在阿溢燦開挖的三口井之要井,井水滿而外溢,不用說是個龍 眼,可上面有石塊遮蓋著,怎見天日?這井地勢低下,沒人修井,沒有排流井水的溝兒,雨天路爛泥濘,泥土俱下,清水成了混水,而且一不 小心,挑水人多有滑腳啃泥傷腰桿什麼的……
這井得好好修整修整。楊家不聲不響修了井,在井下方開了條排 水溝,還在蓋井石上有意鑿了一個洞,讓龍眼看見天空,看見太陽。碰巧 的是,做了這番對古城人飲用水大有好處的“義務工”之後,楊家子孫如同燦爛星星又興旺起來,並且個個耳聰明目,後來還出了舉人、拔貢 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